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1929-)最初是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习,之后执教于多所大学,被评为美国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他将其德性伦理思想集中体现于《德性之后》一书中,其后的相关著作主要对此书中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完善。麦金太尔伦理思想的提出极大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伦理学界,被称为“伦理学研究的新的转折点”。麦金太尔认为以情感主义为代表的规范伦理思想泛滥导致缺乏客观道德标准,启蒙运动道德合理性论证失败导致缺乏统一道德标准,道德实践出现严重危机使得社会处于道德无序状态,传统德性意义发生质变,社会生活中德性地位边缘化。麦金太尔将西方道德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后,认为解决道德问题的可行选择是复归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传统。他采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对英雄时代、雅典时期、亚里士多德以及中世纪的德性观进行剖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德性伦理思想。麦金太尔认为德性是获得实践内在利益的优秀品质,其中对于“实践”赋予新的解读,他所认为的实践是一种特定的“人类协作活动方式”,基于亚里士多德内外在善的理解提出“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认为其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内在利益,同时实践要遵循卓越标准的权威性。对于外在利益,他认为德性的养成与外在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在德性与共同体的关系层面,他认为人的德性内在于其所处的共同体的身份,德性促进社会机构发展,社会机构腐败危害德性存在,获得整体性好生活有赖于德性的养成,德性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我国当前处于变革期,
法治建设日臻完善,市场经济的规范意识逐渐植根于公民,但对于规则之外的行为界定缺乏道德的约束,评判依赖于个人主观的认知,道德失范事件频发,个人的自由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首先要对什么是美好生活有清楚的认知。麦金太尔德性伦理思想中的内外在利益学说、个人整体性理论、复归德性传统理论等对促进公民美好生活和道德建设、解决当前道德领域中的问题、我国伦理学体系的建构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