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法-合并) ▏沪教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法-合并) ▏沪教版 (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课题】加法(合并) 【单元】第一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合并”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简单应用题,其内容多是学生喜闻乐见和熟悉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一步经历应用知识的解题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各数,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已初步具备同桌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本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看图口述题意和列式计算上,分成“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尝试探究——整合与拓展”三个层次,围绕“秋游——探索动物园”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同桌——个人——同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叙述题意和算理,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的意义,了解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能根据图片信息提出合并的问题,编出完整的题目。 3、在探究过程中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1、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图片获取信息,提出关于合并的问题、编出完整的题目; 2、知晓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会读。 理解加法的含义。 主体部分 评价关注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及对应目标 一、常规累积 4 2 3 2 0 4 2 ∧ ∨ ∨ ∧ ∧ 1 () () () ()4 ()() 【设计意图】 通过分与合的巩固帮助学生巩固旧知。 二、初步感知,认识加法 对应目标: 1、2、 4 主体部分 1、小丁丁、小胖和小巧也去秋游了,他们去的是动物园。首先他们来到的是老虎区,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2只大老虎,4只小老虎,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 3、小结:根据从图片中收集到的这两个条件,和小朋友们提的这个问题,合起来的3句话就编成了一道完整的数学题。 谁能用3句话完整得来说一说。 4、刚才我们根据图片编了这样一道数学题,谁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到底有几只老虎?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5、这里的4、2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将小老虎与大老虎这两类老虎的数量合起来,就是求老虎一共的数量。 生语言表达能6、老虎的数量也可以用小老虎的数量加上力、倾听习惯。 大老虎的数量。 7、将大老虎与小老虎合并起来中间可以用“+”连接。 像2+4=6这样的算式称为加法算式。 8、揭题:加法(合并) 9、认识算式各部分名称,并知晓读法。 10、小结:无论大老虎的数量+小老虎的数量,还是小老虎的数量+大老虎的数量,都可以求出老虎的数量。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去郊游的实际生活体验直接引入新课,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重点。 主体部分 评价观察点:学评价观察点:学 三、继续探索, 发现规律 对应目标:2、3 1、看图编故事、列算式 ①老虎多1只 ②狮子(同桌合作) ③孔雀(写一写) ③书P27/3(选择一副喜欢的图片编一编,写一写) 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同桌相互交流,独立思考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建立感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通过过程性学习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对自我有更好地把控,同时也真正将评价融入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 主体部分 1、刚刚我们都是根据图片编题目,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根据算式来编题目。你能编出哪些故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吧。 2、机动题(多种分类标准来编题)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多元化思考方式。 主体部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回顾已学知识 生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习惯。 四、拓展提升 对应目标:4 评价观察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加 法(合并) 2只大老虎 4只小老虎 一共有几只老虎? 2 + 4 = 6 读作:2加4等于6 4 + 2 = 6 加数 加号 加数 等号 和 1+5=6 2+3=5 1+6=7 2+5=7 4+3=7 5+1=6 3+2=5 6+1=7 5+2=7 3+4=7 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和不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