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建筑设计总说明

1 区位分析

安悦界商住楼位于汉滨区安悦街原元辰公司院内原址,属于汉滨区老城区,按照发展规划要求,拟将该区域将建成以经济、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为主要功能的地区,是汉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交通便捷,是汉滨区老城区的核心地区,该区域要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现代居住等高层次服务业,成为汉滨区面向国内外的现代服务中心的核心区域。

整个用地形状较规整,用地范围内相对较平坦,是较为理想的建设场地,作为汉滨区老城市改造建设区,发展前景广阔,建成后有效地提高汉滨区城市建筑的品位,创造新的形象。

2 建设规模及主要设计原则

2.1 该设计项目主体地上12层,地下一层,全框架结构。总建筑

面积为998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地上49.50米

2.2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本工程属于二

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计烈度按7度抗震设防,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汽车库防火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

3 设计依据

3.1 业主提供的地形图及用地红线图 3.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137-87 GB50045-95

3.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3.6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3.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3.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9 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

GB50038-94

4 设计描述

4.1 方案简介

1、总体思路:

通过对地块、项目设计条件及市场的分析和精心策划,该项目拟建小高层住宅。住宅入口由各单元楼电梯口进入,物业主入口设置于该地块西侧的城市次要干道路上,将原巷道加宽厚作为地下车口。方便管理和服务,同时取得良好的主入口景观效果。

建成的安悦界商住楼,为综合商业建筑、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建筑。依规划条件退红线,自然形成建筑前端的人流集散小广场,便于烘托商业气氛,商业建筑内交通空间分片集中布置,便于综合商业用房以后灵活分隔使

用。

2、总图规划:建筑南边按安悦街规划道路中心线后退12.50米为红线,西边退北马道巷道路中心线5.50米,东距用地边界。

3、绿化规划:整体和空间层次丰富的群体,充分利用私家庭院、层顶设置绿化、点线面结合,形成多层的立体绿化景观。环境与建筑持续发展的意识,力求创造自然有机的花园环境。 4、建筑设计:本着“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设计宗旨,小高层住宅顶层设计为带阁楼式,标准层带景观阳台,套型面积符合建设方要求。平面以居住功能合理,使用效率高为原则,保证通风良好,并享受充分日照。按居民日常生活规律及现代生活模式,平面进行合理组织,做到动静分离,干湿分区、洁污分离。平面开间有利于日常生活及家具布置,平面力求紧凑,立面力求简洁,并利用阳台、凸窗、角窗、庭院、露台、飘板构架等活跃元的细部设计及色彩搭配获取良好的建筑形象。

5 消防设计

5.1 总平面

本建筑退红线距离满足地块规划要求,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5.2 建筑

5.3 该设计项目主体地上12层,地下一层,全框架剪力墙结构。

总建筑面积为998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地上49.50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1335m2 建筑占地面积: 550 m2 总建筑面积: 9988 m2 地上建筑面积: 9438 m2 地下建筑面积: 550m2 停车位: 32辆 其中地上: 8辆 地 下: 24辆 建筑高度: 39.9m

住宅户数…………………………54户

住宅总面积:7090 m2

结构设计总说明

1 结构概况

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1.1 地下室

地下室共一层作为停车及设备机房用途。地下室楼面为钢筋板结构。地下室底板及外墙作防水处理。

1.2 裙楼

地上部分有两层,作为商场用途,丙类建筑,采用框架

结构。 1.3 住宅楼

本项目住宅楼分为12层,高约4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4

其它

2 设计依据

结构设计以下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依据: 2.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GB50011-2001 GB50010-2002

2.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与技术规JGJ3-2002

2.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8 2.9

GB50007-2002 JGJ94-2008 GB50108-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3

设计荷载

3.1 恒载及活荷载

按业主使用要求并依照有关规范,我司建议楼面荷载如下:

吊顶及 找平层 设备管(kPa) 线(kPa) 1.2 0.5 1.2 0.5 1.2 1.2 1.0 3.6 1.2 1.2 1.2 1.0 1.0 0.5 — — — 0.5 0.5 0.5 0.5 — 功能分区 隔墙 (kPa) — — — — — — — — — — — 其他楼面活荷载 荷载 (kPa) (kPa) — — — — — — — — — — — 2.0 2.5 2.0 3.5 7.0 2.0 3.5 2.5 3.5 4.0 7.0 一般房间 阳台 电梯大堂、住走廊 宅消防疏散区 楼梯 机房设备间 屋顶 商店 商卫生间 场 走廊,门厅,楼梯 车库及车道 地下机房设备室 间 以上各项荷载未包括建筑外墙、分户墙及梁板柱墙结构的自重。隔墙重量仍依实际布置覆算其平均荷载。 3.2 风荷载

3.2.1石泉县基本风压为0.45kN/m2,考虑高层建筑取50年一

遇风力,乘以1.1系数,采用(0.45x1.1)=0.495kN/m2。 3.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C类地面粗糙度采用。

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和风振系数将按有关

标准考虑。

3.3 地震荷载

3.3.1 计算地震作用时,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附的地震影

响系数曲线,结构阻尼比取0.05。

3.3.2 抗震设防列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

3.3.3 计算地震作用时采用重力荷载包括下列:

100% 恒荷载 50% 楼面活荷载

3.3.4 抗震计算采用考虑耦连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质量参与

系数达到90%以上。

4 水平位移控制值

规范对层间位移有所规定,高度150米以下的混凝土框支层、剪力墙结构,控制值为1/1000。

5

基础工程

基础设计考虑恒荷载、活荷载、浮力、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综合作用下的影响,同时亦考虑施工期间对工地外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影响。

塔楼及裙楼均采用梁式筏板基础形式,作整体和单体强度设计验算,并进行沉降验算。

高层建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加大基础的埋置深度可减小结构基底的地震动加速度,有利于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防止倾覆和滑移,减小建筑物的整体倾斜。承台板底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的1/18。

6 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

本项目各构件材料如下: 适用建筑 材料及适用构件 墙、柱 办公区及商场 C40(1~2层) C35(3~10层) 塔楼 混凝土 裙楼 地下室 钢筋 (国产)

C30 (11~顶层) 梁 板 柱 梁 板 桩承台、外墙、板、梁 C35 C35 C35 C35 C35 C35 HPB235 主筋 HRB335 HRB400 地下室外墙及底板必须考虑地下水作用及防水工程的需要,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取1.2Mpa或更高要求,亦可以同时考虑使用防水卷材。

强电系统

1、

设计依据

1.1

现行国家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 (2000年版)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1版)

《汽车场,修车场,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1.2

建筑、给排水及暖通等专业所提电气资料。

1.3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依据和要求。

2、

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包括裙房及办公楼的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设计和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

3、

电气负荷

3.1 负荷等级

本建筑物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类,本建筑为1号楼为二类高层建筑物,其用电设备负荷等级划分如下:

二级负荷:

a. 生活水泵,客梯电力与照明

三级负荷:除一、二级负荷外的其他均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建筑物,要求供电局予以两路电源供电。

4、 高压配电

建筑物由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并同时使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应能承担70%的全部负荷。两路电源均用专线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供电。本工程无需为供电局建设变电所。

5、 低压配电

低压供电电压为380V/220V三相四线制。接地方式为TN-S

即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到保护线上,与配电系统的接地相连,系统中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

建筑物配电将采用全绝缘铜母线槽以增加灵活性。低压配电干线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供电。最终电路将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敷设于电线管中。对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自动切换。对于消防泵、喷淋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重要的消防设备,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缆沿电缆桥架内敷设,对于其他的配电设备线路采用阻燃铜芯交联聚乙烯电缆。

在每一个主低压开关柜将装置电容补偿器,经自动调节系统使整个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维持在0.9或以上。 短路电流计算及电器选择。

继电保护计算及整定,待电流确定后,根据电流参数进行。变压器设置过流、速断及温度保护。低压侧主开关采用二段保护(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

6、 应急电源

在地下室设有一台1500 kVA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当市电两路电源同时故障停电时,应急柴油发电机在10秒左右自动启动,经自动转换开关,向应急负荷供电。应急电源足够供应下列各负荷:

a. 一台1500 kVA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给:

消防设备,如消防电梯、消防泵、正压送风机、排烟风

机及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等

事故照明、疏散照明、紧急出口指示灯 通信系统、楼宇智能控制和管理系统 防火卷帘门

7、 防雷

本建筑属于第二类防类建筑物。大楼顶层安装专用设计避雷针带相称导体,防止雷击的损坏。引下导体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专用导体。接地极利用大楼基础。

弱电系统

1、

设计依据:

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92 1.2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 GB500116-98 1.3

GB50045-95-2001

1.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1.5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200-94 1.6 保安电视监控工程设计规范 GA/T75-94

1.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1.8 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面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技术要求

2、设计范围

根据本项目作为高级住宅楼的功能并结合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设计如下智能化系统:  结构化布线系统  安全防范系统  有线电视  内部无线寻呼系统 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 楼宇自控系统  停车收费管理系统

2.1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设程控交换设备一套。另外,与广域网的数据通路将采用光纤接入方式。通讯进线室设在裙房二层,市政通讯电缆及数据光纤均埋地引入。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部分:

a. 工作区子系统部分

通过各楼层的配线箱至各楼层的各信息终端。由超5类4对双绞线及RJ45、RJ11终端插口组成。 b. 干线子系统部分

采用多模光纤连接总机房与各层的配线箱,可为今后布线系统的发展留有足够余地。 c. 管理子系统部分

由各层的配线箱组成。配线箱内安装交换机、双绞线

跳线架等组成。

d. 设备间子系统

由设在计算中心的网络服务器、交换机、主配线架及

主干线等组成。 2.2 安全防范系统

本项目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以下各个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可以通过统一的通讯平台和管理软件将中央监控设备与各子系统设备联网,实现由中央控制室对群系统进行信息集成的自动化管理。

出入口控制及防盗报警系统:

在地下室和裙房的内部主要设施和重要部位设置入侵报警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

出入口、电梯厅、停车库出入口、停车库内部、商场走道、通往地下室及一层的楼梯出入口、裙房内重要开放区域、裙房楼顶等处设置高性能彩色摄像机,电梯内设置半球彩色摄像机,

24小时连续监控,监控中心使用矩阵控制主机,可放大、循环等方式自由查看各楼层、电梯内情况,加入硬盘录像可储存,可回放查看。

巡更系统:

在住宅楼和裙房内外部的公共区域设置巡更点,主要用于信息采集,查阅各楼层及周边情况。

2.3 有线电视系统

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本项目预设有线电视系统,满足建筑内对电视信号的需求。

2.4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为一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设计。系统形式为集中控制方式。火灾报警系统由报警控制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警铃、楼层显示器 等组成。各层消火栓动作信号、水流指示器、信号闸阀、湿式报警阀动作信号均送至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泵房、变电所等场所设固定消防电话,各层手动报警按钮均带消防电话插孔,消防中心设火警专线电话,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 联动控制分一下几类:

a. 非消防类风机联动控制要求

非消防类风机包括:送风机、排风机等。在火灾报警后,

消防中心能通过就地控制模块自动关闭这类风机及接收这类风机的停机信号和70℃熔断式防火阀动作信号。这类风机正常工作时的开、停机信号受消防线路锁定不送至消防控制中心,以免影响值班人员工作。 b. 消防类风机联动控制要求

消防类风机包括:排风兼排烟风机、正压风机。在火灾报警后,消防中心能手自动控制这类风机开、停及接收其停机信号和280℃熔断式排烟阀动作信号。 c. 消防给水联动要求

室内消防给水分消火栓水系统和喷淋水系统,消防泵及喷淋泵可由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或自动控制,并接收水泵动作信号,喷淋泵的启动受喷淋总管湿式压力阀开关控制。在消防中心可接收各层消火栓按钮动作信号。 d. 消防告警

火灾预报警时,消防广播按本层着火层,相邻防火分区及上下层防火分区自动作提示性预报警。火灾确认后,着火层、相邻防火分区及上下层防火分区的消防广播和消防警铃投入正式报警,消防广播至火灾报警结束后才停止。

e. 电梯联动控制

在火灾确认后,普通电梯立即实施迫降至底层停止运行,消防电梯迫降底层待命。

2.5 楼宇自控系统

本大楼自控分为:用电系统、电梯系统、送回风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的监测、公共部分照明的控制、各类泵的控制、部分设备及给排水设备监测等。 用电系统

利用配电房配电装置采集电源为信号进行高低峰区别来节约控制用电计划。

电梯系统 监测电梯运行的状态信息。 送回风系统

为确保室内湿温度达到设定的位置而进行自动调节。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监测

通过高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流、电压、功率因素、有功功率变送器的信号进行监测。 公共部分照明的控制

通过时间逻辑控制对公共部分照明进行控制。 各类泵的控制

通过各类泵的启/停信号、故障信号可对各类泵进行监测和控制。

2.8 停车收费管理系统

本工程自动停车收费系统应为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停车场的操作。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汽车进出停车场的通路控制,亦即自动进出。

b. 车辆栅栏机应能够由设于停车库的收费亭进行遥控。 c.应设置磁卡系统。

给排水设计总说明

1、 方案依据

1.1建筑方案的面积指标和建筑平面示意图 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 水源

2.1生活水源:从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一根DN200(暂定)的给水管至地下生活水池,供本项目生活用水。

2.2消防水源:从不同方向的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两根DN300(暂定)的管道作为本项目的消防水源。

3、 系统介绍

3.1 给水系统

3.1.1 在地下层设一座生活水池,水池有效容积取裙房和塔楼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35% (另:屋顶水箱有效容积取裙房和塔楼最高日用水量的5%)。

3.1.2 给水系统采用分区给水。本项目共分三个区。地库为Ⅰ

区,裙房为Ⅱ区,4 层至屋顶为Ⅲ区。

3.1.3 给水点水压采用0.1-0.55MPa。给水系统分区高度不超过45米。

3.1.4 方案设计:水泵-水箱联合供水

a. 地库用水用市政管网的余压得到,裙房和塔楼给水由屋顶水箱供给。

b. 在地下层设一组给水泵,把水提升到屋顶高位水箱,供裙房和塔楼生活用水。屋顶水箱有效容积取裙房和塔楼最大时用水量的50%。屋顶生活水箱与消防水箱分开布置,不合用。

3.2 雨水系统

3.2.1 设计重现期取3年。

3.2.2 屋面雨水由87型雨水斗收集后排到室外雨水管道。 3.2.3 裙房屋面雨水单独排放。

3.2.4 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到雨水井,然后汇集接到市

政雨水管网,排入市政管管径DN600(暂定)。

4、 材料

5.1 给水系统:

5.1.1 泵房内管道、给水立管以及减压阀之前的管道采用衬塑

镀锌钢管,卡箍式连接。(暂定)

5.1.2 减压阀后的管道及给水支管用铜管,焊接。 5.1.3 室外埋地管道用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5.2 排水系统

5.2.1 室内排水管道全部采用离心浇铸排水铸铁管,不锈钢卡箍连接。

5.2.2 压力排水管用球墨铸铁管,卡箍式连接。

5.2.3 室外排水管道用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5、

说明

7.1 市政接驳口的资料,应以市政公司提供的资料为准。并应尽早确定。

7.2 供水方案应得到自来水公司的同意。

消防水系统

1、设计依据

1.1 建筑方案的面积指标和建筑平面示意图。

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1.3

GB50045-95(2001年版)

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1.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1997年版) 1.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7 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 DGJ08-94-2001 1.8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20219-95

2、水源

消防水源:地下一层设消防水池。

3、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 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40l/s. 喷淋系统用水量:30l/s 消防总用水量 :100l/s

4、消防系统

本项目设室外消防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泡沫联用系统以及移动式灭火器和手提式灭火器。 4.1 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箱的最大距离: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消火栓箱的位置:消火栓箱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公共部位明显易取处。

消火栓箱内包括:一个DN65的消火栓,25米长DN65的衬胶水带,Ф19水枪一支,自救卷盘一盘,3个MF3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破碎玻璃按钮一个。 消火栓栓口离地1.1米。

消火栓系统设3套DN150的水泵接合器。 消火栓管道上下成环状布置。

4.2 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级考虑。地库和裙房按中危险Ⅱ级考虑,其余部位按中危险Ⅰ级考虑。

中危险Ⅰ级的喷水强度按6/min.m2考虑,作用面积160 m2,喷头工作压力0.1MPa。

中危险Ⅱ级的喷水强度按8/min.m2考虑,作用面积160 m2,喷头工作压力0.1MPa。

系统布置:一个湿式报警阀最多带800个喷头,报警阀组前环状供水。每个防火分区设独立的水流指示器。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的最不

利点喷头处,设DN25的试水阀。

喷头布置:除规范规定的不能用水扑救的地方,小于5平米的卫生间、小于3平米的管道井、以及采用水-泡沫联用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地点外,其余部位都设喷头。裙房和地库喷头按中危险Ⅱ级布置,其它部位按中危险Ⅰ级布置。

喷头形式:全部采用闭式喷头,保护钢屋架的喷头用114℃喷头,锅炉房用93℃喷头,其它用68℃喷头。 设3套DN150的喷淋水泵接合器。

4.3 水-泡沫联用系统

在柴油发电机房设水-泡沫联用系统。。

4.4 灭火器

在锅炉房、直燃式机组机房、柴油发电机房设手推式灭火器。

在变压器室、开关室、电话机房、消控中心和机房等地点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4.5 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管网成环布置。

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并沿建筑物均匀布置。室外消火栓最大间距120米。室外消火栓离水泵接合器的距离在15-40米的范围里。

5、

管道材料

5.1 消火栓、喷淋系统 DN>=100热浸镀锌无缝管;DN<=80热浸镀锌钢管。

5.2 水-泡沫联用系统 热浸镀锌无缝管。 5.3 气体灭火系统 热浸镀锌无缝管。 5.4 室外埋地管道 内衬水泥砂浆球墨铸铁管。

节能设计

1

、 建筑部分

1 屋面采取保温隔热处理

2 内隔断采用轻质隔墙,减轻建筑自重,节约结构构件用料 3 外墙采用Low-E玻璃,双层中空可呼吸幕墙系统用以节约空调的能耗;采用遮阳/避光板用于遮挡太阳直射光。

2、

电气部分

在配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设置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对于影响功率因数比较大且较分散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或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及光源。大楼采用楼宇自控系统,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

、 给排水部分

1 采用低噪音水泵,水泵基础设减震措施。 2 水泵进出口设橡胶软接头。 3 泵房内的支吊架用弹簧支吊架。 4 卫生洁具用节能型产品。

消防专篇

建筑部分

1 总平面

本建筑退红线距离满足地块规划要求,满足及火间距的要求。

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道路及硬质广场铺地形成消防环道,其余部位道路〉4m。 2 建筑

本项目由地下一层车库,地上二层商业房,及上部10层的商业住宅楼组成。建筑高度为地上39.9米,地下3.6米。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本工程属于一类超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汽车库防火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326 m2,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独立向外的疏散楼梯;地面到地下一层设二个升降平台。

10层高层住宅楼每层设一部疏散楼梯,所有疏散楼梯及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每层设两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由首层到顶层所需时间小于60秒;所有的设备用房均采用乙级防火门,并且外开,除风井以外的设备管井均层层封堵,设

丙级防火检修门。

电气部分

1 消防设备,如消防电梯、消防泵、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

事故照明、疏散照明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自动切换,市电故障停电时启动柴油发电机供电 2 本工程设置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一层设置

消防控制室,对全楼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在商业厅、设备机房、走廊等场所设感烟探测器;在地下车库等场所设感烟探测器;在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口等场所设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口;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防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主要值班室等场所设消防专用电话;在地下车库、商业厅、走廊等场所设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给排水部分

1 消防水源:

从不同方向的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两根DN300的管道作为本项目的消防水源,不设消防水池

2 消防水量:

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 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40l/s. 喷淋系统用水量:30l/s

消防总用水量 :100l/s

3 消防给水系统:

本项目设室外消防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泡沫联用系统以及移动式灭火器和手提式灭火器。

A 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分区以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不超过80米来计算。

采用消防泵直接串联给水系统。 B 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级考虑。地库和裙房按中危险Ⅱ级考虑,其余部位按中危险Ⅰ级考虑。 C 水-泡沫联用系统

在柴油发电机房设水-泡沫联用系统。 D 气体灭火系统

在电话机房设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E 灭火器

在锅炉房、直燃式机组机房、柴油发电机房设手推式灭火器。

在变压器室、开关室、电话机房、消控中心和机房等地点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F 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管网成环布置。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并沿建筑物均匀布置。室外消火栓最大间距120米。室外消火栓离水泵接合器的距离在15-40米的范围里。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来信,品味友情,那

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