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作者:张英明 鲁树明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2期
【摘 要】 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体现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有内部缺陷;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遇到外部阻力。因此,要打破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封闭环境,促使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系统开放;进行国内外、党内外、城市与乡村的民主交流,形成有利于基层民主发展的良好的氛围。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广大农村积极推进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经济领域,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在政治领域,逐步推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形式,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广大农民有了政治上的民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主管理,不仅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如今,民主管理正在成为广大农民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成为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实践的积极行动,成为各级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新型武器”。加强民主管理,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发展进程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三十多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效: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初步建立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原则与框架,为提升新时期民主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村级民主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村民民主意识增强了,干部素质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了村民对村务管理参与意识的增强,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有的来自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自身的内部缺陷,有的来自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外部的阻力。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内部缺陷
(1)村务公开遭遇困境。村务公开,就是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或村民普遍关注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村中事务,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村民,使村民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地方在推行村务公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第一,干部认识不到位。个别村干部在执政期间动机不纯,把当村干部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机会,怕村务公开影响到自己私欲的满足。还有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缺失,怕村务公开“亮相揭底”,失去群众的信任,难以开展工作。第二,公开内容不全面。由于村务公开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公开项目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数字不具体;一些村在村务公开时只公布几张统计报表,对农民真正关心的热点,如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招待费开支等问题,却没有公开。第三,公开效果不理想。在村务公开的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还有些地方大搞数字游戏,欺上瞒下,避重就轻,使村务公开形同虚设。第四,公开监督主体不明确。村务公开工作应由谁抓落实?比如村务公开,应由谁来督促和检查,公开效果如何,应由谁来评价?是乡镇党委、政府,还是纪检监察部门,还是农民群众?主体不明确,就会在客观上造成村务公开的随意性,影响了村务公开的效果。
(2)民主监督机制严重缺失。在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的进程中,为确保它的正常运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形成一套完备的监督体系,然而目前这套民主监督体系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社会的监督体系是残缺不全的,在城市,人民政协、社团组织、公民、舆论等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监督体系,而在农村由于这些民主监督条件的缺失,民主监督就显得孤立无援;同时,农村社会的监督手段与方法也不如城市那样丰富与齐全,由于自身文化知识与认识能力的缺乏,村民不能够更好地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段、经济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农村社会的监督信息是零散的、有限的。信息为行为的先导,没有信息储备的行为是盲目的、无效率的。正是由于农村社会民主监督机制严重缺失,才使得民主管理进程缓慢,从而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2、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外部阻力
(1)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封闭。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但近些年来,其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当前阶段,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底子薄是普遍现象,而且各个地方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经营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经营过程中,科技含量低和粗放型管理使得农村集体经济长期萎靡不前。村民进行民主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势必会减弱民主管理的效果,这种现象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更成为影响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一大隐患。
(2)农村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其根源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受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道德中心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根深蒂固,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们重德治轻政治、重礼治轻法治,推崇个人专断和等级特权,它们片面迷信、夸大伦理道德的作用,贬斥、乃至否定民主、平等、公正与法律的意义,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直到今天,这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自由、民主、法治的真正实现尚需很长一段时期。再者,依附思想也是阻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一方面不能摆脱对自然——土地的依附,另一方面不能摆脱对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皇权的依附;在封建经济的强制下,农民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经济人格,进而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就养成了逆来顺受、忍辱求全、忠君守法、顶礼膜拜、唯命是从的性格和作风,这势必会影响农村当前的民主管理的进程。
(3)村民民主主体意识淡薄。村民的民主主体意识是指村民对自己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主要表现在乡村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只有拥有良好的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民主的发展才能平稳而有序的发展。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长期占统治地位。它的特点就在于等级性和封闭性,上下尊卑、差别有序,而广大农民却被完全排斥在权力机制和政治生活之外,如同被装入一个封闭和专制的罐子中。在这样的封建专制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奴仆和附庸的政治人格,而不会有任何民主观念和民主意识的产生。
四、结语
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目前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绕过,无法回避,只有在持续的、渐进的、逐步的发展中去解决;民主制度的变迁也是一个持续、渐进、累积的过程,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高度科学合理的民主制度,是不可能的。打破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封闭环境,促使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系统开放,进行国内外、党内外、城市与乡村的民主交流,形成有利于基层民主发展的良好的氛围则是我们下一步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刘俊杰.走向政治文明的中国.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98-143.
[2] 刘永佶.民主的权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0-132.
【作者简介】
张英明(1977-)女,河北省唐山滦南县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
鲁树明(1977-)男,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