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第6周 星期 四 年级 六 备课人 抽屉原理 第1次备课 授课班级 六(4) 课题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目标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玩扑克牌游戏。 2、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我不会变什么魔术,我只不过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那么现在我们就在这个数学广角里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板书揭示课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观察猜测 课件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___支铅笔。 猜一猜: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___支铅笔。 2、自主思考 师: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中盒中,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生:没有了。 师:观察这四种分法,在每一种放法中,有几支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生:答 师:: 我们已经将所有的放法一一列举出来,你们发现什么? 听课评价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了这个结论。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4种分法,哪种放法能更容易,更简便地得出这个结论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学生上台操作(边演示边说)-----汇报. 教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使每个文具盒里的铅笔最少。假如每个文具盒里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里,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都能找到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4、比较优化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 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还用摆吗??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 (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5、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70页“做一做”。 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2)交流,说理。(学生说理,根据学生说理情况,教师或者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师:余下的两只鸽子应该怎样分?为什么?(进一步强调“至少”情况) 师: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师: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老师肯定前两排的同学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份吗? 小结: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我们可以把4枝铅笔看作物体,3个文具盒看作抽屉。把4支物体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人们把这一原理形象的称为抽屉原理。板书:抽屉原理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 )本书,为什么? 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 教师点名说理。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思考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板书:5÷2=2.······1 师:5是什么?2是什么?这个2又是什么?1呢?那么至少有多少本书放进同一个抽屉里? 师:如果一共有7本会怎样呢?9本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除法算式。)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说理活动)老师板书。 3、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71页“做一做”8只鸽子飞进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师: 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除法算式。) 5、总结规律:师: 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情预设①:“商+余数”和“商+1”两种情况:师: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是商+1还是+余数? 学情预设②意见统一为“商+1”:师:为什么不管余几都是商+1呢?) 总结: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如果有学生提出没有余数的情况,可以让学生举例子验证,说明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有余数”) 6、介绍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发现的规律就是有名的“抽屉原理”。 最先发现这些规律的人是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鸽巢原理”,或者“抽屉原理”。 之所以把这个规律称之为“原理”,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能用这个原理解决的问题,研究出这个规律是非常有价值的。老师上课时提出的生日问题,现在你能解释吗? 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也能在平凡的事情中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师:学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你们能自己出题验证你发现的规律吗? 三、灵活应用,巩固练习 1、扑克牌游戏: 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如果是抽出10张呢?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剩下的52张扑克有4种花色。 (2)学生思考,可以动手试一试。师:猜一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相同?这里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将5张牌展示,验证结论) (3)交流。师:如果10个同学抽呢? 2、(课件出示:练习十三 第二题) 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