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麦克哈格理论

麦克哈格理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的麦克哈格(Lan 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

1971,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该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这种叠加技术即“千层饼”模式。这种规划以景观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改变和土地利用方式适用于生态方式,这一千层饼的最顶层便是人类及其居住所,即我们的城市。

“千层饼模式”的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师而言,生态伦理的观念告诉他们,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所有的人都天生地与地球的生态系统紧紧相连。

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

时间 人类 人 社区需要 经 济 社区组织 人 口 土地利用 人类历史 生物 植物 自然 土壤 水文 自然地理 地质 气候 动物 哺乳动物 鸟 类 爬 行 类 鱼 类 生 境 植物类型 土壤浸蚀 土壤排水性 地表水 地下水 坡 度 海 拔 表层地岩 基 岩 微气候 大气候 1. Carl Seinitz的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

认识背景情况 研究 时间

如何描述景观? 1.表述模型

景观如何运作? 2.过程模型 数据

目前的景观是否运作良好? 3.评价模型 信息 景观可能发生何种改变? 4.变化模型 实施

文化知识

景观变迁会带来什么不同? 5.影响模型

景观是否应该进行改造? 6.决策模型 否/是

辨析方法 改变模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