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

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究还不多,现在进行的茶文化旅游基本还停留在 体验型的阶段,如:和茶农一起采茶、炒茶等。 而且,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现在虽已有研究茶文化的教授,但教授不多,茶 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基本上以导游和茶艺表演工作 者为主。 (二)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茶旅线路促销力度不 够。有些茶旅线路因管理经营不善,宣传不到位 显得差强人意。如提到径山旅游,人们往往先人 为主想到的就是“双溪漂流”,而不是“临济祖庭、 茶道源头”的径山寺; 2.部分茶旅产品具有雷同性。 径山有陆羽泉、陆羽文化主题公园、茶圣节, 湖州有陆羽茶文化节、陆羽墓等;杭州有中国茶 叶博物馆,四川蒙顶山有世界茶叶博物馆;各个 茶产区举办的大小茶文化(旅游)节此起彼伏, 内容呈现差异性不大。 3.生态旅游不“生态”。 很多地方茶叶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是不争 的事实。冬天,在杭州龙井山上,不时能见到茶 农施肥后丢弃的袋子。 4.茶叶原产地保护措施执行不力。 国家质监总局于2001年对西湖龙井实施了 原产地产品保护政策。根据西湖龙井茶的实际生 产范围,杭州市政府划定了168平方公里的保护 区域,凡是在这个区域之外的,都只能叫“钱塘 龙井”和“越州龙井”。正宗的西湖龙井都贴有 原产地保护和防伪标志。西湖龙井茶按地域分为 “狮、龙、云、虎、梅”五个系列,以“狮”即 狮峰龙井为上。狮峰龙井的部分茶农,虽然领到 了原产地保护防伪标志贴却不愿意使用,理由是 狮峰龙井优于普通的西湖龙井,贴牌是自降身价; 而属于“龙”系所在的满觉陇茶农则自己给今年 的新茶设计了新的“身份证”。 五、进一步开发茶文化旅游的思考 (一)增创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各地文 化优势,应增创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山水 人文项目的开发,提升茶文化旅游的品质。如:杭州 有得天独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杭州还有中国美院和 西泠印社等著名的艺术学府和机构,依托这些有利条 件可以深入发掘高品质的茶诗、茶画等艺术作品。 (二)充分利用茶叶原产地的生态魅力。这可以 参照法国葡萄酒原产地保护的做法,统一外包装,严 格保证标示与实际内容相符。茶叶包装充分考虑茶叶 产地文化特色,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包装就能辨认出茶 叶品种、具体产地,增强消费者和茶农的信心。 (三)培养一批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复合型管 理人才。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同时,要 注意茶文化旅游区内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 挥他们的媒介作用,使之成为称职的传递茶文化旅 游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使者。 (四)开发并创新茶文化旅游宣传和营销。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以茶文化特点为基础,开发适销对 路的旅游新产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 游客的需求。把我国传统茶文化品牌宣传到海内外, 吸引更多游客。重点建设和加强游客与企业之间信 息沟通的平台。加强企业生态茶园建设,使游客置 身茶园,除了尽情享受自然美景和新鲜空气之外, 还可以全程参与整个采茶、制茶、品茶过程尽情地 体会底蕴丰厚的茶文化,感悟人生哲理。茶业界在 加强茶叶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策略的同时与旅游管 理部门紧密合作“以旅促茶,以茶促旅”。 茶文化旅游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作为一种可 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各地政府都在这方面不遗余 力。除了广开茶文化节,以茶会友,城市文化规划 上也纷纷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中国茶文 化第一村——上晓起村”、“安溪——中国茶都”等 口号,以弘扬文化为媒介,促进茶旅有效结合。■ (作者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集体经济・2010/6期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