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 1年5月总第21期 i 勃81 doi:10 3969/j.issn.1674-151x.2011 05.038 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 周 妍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I)05—081—03 1 前言 而大学生体育社团是指大学生体育社团 其中学生比较喜爱的室内活动项目的场地 是:“由大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 尤其紧张,不能满足社团活动的需要。因 随着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参加的群众性体育团体。学生根据协会 此,场地设施紧缺成为制约高校学生体育 大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越来越高了,大学 章程,自愿报名参加,缴纳一定的会费, 社团发展的难点问题。”从文献资料中看 生体育社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 民主选举管理人员。它是我国近几年出现 出,我国场地设施不完善由一些因素导 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体育社团是 的一种新型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致,体育社团管理不当、资金投入不够等 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 因素都影响了场地设施的不完善。 播体育文化、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 3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 3 3组织管理不到位 群体交流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桥梁,而且也 的问题分析 3.3.1 缺乏号 的膏经验的管理人置 是大学体育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 如对安徽省31所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 时,它可以成为大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 3.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种类少、 管理模式的调查结果表明:“管理人员有 习惯的一个平台,也可为群众体育社团储 规模小 两类——一类是由校团委下设的与学生会 备更多的管理人才和骨干力量。因此,研 对厦门市3所设立大学生体育社团的 平级的学生社团组织,另一类是由校团委 究大学生体育社团无论是对大学校园文化 全日制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在校本科大 下设组织部或学生会对学生社团进行管 建设,还是大学体育和群众体育社团的发 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社团尚 理。”而广东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除 展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因此,就引发 了负责人外,多有2~4个核心成员构成 出问题,导致大学生参与程度低。”刘德 主体。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 2社团、体育社团及大学生 强在《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学生会设立社团部、大学生社团联 体育社团的概念 及对策》中认为:“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 合会管理和团委、校体育部共同管理。” 存在的问题有社团人员流动性大,种类过 通过3个省的管理人员的规定可以看出, 社团“communty”,又称团体。1988 于单一,体育社团的种类单一就造成规模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缺乏专门的有经验的管 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其 小。”在《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 理人员的,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体育社团 界定是:“本条例所称的社会团体,是指 研究——一项基于组织资源配置的理论与 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实证分析》中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 3.3.2 {E幸制度不艘全.:2膏形戎叉字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飞营利性的社会组 体育社团的项目种类少,规模小。目前, 豢款 如江苏省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章程情 织。”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社团是以体 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面临种类少,规模 况统计如下:“有成文的章程、规定的占 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易组织, 小的问题。” 61.67%,无成文规定的占20.0%,无规章 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 3.2场地设施不完善 制度的占14.17%,其他情况的占4.16%。” 团体。这一概念从其上位概念“社团”或 场地设施是否充足是保证体育社团 安徽省对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章程情 “团体”派生界定为:“体育社团是公民自 活动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南 况统计如下:“规章制度健全的占44.8‰ 愿组成,为实现共同的体育目的,按照其 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场地设施调查显 有章程的占31.1%,无章程、无制度的占 章程开展体育活动的非营利社会组织。” 示:“有58%的社团认为活动场地缺乏, 24.1%。”这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 投稿日期:2010 基金项目:2010年教育部专项课题(编号:GLA102029)。 作者简介:周妍(1983-),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82 钐誊i 201 1年5月总第21期 体育教育 的规章制度严重不健全,大部分管理制度 都没有形成合理的文字条款。 3.3.3 社团组织者没有足牡认 管理 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主 不足成为体育社团不能进一步发展的一个 团进行定期的检查、调查和指导,这样能 同时也可以实行新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 管理的水平。” 要是由会员会费所承担。因此,经费投入 够督促组织者了解对社团管理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企业团队都离不开管 影响因素。 理,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都有一个优秀的 核心人物,管理是否得当决定了这个团队 4.4合理安排社团活动的时间, 发展的好坏。目前,我国体育社团管理过 于松散。一些文献中对于社团组织者没有 4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 促进学校体育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和 谐统一 展对策 合理的安排工作是体育社团发展的 一足够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这项问题并没有 4.1 增加体育社团的种类,加大 个重要方面。时间的合理安排对社团工 过多的研究,大部分高校都是缺乏专业的 其规模 管理人员对社团进行管理,而管理的模式 为了加快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将 体育社团的时间安排在课外活动,尽量与 大致相同。一些资料显示,对社团组织者 管理的满意程度不足,社团组织者没有足 够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3.4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根据文献显示,“有38.84% 的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安排在课外活动 时间,32.23%的社团安排在周末,另有 17.36%的社团安排在社团活动日,大部 分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这就会出现 了社团活动与学生的自主课外活动、教学 训练等场地的问题发生冲突,如何避开活 动的高峰期昵?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_5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 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现 状与发展研究》一文中,在对“‘体育社 团开展活动有无专业教师指导’进行调查 时,发现选择‘经常有’的占17.s‰‘偶 尔有’的占46.7‰‘没有’的占35.8%。 这说明我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学生体 育社团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专门 的有经验人员指导”。在《河南省高校体 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一一项基于组织资源 配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文的数据表明, “虽然大部分体育社团有指导教师,有专 业的人员指导,但不少指导教师的作用没 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6学校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现 状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结果显示:“年 活动经费在3000元以上的社团占19.7‰ 年活动经费在2000~3000元的社团占 32.2‰年活动经费在1000 2000元的社 团占33.9‰年活动经费在1000元以下 的社团占14.2‰而 会费收取’是安徽 省学生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的主要方式,这 说明了,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来源途径单一,一般都是自费,参加 的人员缴纳会费,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经费 投入严重缺乏。”据相关文献显示,大学 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有以下4种方式获得: 会员会费、学校拨款、企业赞助和捐助。 普通高校应该建立不同水平的体育社团, 尤其应该与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互补,增 设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发展当地 特色,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体育社团 可以通过网络、海报和传单等不同的方式 对其进行宣传,尽可能的加大宣传力度。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其项目以及健身的意义 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 育社团的热情,进一步的可以成为社团的 会员。 4.2 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以 保证体育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国家教委体卫司在关于印发《普通高 等学校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指出:“体育场馆、器材配备是学校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体育教育,培养德、智、 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物质资源。”体育 社团活动也属于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 体育社团场地器材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体 育社团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经费的收入、人员的实际情况的 需要适当的增加体育场地器材。(2)由于 场地器材的缺乏,对现有场地器材的重复 使用,则就导致了场地器材的损坏。此时, 我们要对场地器材做好维修工作和购置新 的器材,至少在下一次体育社团活动之前 能够保证其顺利的使用。(3)我们要处理 好学校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社团场地器材 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了冲突。 4.3进一步完善对体育社团的管 理体制,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我们要健全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第 一,招收专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可以在 会员中挑选或者在社会上招收一些管理人 员;第二,完善规章制度,社团参与者对 社团一般缺乏了解,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宣 传章程规定,相应的文字条款应该交代清 楚,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体育社团的运行 第三,加强社团组织者对管理更深层次的 认识。“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检查、 管理的力度,有校团会专门派人对体育社 学校体育训练队的时间错开。其次,每一 项体育社团项目分好类之后,各个时间段 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如果场地器材充足 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 学校体育与体育社团活动发生冲突。 4.5加强社团管理,选拔优秀的 专业指导人员 加强社团的管理能够充分的利用各 种资源,提高社团绩效。一个社团要有 一个好的管理办法必须要有一些专业的指 导人员,这些人应该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 责任和任务,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可以通 过以下方式对专业的指导人员进行选拨: (1)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指导人 员;(2)在团队中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专 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 进行挑选合格的人才。 4.6通过多种渠道筹资资金,促 进体育社团的发展 筹资社团资金的方式有很多种,大部 分社团的运行主要靠会费来维持,学校也 有拨款,社会上也有赞助,但社团的经费 用途广泛,远远不如社团的开资。要引起 学校的重视,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而 体育社团团队应该开展募捐活动和社会上 一些赞助,筹资资金就成为了体育社团发 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林波.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 与发展对策研究f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6. [2]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M1.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许春煌.厦门市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研 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9(4):37—38. 【4】赵武.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现 状与发展研究l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2006. (下转第125页) 2o1 1年5月总第21期 -g弼 125 大部分高职是由成人高校或中专类院校升 2.4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不大,教 报酬或不同程度的奖励;也可绩效工资改 格而成,老教师偏少,年轻教师偏多,特 学团队管理不到位 革,津贴30%活的部分,根据贡献大小, 别是体育教师方面更显突出,这与高职教 在高职教育大发展、新变化、新要求 业绩大小发给相应的津贴。其目的是鼓励 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建设一只高质量 的态势下要满足体育教学需要,最根本的 体育教师发挥智慧和潜能为教学团队的发 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优秀的公体教学团 就是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 展多做贡献,加强管理,以促进教学团队 队还还有很大差距。 学团队的管理,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而现 健康发展,提高公体教学质量,打造本教 2.1 体育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 在的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 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不合理 够,教师得不到充电,知识就无法更新, 3.3树立团队意识,增强体育教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扩招,体育教师数 难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又由于 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量呈现不足,同时结构也不合理:(1)年 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在公体教学中,教学团队承担着整个 龄结构: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以上偏 有些教师就平平淡淡,不求进取,这种现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 少。体育教师年轻化,年轻有为,但在教 象长此下去,势必导致公体教学团队的效 现,不是单个体育教师能达到的,而是靠 学上缺乏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与锻 率大大降低。 团队集体共同努力,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 炼。(2)学历结构:本科学历偏多,硕士 成的。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团结协作、 研究生及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偏少。由于扩 3“公体”教学团队建设的 融洽共处、补缺补差,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招,公体教学的需要,刚毕业的大学本科 措施 实现作用互补。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每个 生充实到学校之中,承担公体教学任务, 体育教师由于专项不同,有的是田径,有 进行体育教学与科研的能力还不足,以 3.1 加大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的是球类,有的是体操,有的是武术等, 至影响公体教学团队的建设。(3)职称结 提高“公体”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 各自有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如果在教学中, 构:总体偏低。由于年轻化,评职称需要 一个团结高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核 都是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去实施教学,不进 一定的时间与硬件要求,造成职称偏低。 心,就是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带头人。 行或很少沟通与协调,各干各的工作,以 2.2“公体”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 作为领军的人物,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 个人主义为主,这样就失去了作用互补、 的专业带头人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 强强联合的目的,以至影响了教学团队工 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由于受 应选拔体育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 作的质量,阻碍了教学团队工作的顺利开 年龄、学历、职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 富、教科研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组织能 展。公体教学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体育教 学历、高职称的体育教师较少,致使缺乏 力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成为优秀的 师应具有整体观念与团队意识,无论是个 高水平的体育专业带头人。现有的专业带 团队带头人,同时也要为教学团队创造良 人教学,还是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头人,其能力和素质方面明显不足,致使 好的发展环境,增加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教材建设等各项教学改革,都离不开大家 公体教学团队力量薄弱,形成不了一个坚 与办公条件,使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有一 的集体力量,都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 强的实体。因而,就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 个较好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为公体教学团 研究。因此,只有增强团队意识才能够提 展,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吻合。 队建设服务。 高公体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3“公体”教学团队整体意识不 3_2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建立 强。力量分散 合理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其他专业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普遍 的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不强, 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 [1]仲耀黎.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 未能形成一个团队整体。在进行体育教学 急待加强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 究[I】.宿州学院学报,2010(2). 过程中,个体教学偏多,相互间缺少协调 知识结构、提高认识能力。根据年轻体育 【2】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 与沟通,把教学看成是个人的工作。有的 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的现象,学 改革的核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 体育教师自由度很强,不按教学计划执行, 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 (3). 随意安排上课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不愿 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学历, [3]张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的分析与 创新,敷衍了事。因此,造成公体教学团 积极参与科研,按时参与职称评定。同时, 思考[I].现代教育教研,2009(10). 队力量分散,形成不了一个团结的集体, 为促进体育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 【4】周孝永.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公体教学团队的建设就失去 性,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 的问题及对策fJ】.体育科学研究,2007 了意义和作用。 教学团队建设中,按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 (12). (上接第82页) 研究——一项基于组织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 [8】邓伟志,钱海梅.中国社团发展的八大 【5】田慧芬.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 证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8. 趋势【J].学术界,2004(5). 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 【7]曹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9】崔树林.上海松江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 学,2006. 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 发展现状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李巧灵.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 (5):97-99. 2008(11):34-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