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三上六单元任务群备课实例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三上六单元任务群备课实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三上六单元任务群备课实例

【学习情境】跟着文字去旅行

【归属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单元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单元语文要素有二: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2.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篇课文。

《古诗三首》编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几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编排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四首古诗刚好可以形成1+1的教学篇目呈现形式。

《富饶的西沙群岛》结构清晰,文字优美,介绍了位于我国男孩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

《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等五个场景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对小城的热爱。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文章以季节变化为表达顺序,描写了

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与丰富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本单元习作题目为《这儿真美》,表达主题与本单元人文主题契合。在习作要求中,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关键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同时有意识地编排了优美词语,暗含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之意。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点明了关键句的位置、作用以及运用,读写结合。“识字加油站”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词句段运用”鼓励学生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再运用词语,检测想象的成果。

【备课思考】

1. 调整学习顺序

《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望洞庭》都以“望”字统领全篇,但两位诗人的“望”又有所不同,非常适合对比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日积月累”的《早发白帝城》都是写景诗,并且都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诗歌之中,也很适合对比学习。

《富饶的西沙群岛》与《美丽的小兴安岭》题目结构相同,且都描写了地方景色的美丽与物产的丰富,也很适合放在一起学习,然后进行对比。

《海滨小城》一课的结构非常明晰,很适合作为习作《这儿真美》的讲解例文。同时,放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与《美丽的小兴安岭》学习,可以让学生修改课题:XX的海滨小城,因为……。

这样的调整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围绕关键意思

写。

2. 读写结合

这个单元虽然不是习作单元,但是不管是文本的编排、主题的选择还是习作的内容,都是高度契合。遇到这种单元,就要学会把习作要求进行分解,融入到每一课的学习与练笔之中。比如,要让学生学习按季节描绘景色,就可以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安排一个季节小练笔;要让学生学习按方面描绘景色,就可以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安排一个角度小练笔;要让学生学习按场景描绘景色,就可以在《海滨小城》之后安排一个场景小练笔。

将目标分解,分布实现,这个单元的习作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情境】跟着文字去旅行

【归属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学习任务】

任务一:跟着古诗去旅行

1. 学习《望天门山》《望洞庭》

2.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早发白帝城》

任务二:跟着文字去旅行

1. 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2. 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3. 学习《海滨小城》

任务三:我用文字带你去旅行

习作指导:续写故事

【备课初设计】

学习《望天门山》《望洞庭》

板块一 诵读古诗句,明确单元主题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从心底发出感叹(出示单元导读页),生读: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1.欣赏美景,诵读古诗

诗人们也喜欢用他们的妙笔点染河山,让我们一起读诗,欣赏诗歌中的美景吧!

画面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画面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画面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引入新课

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河山的热爱,想象着画面诵读诗句,这样的美景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想象着画面,跟随三位诗人读出他们笔下的美好山河。

板块二 学习《望天门山》,感受磅礴之美

(一)聚焦“望”字,读题引入。

1.我们先同李白去天门山看看,读课题《望天门山》。从一个“望”字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2.交流指导:“望”指向远处看。诗人远望这样的天门山会看到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试着勾出诗中的景物。

2.学生练习朗读,勾画景物。

3.交流指导,初步感知。

(1)相机指导重点字词。回: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

变,并更加汹涌。“断”与“开”,写出了浩荡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2)交流勾画的景物:望着(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这些景物,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想象朗读

(三)读古诗串联画面,感受变化之美。

1.思考:这幅画面有变化吗?诗人望天门山的镜头有没有移动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随着镜头的移动,画面活了起来。此时,你就是李白,坐在船上顺流而下,看到雄伟壮美的山水,试着把诗中的景物串联起来,读出你的感受。

(1)学生想象画面,自由朗读诗句。

(2)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诗句中的加点字词,体会天门山的磅礴之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回到“望”字,体会诗人情感。

1.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李白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华,第一次离开巴蜀,刚踏上实现人生理想的征途。此时的李白,望着这样一幅壮丽雄奇的画卷,他的心里会由衷感叹

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体会诗人对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板块三 学法迁移,学习《望洞庭》

李白以“望”字统领,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而去的雄奇景色。同样是望,刘禹锡看到的洞庭湖是怎样的画面呢?

(一)学法迁移,自主学习

(二)交流反馈

1.诵读,指导重点字词。(和:和谐。磨mó:用工具打磨平整。)

2.交流景物带来的感受,想象画面诵读。

板块四 诵读结课,升华情感

(一)对比发现,思维训练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美丽风景,再读,思考:它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二)诵读结课,表达热爱

两首诗的景致不同,表达不同,自然美得不一样。两位诗人用妙笔点染山水,表达他

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现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深情地诵读,表达你的热爱吧!(点亮地图足迹)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早发白帝城》

板块一 欣赏,背诵古诗

1.看图,背诵《望天门山》《望洞庭》

2.苏轼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身在景中欣赏美景,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块二 交流《饮湖上初晴后雨》

1.抽生诵读,指导重点字词。

2.交流景物带来的感受,想象画面诵读。

板块三 自主学习《早发白帝城》

1. 抽生诵读,指导重点字词。

2. 交流景物带来的感受

3. 补充介绍三峡资料,思考:明明是险峻的高山,交通不便,为什么李白却说轻舟已过万重山?(再补充李白创作背景)

板块四 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早发白帝城》

1. 都是写景,苏轼和李白的诗文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 小结:原来,景物也可以寄托我们的情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块一 出示地图,引出课题

1. 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观察西沙群岛所在位置,猜想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感受结构

1. 出示字词,多形式读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抽生读句子

4. 默读课文,思考: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感受?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板书呈现思维导图)

板块三 精读课文,感受富饶

1.默读第2自然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勾画出相关句子。

2.抽生交流。完善思维导图“美丽”分支。

3.自主学习3-5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每个方面具体写了什么来印证。

4.抽生交流,完善思维导图。小结关键句的位置和作用。

5.根据思维导图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6.哪个部分你最喜欢?说说你的理由。

7.总结,点亮足迹。

《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块一 出示地图,引出课题

1. 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到小兴安岭。观察区域颜色,猜测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2. 引出课题,自读课题。圈画关键词。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顺序

1. 出示生字词,疏通字词

2. 出示长句,指导读好长句

3.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季节顺序)

4. 交流,形成初步思维导图

板块三 精读课文,感受美丽

1. 学习春天部分

(1)自由读,思考:课文写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物?把你喜欢的句子勾画出来。

(2)分享交流

(3)小结:春天生机勃勃

2. 自主学习其他几个季节,思考写了哪些景物?把喜欢的句子勾画出来。

3. 交流,完善思维导图

4. 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推荐游客哪个季节来?选择一个季节,结合课文内容,创编导游推荐词。

5. 小结,点亮足迹。

《海滨小城》

板块一 出示地图,引出课题

1. 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到海滨小城。

2. 出示课题,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测字词句

3.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4. 交流,形成初步思维导图。感受关键句的位置和作用。

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受美丽

1. 读课文1-2自然段,指导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滨小城是什么样的?

2. 交流反馈,指导概括。

3. 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勾画你喜欢的句子。

4. 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5. 小组汇报,完善导图

6. 交流喜欢的句子

7. 小结。点亮足迹。

用文字带你去旅行——习作:这儿真美

课前准备:照片

板块一 出示照片,交流选材

板块二 范例引路,指导表达

板块三 选择一个方面,初试身手

板块四 交流分享,指导修改

板块五 完成系做,交流分享,点亮足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