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叙事作文
【篇一:记叙文“五笔叙事”法】
记叙文写作五笔叙事法
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黄尚武
【训练目标】
1. 了解记叙文写作“五笔叙事法”的基本特点。 2. 能够运用“五笔叙事法”的写作模式写出生动的记叙文。
【 写作指导】
五笔叙事基本框架:概述一笔、交代一笔、穿插一笔、巧转一笔、深化一笔
概述一笔——概说事件, 就是用一两句话概述中心事件,或概述引起悬念的事情,或点名难忘的情景、场面或人物,或者显示出一个生活画面。(简明。 事件而不是背景或开始)是什么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就是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或原因,或交代人物的特点、与事情的关系。明白 为什么
穿插一笔(渲染一笔——烘托点染),描写事情发生的环境、氛围,引出事件或为故事发展作铺垫,或为下文某情节打伏笔。 生动 环境或氛围怎样
巧转一笔——写出波澜 (具体生动,故事味,真实可信,“穿插一笔”与“巧转一笔”要前后呼应。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主要抒发自己对上面叙述的故事产生的感悟,或描述情感心理。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记叙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点评①: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概述
一笔”。其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叙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点评②: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补说、解释,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可以说是“交代一笔”。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点评③: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
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做“穿插一笔”。其实“天气很好”这句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为下文景物描写作铺垫。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点评④:这三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来,详写一家人的散步,写的是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做“巧转一笔”。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点评⑤:这一段,既抒发情感,又表达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做“深化一笔”。
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记叙文的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
⑴概述一笔——概说事件(写得醒目)
(起)
⑵交代一笔——介绍原委(写得简明) (承)
⑶穿插一笔——事件发展(写得生动 )
(承)
⑷巧转一笔——写出波澜(写得合理)
(转)⑸深化一笔——表达感悟(写得深刻)
(合)
下面我们再用一篇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来印证“五笔叙事法”这种结构模式是实用的、可用的。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模式,将下面这篇《她与新同学》的结构梳理清楚:
她与新同学
父母送她到学校,安置了一切后就回去了。她独自坐在寝室床上,心想总算如愿以偿了:
第一次走出山沟,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了??
点评①:
对面是一个又矮又小、脸上长有两处黑痣、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的女同学,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饭。陌生的寝室,陌生的同学,她只是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盯着对方。
“你是刚到吧,同学?”小个子抬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似乎讨好地微笑着问道。 “嗯。”她只简单的回答。
“还没吃饭吧?应该赶快去打,不然就来不及了。”小个子很热情。
“谢谢,谢谢!”她站起来,却不免有些忧虑——小提包的拉链没有锁。怎么办? “怎么,没领到饭卡?我这有??那还是我去帮你打吧,不然就来不及了。”小个子见她迟疑,边说便放下碗筷往门外走。
“不,不??我有,有。”她一急把提包往床上一摔,取出饭盒,转身就走了出去。点评②:
可是当她一走出寝室,就后悔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在外面,时刻要多长个心眼呀??”妈妈临走叮嘱的话,清晰地萦绕在耳畔。她越想越不放心,快步而回,门“砰”的一声撞开了。可寝室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小个子不见了。
点评③:
“去哪啦!”她心里一惊,一头扑到自己的床上,好在小提包还在;紧张的手半天也没打开提包的拉链。
正在这时,小个子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你?”小个子满身是灰尘,用疑惑的眼光直直的盯着她。
“我,我没有找到食堂,不,我??回来取一样东西。”她慌乱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噢??你走时我看见床不停的晃动,刚才钻进里边帮你垫了一下床脚。”小个子说,“你没有打来饭吧?刚来不熟悉,我正好要去打水,顺便帮你打回来吧;你在宿舍里好好地待着。”望着小个子含笑出去了,她伸手摇摇床架,果然,刚才还晃荡的床现在不动了。
呆呆地愣了足有三分钟,她才打开那个小提包,那六张伟人头像似乎正冲着她笑呢。“唉,真是虚惊一场,早知如此??”
点评④:
不一会儿,小个子端着为她打的饭菜走了进来,而且含笑憨厚地对她说:“我知道你很不放心,刚从农村来的同学大都这样;现在我们成了同寝的同学,以后就知道我是什么人了。”
“哦??哦??”面对小个子的友善和宽容,她只觉得两颊发热,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点评⑤:
以上两篇文章,内容上完全没有雷同的地方,但结构模式却很相近。“概述一笔”、“交代一笔”、“穿插一笔”、“巧折一笔”、“深化一笔”等“五笔”都得到了运用。于是,它们就呈现出一种文章结构上的规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模式。
概述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小结:“五笔”叙事的模式不是给同学们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记叙文写作的通用模式,而是从篇章的角度引导大家注重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叙写出事件的波澜。进而避免记叙文写作的两种通病:⑴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⑵情节简单,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
【作文训练】
请同学们欣赏余霁月的《鲇鱼跑了》,运用记叙文的“五笔叙事法”,写一则生活中的趣事,题目自定。
鲇鱼跑了
余霁月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概述一笔——概说事件)
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啰!”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篇二:作文之五笔叙事】
“五笔叙事”写作法训练
目标:了解“五笔叙事”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过程:
记叙文“五笔叙事”写作法要点
一、“五笔叙事”概述
故事一般有开头、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平铺直叙,文章就缺乏感人的魅力。但
若能运用“五笔叙事”法,情况就可能大不相同了。这“五笔”就是“概述一笔”“交代一笔”“叙述一笔”“巧转一笔”和“深化一笔”。
概述一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能引起悬念的事件,目的是让读者在开篇就知道文章要写些什么;也可以勾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或 者展现出一个生活画面,点明难忘的情景或场面;还可以概述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这类概述的目的,在于引入入胜。“概述一笔”要求写得醒目。
交代一笔:就是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或原因,或交代人物的特点、与事情的关系。这一笔要求写得简明。
穿插一笔:这一笔根据故事内容而定,可有可无。可在“交代一笔”之后灵活插进这一笔,描写事情发生时的环境、天气、氛围,引出事件或为故事发展作铺垫,或为下文某情节埋下伏笔;也可以灵活插入下面“叙述一笔”来写。这一笔要求写得生动。
叙述一笔:按事情发生的过程叙述事情开始的情景和变化发展过程。这一笔要求写清楚。一般可简要一些,也称为“简叙一笔”;如果内容较多或过程较复杂,可以具体叙述,一切以叙述清楚明白为目标。这一笔要写得合情合理。
巧转一笔:这是全文的重点与亮点。一要写具体,生动再现生活情景;二要在自然的叙述中写出事情的变化转折,写出事情意料之外的结局,写出曲折波澜,写出故事味;三要把变化转折写得自然巧妙,符合生活的情理,真实可信,让人细想,事情的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四要注意“叙述一笔”与“巧转一笔”的前后呼应。
深化一笔:主要是抒发自己对上面叙述的故事产生的感悟,或描述情感心理;感悟与情感
心理既照应故事内容,又明确体现题意,突出主旨。也可以根据文意再现某一特点情景,让人回味,但仍要体现题意。这也是全文的重要一笔。这一笔,目的在于揭示主题,提升文章品位。这一笔要写深刻,有意蕴。
但要注意的是,“五笔叙事”只是为避免平铺直叙而设置的变化行文的小技巧,切不可将它看作一种刻板的行文模式。在实际写作中,要灵活运用“五笔叙事”法,不可机械呆板。 首先,“五笔”的运用要根据故事内容而定,要服从文章的整体安排,不能刻意设置。其次,宜变通使用,例如,“交代一笔”后可以增加“穿插一笔”,也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写;“概述一笔”可以是富有抒情味的概括描述,也可以将下文的“穿插一笔”提上来与事件结合,形成具有浓厚氛围的“概述”;“深化一笔”可以写得含蓄一些,再现一个令人回味的情景。如果生活故事有多次曲折波澜,则可以在第一个“五笔”或前“四笔”之后,按“叙述一笔”“巧转一笔”继续叙事,也可以将这两笔合并起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波澜,但结尾部分的“深化一笔”则不可省略。
二、灵活运用“五笔叙事”,巧妙讲述生活故事之例文1:
更重要的事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的事最重要,然而有一天,这想法被一件小事颠覆。
[概述一笔。开头点题,进而逆转,引出悬念。]
那天,当妈妈接过我给她拍了照片的手机,她忽然沉默了。
尽管窗外的虫儿仍不知疲倦地演奏着它们的音乐,大马路上的汽车鸣笛依旧尖锐刺耳,我
只觉周遭的空气凝固了,时间也凝固了。粲然的笑消失在她的脸庞,而五分钟前她还像个孩
童央我用新手机为她照相。
终于,她淡淡地叹道:“老了。”
轻轻的两个字如同电流穿透我心房,一阵颤,一阵疼。
我偷偷望向她,那双颊的褐斑与眼角的细纹何时变得这样明显?还有那额前黑发间藏着的银丝竟也如此晃眼。她的眼眸里正闪着特别的光亮。
[交代一笔。交代主体事件:我帮妈妈拍照,妈妈发现自己老了许多,妈妈的沉思引发我情绪的震动。]
曾经偶然在抽屉的一隅发现一本笔记本。每一页都留着她娟秀的字迹,而内容,都与我有关。她是何时恁般细致地记下了我成长的点滴?就是这样的她,把我当成她生活的中心,甚至忽视了自己容貌的点点变化。
[穿插一笔。妈妈对我多年来的持续关心,让人震撼。]
“赶紧做作业吧,你学习更重要,我去把你的校服洗洗。”她转身离开,瘦削的背影带着些许落寞。她就那么缓缓地踱出房间,那脚步踏着岁月的长河,每一步都踏出回忆,每一步都唤起怀念,怀念曾经青春的模样,怀念当初年轻的心。
鼻子蓦地发酸,我把湿润的双眼转向窗外。夜空中泻下的月光仿佛九天涌流而下的泉水,它就是我的眼泪。所有的情绪化作一个念想:她的世界里我最重要,以至于她忘了自己,只为
我,一天天地老去。
[巧转一笔。写妈妈借口离开,打破这份尴尬。但是,妈妈的掩饰引起了我进一步的反思。]
犹记得上海的那个夜晚,她在冰冷的医院大厅通宵未眠。为了我,她站在挂号队伍的前列。去医院前她对我说:“我不睡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健康!”深秋的风已夹着砭骨的寒,我不知道她怎样忍着头痛,捱过了漫漫的孤寂的夜。第二天,当她高兴地攥着一张上面有我的名字的小纸片,她那憔悴的脸上却堆满了烂漫的笑容。
[再次穿插一笔。讲述一个小故事,强化妈妈对我的爱,再次表达心灵的震撼。]
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只是她用最黯淡的粗布把自己掩藏了。她不再注意到自己,她的眼中只剩下我,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曾经不耐烦地打断她关切的话语,只为埋头于一张卷抑或一本书;曾经无数次地拒绝同她一道散步,只用一句“我很忙”来搪塞。一直以为自己的事最重要,当我看到妈妈日渐老去的背影时,我的“中心”崩塌了。
妈妈,于你而言我最重要。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你!
妈妈,让我抚去你眼中流转的哀伤。即使韶华逝去,在我心中,你依然美丽!
妈妈,今天我清楚了,体会你爱的方式,理解你爱的言语,回你一个温情的拥抱,对我,是更重要的事。
[深化一笔。由反思而反省,水到渠成地进行抒情。通过抒情,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情感认
知。]
[总评:文章叙述了“我”颠覆“我最重要”这一思维定式,得出“体会你爱的方式,理解你爱的言语,回你一个温情的拥抱,对我,是更重要的事”这一感悟的心路历程,以婉曲的笔调道出浓厚的母女亲情。
本文堪称“五笔叙事”的典范。“概述一笔”,巧妙点题,引人入胜;“交代一笔”,说明事因,引入正题;“巧转一笔”,自然过渡,衔接自然;“深化一笔”,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最妙的还是“穿插一笔”的反复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使文章的叙事变得摇曳多姿。]
例文2(试着作点评,教师引导,不强求)
她与新同学
父母送她到学校,安置了一切后就回去了。她独自一个人坐在床上,心想总算如愿以偿了:第一次走出山沟,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了……
点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面是一个又矮又小、脸上长有两处黑痣、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的女同学,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陌生的寝室,陌生的同学,她只是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盯着对方。
“你是刚到吧,同学?”小个子抬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似乎讨好地微笑着问道。 “嗯。”她只作简单的回答。
“是不是还没吃饭呢?应该赶快去打,不然就来不及了。”小个子很热情。
“谢谢,谢谢!”她站起来,却不免有些犹豫——小提包的拉链没有锁,怎么办? “怎么,没领到饭卡吗?”小个子放下手中的碗筷,伸手摸自己的衣袋。
“不,不,不用。谢谢!我有,有饭卡。”她一着急把提包往床上一摔,取出了饭盒,转身就走了出去。
点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当她走出寝室,就后悔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在外面生活,可要时时都多长个心眼呀……”妈妈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的话像电影的画外音,清晰地萦绕在耳畔。她越想越不放心,快步往回赶。门“砰”的一声撞开了,然而,寝室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小个子不见了。
点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哪儿啦!”她心里一惊,一头扑到自己的床上,紧张的双手抖动半天也没拉开小提包的拉链。
正在这时,小个子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你?”小个子满身是灰土,用疑惑的眼光直直地盯着她。
“我,我没有找到食堂,不,我……回来取一件东西。”她慌乱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噢……你走时我看见床不停地晃动,刚才钻进里边帮你垫了一下床脚。”小个子说,“你没
打来饭吧?刚来这儿不熟悉,我正好要去打壶水,就顺便帮你打回来吧。你在宿舍里好好地待着。”
望着小个子含笑出去了,她没有说话;伸手摇了摇床架,果然,刚才还晃荡的床现在一点也不动了。
呆呆地、呆呆地愣了足有三分钟,她才打开自己那珍贵的小提包,只见六张伟人的头像似乎正冲着她笑呢。
“唉,真是虚惊一场,早知如此……”
点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了一阵,小个子端着为她打的饭菜走了进来,而且含笑憨厚地对她说:“我知道你很不放心,刚从农村来的同学一般都这样。现在我们成了同寝室的舍友,以后就知道我这个来自乡镇的是什么样的了。”
“哦……哦……”面对小个子的友善和宽容,她只是“哦哦”两声,再也没说出什么来。
点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题目】 :运用“五笔叙事”写作。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种感情一直都是不动声色的,它站在那里从不刻意靠近你,却
又从来没
有离开过你。
在现实生活中,你感受到过这种感情吗?请以“藏在深处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在思考这个文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藏”和“深处”这几个字,它提示我们,这种感情的特征是内敛的,这种感情的表达是含蓄的,而这种感情的本质是真挚而深沉的。]
【篇三:五笔的记叙文写法】
记叙文“ 五笔”
------读美文、学写作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亲戚的美文《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轻点一笔”.其作用是用极其简洁的语言点明事件和人物,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写的事件进行补说 、解释,可以说
是“交代一笔”。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交代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做“ 穿插一
笔”。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一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来,开始出现镜头,略写一家人的散步,这叫做“简叙一笔”。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散步发生了分歧及分歧的原因。分歧解决及解决办法的理由。这是波折一。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波折二:母亲并没有按照我的办法而是顺从了孙子的愿
望。
这几段详细写一家人的散步,写的是散步过程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做“巧折一笔”。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段,既抒发了情感,又表达了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做“ 深化一笔”。
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看,散步在记叙文的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下面我们再用两篇文章来印证《散步》这种结构模式是实用的、可用的。
第一篇《 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轻点一笔)
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摸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刹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交代一笔)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简叙一笔)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
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巧折一笔)
在我惊魂未定、呐呐不知所措时,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
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象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幅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也不肯放下任何的一头的。(深化一笔)
尝试分析这篇文章的五笔写法。
第二篇《鲇鱼跑了》
1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鲇鱼的 ,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
2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的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了!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
3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去,跑去看。只间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见,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小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 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4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鲇鱼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以上三篇文章,内容上完全没有雷同的地方,但结构模式却很相近。除了“穿插一笔”,可以灵活地取舍之外,“轻点一笔”、“交代一笔”、“简叙一笔”、“巧折一笔”、“深化一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