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55一 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余家军 摘要:文章基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根据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任务,结 合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探索具有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理念指导下. 预测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 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 用,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 人力资源的开发仅限于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与 引进高学历教师的工作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 源.合理使用人才.适时引进人才.充分调动人才工 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具体明确的措施途径 因 此.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学院的人力资源.实现由传统 薪酬支付及有效激励.开发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 展的需要.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以保证 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优化.从而促进组织 和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人事管理工作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职能转变是 学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苏'kt4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 任务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背景 苏州工业职业学院与国内众多高等职业院校一 样.人力资源整体情况是学历层次较低.管理干部年 龄结构不合理.基础课教师数量偏多,不能很好地适 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非教学人 为改变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升学院人力资 源整体素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今后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根据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和省级示范建设要求.学院制订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明确了人才强校战略是学院快速提升竞争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学院“十二 员呈现膨胀过剩态势.没能形成人员合理流动和轮 换机制.而管理人员只进不出.教学与非教学人员的 工作效益和报酬不成比例。随着学院近些年的快速 发展以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 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成为学院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省级示范建设要求.明确了当前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 改革有关政策和要求.深化学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改革.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 然而.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人事 制度管理方式.仍就停留在行政层面的“人事管理” 与“档案管理”上.并没有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机制,创设“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 人”的用人生态环境 让人才的潜能能够充分地发挥 出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学科带头 人、专业带头人、学术上的领军人物和教育教学名师 转变 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过多强调对教师 采用行政方法的“硬”管理.而对如何激励教师的内 在动机的“软”管理则重视不够.激励机制和制度没 能取得突破 在对教师的评估方面.缺少科学性指 导.没有按照类别进行研究.只凭靠部门领导的阅历 和经验制定方案.或仅仅参照其他院校的做法.没有 以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三、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1.基于人本管理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也是 实现学院人才强校战略的指导方针。首先.坚持以人 结合自身校情实际进行提炼升华。这就导致了对教 师评估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和发展的 作者简介:余家军,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56 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在乎你”的学院精 神,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做到重视人、依靠人、激励人、 培养人、发展人和关心人,凸显人的重要性。其次,把 教职员工个人的发展与学院整体的发展紧密结合起 来.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诉求,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学 习环境,倡导鼓励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学习观、成长观 和发展观。第三,学院采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 氛围.创造愉悦的环境条件,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重教职工个体之间需求的差异 性和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教职工的不同需 求 比如充分利用学院工会组织.为每个系建立了教 职工活动室、每年为每个教职工准备生日礼物、定期 开展教职工家庭活动、假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与专业骨 干教师考察学习以及关心教职工子女读书学习等途 径,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环境 留人” 学院通过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坚持 学院培养与个人开发相结合.既重视学院整体人力资 源的开发.又重视每个个体自身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 设,促进全体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 现在教职员工的潜能和专长.创造出具有学院优势的 管理特色.从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积极 的社会声誉.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校进一步发展 2.重视教师素质内涵.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 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师行为规范.定期评选师 德模范.营造良好教风 完善并实施以师德为首位, 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学术诚信 教育.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建设良好学术风气。加强 法制和纪律教育.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特别重视对青 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事 业心.引导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引导青年教师职业生 涯健康发展 加强教师团队意识培养.努力营造和谐 健康、团结互助的合作氛围。通过教师素质内涵建 设.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校 风和教师教风得到极大的提升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聘任社会兼职教师 重点引进具有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高 级工程师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优先引进 学院紧缺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省级以上培养对象。力 争五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实施“博士倍增计 划”,力争引进博士20人。制订具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 创设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 得住、用得上。大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 职教师.尝试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职务互兼制度,探 索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长效机制 实施双专业带头 人制度.优先聘请在行业内有影响的技术专家担任专业 带头人 积极参与区域内兼职教师跨校聘用.实现资源共 享。聘请一批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高级管 理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发展顾问或专业建设顾问. 提高学院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4.加强教师素质培养.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优先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以“青蓝工程”的实 施为重点.激励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支持中青年教 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逐步推行新进专业教师 必备2年工程实践经历的准入制度.坚持实施新教师 入职的助教制。启动教授培育计划.通过学术进修、学 术活动补贴、学术假期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 副教授晋升教授职称 继续推进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 活动.每年选派40名以上教师进企业脱产锻炼5个 月以上.力争专业教师五年内到企业实践锻炼至少一 次.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 师比例达到85%以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 岗前培训达到100%.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水平。完善分层培养、分类指导制度,完善“双师型”教 师认定考核办法.完善教师职务评聘与业绩评价制 度;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优先安排教学名师、专业 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外出访 学、进修和实践,力争培养较多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不断推进“职业化程度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 宽”的“三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京.整合后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1,(5). 【2]张伟萍.-fL 4L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 国成人教育。2008,f11). [3】黎莉.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探讨fJ].经济师,201l, (11). 『41李玲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