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环境下把关人作用的加强

网络环境下把关人作用的加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网络环境下把关人作用的加强

摘要:随着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真正实现个人的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而不受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经济能力的限制。本文在分析了把关人范围扩大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 把关人 作用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库尔特·卢因率先提出的。1947年,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说: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流动做出决定。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理论引入新闻传播,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gatekeeper),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的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是基本固定的,从记者、编辑到终审,在每一个节点都充分发挥着把关人的作用,只有经过他们选择过滤的信息才能进入公众视野中来。从此,把关人理论成为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 网络对传统把关人理论的挑战

1.1 把关人范围的扩大

在传统的传播中,把关人拥有信息准入的特权,大众媒介的内部工作人员依据媒介的

一定立场、利益,在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充当了“把关人”角色,这种把关是媒体外部的人不能参与进来的。传统的把关人层次分明,记者-编辑-媒介组织,层层把关。在新闻的采集阶段,主要是记者的把关,而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编辑则扮演了主要的把关人角色,最后体现的则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而在网络媒体时代,由于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专业的传播组织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的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业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其运行机制与传统媒体还有着类似之处,网站记者、编辑的把关人角色与传统媒体并无二致,其发表的信息也更具有权威性、可信性。同时,由于每一个利用网络的网民都拥有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权利,网络论坛的传播让每一个网民可以自己充当传播的把关人,他们可以向全世界发言,享受着高度自由的传播权。也正因为这样,每一个利用论坛、博客、播客、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等渠道发布信息的网民,作为信息发布者,都具备着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因此,可以说信息的真实性与意见的可靠性首先是由网民自己来“把关”。

不仅把关人的外延得到了无限扩大,传统媒体把关人的那种严格的层级关系也被打破。在传统媒体的把关流程中,前线记者是第一把关人,文字图像的编辑是第二把关人,决定稿件的最终发表与否的编审是最后的把关者。把关人之间有着鲜明的层级和次序,没有任何人和理由可以逾越。而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匿名性,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和基本的上网知识,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鼠标一按,就可以发布信息。网络传播中,人人皆为发布者,人人皆为把关人。发布者即是把关者,传统媒体机构中的层级结构不复存在,把关人与受众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

传统的媒体不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把关人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把关人取舍的标准,考虑到新闻价

值、新闻道德、舆论导向等诸多因素。传统媒体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而在网络媒体传播中,信息发布者完全按照个人的立场和认知对事件进行解读,其所反映的是新闻发布者个人的喜恶。

1.2 把关人作用的弱化

把关人数量的增多,并不意味着把关的加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网络信息是海量的,但是由于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甄选,其权威性、可信度却要打上许多折扣,也导致把关难度加大。海量的信息常常混淆受众的视听,使其目不暇接,甚至会对信息的真假慢慢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而对于把关人,每天发布千条信息以下的中小型网站的审核工作就能将工作人员累垮,更别说再审核网站的互动社区里的帖子。所以论坛信息的海量存在这一事实又进一步降低了“守门”的可行性。

同时,把关人的素质也是造成把关作用削弱的原因之一。以论坛帖子为代表的草根新闻,单纯依赖帖子发布者本人的自觉是无法做好把关工作的,草根新闻发布者的个人的精力与视野有限,加上并非专职从事新闻工作,缺少查证的自觉意识与新闻职业道德的约束,很容易造成失实新闻的流传,甚至是虚假信息的泛滥。一些新闻媒体网站的编辑由于本身素质的问题,将其转发,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损害了新闻公信力。

2 把关人作用的加强

把关人范围的扩大,一方面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选择。使整个社会陷入进入一种舆论狂欢时代。但是,在舆论狂欢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因此,网络时代把关人的作用不仅不被削弱,反而更要加强。

2.1 加强网民个人的教育与自律

信息的真实性与意见的可靠性,在网络时代是由网民自己来把握,首先是由网民自己来“把关”。进入公共舆论空间,网民通过论坛发表意见或信息,实现自己的言论自由,但不能信马由缰,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信息要把好出口关,首先,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对信息的辨别分析能力。其次网民个体也应该严格自律,要认识到网络并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样适用,要把自己管好,不制造虚假信息,不传递虚假或可疑的信息。

2.2 加强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网站编辑等媒介人员的“把关人”角色发挥着很重要作用,由于目前我国网民的素质普遍不太高,同时,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介从业人员的队伍快速壮大,相对于传统媒介,很多人的把关意识不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这就要求要加强他们的素质培养,使其树立起强烈的把关人意识,能够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怀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正确发挥宣传教育和引导网民的作用。

2.3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来监督和打造。在网络这个全新的空间里,国家和社会的概念正在被消解,约束和控制几乎是一片空白。在网络空间的虚拟身份问题上,法律的作用极其有限,相关法律也并不完善。如何在信息时代,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