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辉
【摘 要】介绍了施工电梯翻板门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工艺原理,从翻板门设计、加工、安装、调试运行四方面,分析了电梯翻板门的施工操作要点,并对其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后期效益进行了分析.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7(043)019 【总页数】2页(P111-112)
【关键词】施工电梯;翻板门;接料平台;钢丝绳 【作 者】李晓辉
【作者单位】山西国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857
施工电梯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垂直运输机械,使用时间长,电梯的安全使用是工程管理的重点,采用施工电梯翻板门的工艺,可有效的防范施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高空坠物隐患。
1)与传统施工电梯相比,免除了搭设电梯通道的步骤,节约了材料,加快了施工进度。2)翻板直接铺于结构上,不会出现传统施工电梯与结构间留有空隙的情况,极大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适用于框架结构以及洞口尺寸满足翻板门下翻要求的剪力墙结构。
3.1 制作原理
施工电梯翻板门是将传统的上下中开门优化为下门翻到楼板上,既是电梯门的一部分,也是接料平台,两者兼顾,实用安全。 3.2 安装原理
电梯翻板门是通过一根A12的钢丝绳、两个定滑轮固定电梯门的两部分,在关闭状态,钢丝绳通过定滑轮一头拴在门的上部分,一头拴在门的下半部分。翻板的重量与门上部分的重量基本处于平衡。打开状态也可保持稳定。 4.1 施工工艺流程
翻板门设计→翻板门的加工→翻板门的安装→调试运行。 4.2 操作要点
1)翻板门设计。翻板门设计要做到电梯轿厢门与通道板合二为一、方便开启,将原先电梯桥厢上下中分门设计为下分门翻倒在结构上,既做门的一部分又是通道板。要做到开启方便,这就要有传动装置,方案一,上分门与下分门分别设计,使用时,先开启上分门,再将下分门翻倒在结构上,使用完成后再归位到关闭状态。方案二,上下分门统筹考虑,同时开启,同时关闭。使用体验决定采用方案二。要实现方案二需要找见开启门的平衡点,要做到普通人可以轻松开启关闭。最后决定,上下分门依靠一根钢丝绳连接,通过两个定滑轮来实现两门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如图1所示。在下分门两侧要设计1.2 m高的护栏。翻板门开启最大角度为90°,而采用钢丝绳拉结是依赖钢丝绳的长度,所以需要在翻板门两侧设计固定开合角度的铁链。2)翻板门的加工。下分门板尺寸为1 350 mm×1 000 mm,采用3 mm厚的花纹钢板。下分门板与轿厢底板连接采用三个旋转合页,合页螺栓连接在下分门板龙骨和轿厢龙骨上,下分门板龙骨采用40 mm×40 mm×3 mm方钢管焊接而成,外边框一圈,再在里面“井”字等分焊接龙骨。在下分门板两侧采用直径20钢管制作侧防护栏杆,高度为1.2 m,宽度为0.8 m。3)翻板门的安装。安装翻板门板,
与轿厢底板采用三个合页螺栓固定。安装翻板门两侧的固定开启角度的铁链。最后安装上开门与翻板门的缓冲橡胶垫,如图2所示。直径8 mm钢丝绳一端固定下翻门,一端固定上推门,安装时,下翻门与上推门处于关闭状态,钢丝绳绕在两个定滑轮上。开启关闭省力方便,如图1所示。4)调试运行。施工电梯翻板门安装完成后,开启关闭多次检查安装位置是否准确,与施工电梯轿厢其他部件是否有磕碰、摩擦,是否开启关闭方便,如完好,最后给钢丝绳、定滑轮上油润滑。 5.1 材料
1)3 mm花纹钢板。
2)40 mm×40 mm×3 mm方钢管。 5.2 机具设备 1)电焊机。 2)扳手等工具。
1)施工电梯进场时由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安拆单位资质及维修保养人员证件。2)项目材料员接收时检查电梯外观、配件,保证电梯无破损锈蚀,配件完好,重点关注翻板门钢板厚度及滑轮质量。3)检查电梯翻板门是否关闭开启灵活省力,焊缝是否饱满。
1)电梯在楼层停靠时翻板要与结构相平,严禁翻板斜搭于结构上造成材料运输时只靠翻板承力。2)施工电梯运行前要对锁合装置进行检查,保证装置能够正常工作。3)施工前对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施工过程服从技术人员、安全员的指挥,吊装范围内设好安全标志和警示牌。5)焊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6)作业完成后调试合格方可投入使用。7)当风速达到20 m/s(六级风以上)时,不得升机,并将吊笼降到最低位置。8)下班后应把吊笼降到最低位置,切断总电源,锁好控制箱。 8.1 经济效益
成本分析对比表见表1(以某工程为例)。
使用翻板门,只需在楼层内搭设门面固定电梯楼层防护门,门面搭设费用为400元/层;传统做法需要在电梯与结构的空隙间搭设接料平台,每层搭设费用为900元/层。本工程层楼按84层考虑,经过对比,翻板门成本低于传统做法每层500元。本工程可节省4.2万元。 8.2 社会效益
施工电梯翻板门既可作为接料平台,又操作简便,安全更能保障。符合国家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施工电梯翻板门的应用节省了楼层接料平台的搭设,在使用中也有效的避免了电梯笼与结构之间缝隙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
[1] JGJ 215—2010,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S]. [2] JGJ 33—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