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截取横断面”的结构方式。 2. 通过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题。
3. 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向上的品格。 学习重难点:
1. 对小说结构的把握。 2. 对主题思想的把握。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代表作有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等。
导入新课: 1936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奠基者尤金·奥尼尔。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奥尼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什么要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呢?
学习过程: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主人公读完半张纸后,“吻”它,“折“好”,“收”在胸前,反而“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这样的描写有失生活的真实。 B.“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说明艾丽丝和肚中的孩子都不幸失去了生命。但为什么都失去生命了?小说并未交待原因,这无疑使得小说美中不足。
C.小说通篇都用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
D.作品采用倒叙的结构手法,通过心理、神态等的描写,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E.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的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展开情节的结果。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整体阅读,用简要的语言复述小说情节,并简要分析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
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我们称之倒叙。)
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 倒叙手法可以使情节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1
3、这“半张纸”是一张怎样的纸?用文中的话填写下列表格:
色泽 大小 字迹 淡黄色有光泽 “小纸头”“半张小纸” “涂满” “多种笔迹”“易辨认”“草草” (说明了纸头的内容在不同时候写成,写字的人也不一样,因而它就记录了不同时候发生的故事,也从侧面反应其内容丰富。) “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说明其包含的内容不但丰富而且时间跨度很长。) 内容
4、主人公读半张纸前与读半张纸后有何变化? 明确:读“半张纸”前主人公是“垂头丧气”,决心忘却;读“半张纸”后,主人公是“吻”“折”“放”,珍藏他它,高昂着头。
5、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年轻房客”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收藏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 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他勇敢地面对命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 (2)启示一: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生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 幸福的执著追求。幸与不幸,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积极地追求人生的幸福,也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不幸。
(3)启示二: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是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阶段而已,重要是的学会从中获取经验与启示,得到力量与智慧,以向前看的健康乐观心态走好人生的下一步。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6、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文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工作变迁、朋友的盛极而衰等)
《半张纸》 截取了一对生死两别的年轻人生活的最后一个瞬间,引出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深刻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小说启示我们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7、 “半张纸”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会小说“截取横断面”的手法 (横断面结构特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生的事情,内涵可以很深厚)。
起到了行文线索作用,因为两年刻骨铭心经历的回忆都是用这张记录了各种电话号码的纸联系起来。原本杂乱的回忆,通过这个故事的焦点,巧妙地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维系在一起,浓缩的“半张纸”上,杂而不乱,承载起表达主题的任务。
主人公只读了二分钟,但实际却回忆了两年的时间,又给人以很深刻的人生启迪。可谓是“小容器,小切口,短时间”(即横断面),但实际却是“大容量,含义丰,长时期”(空白,借助读者的想象,感悟),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实。这是结构的另一种方式“生活的横断面”。
半张纸的横断面就是主人公在搬离寓所的那一霎那阅读到半张纸的二分钟,而从中我们窥见了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以及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文中借助“半张纸”以小切口,做出大文章。情节简单,却含义丰富。
2
能力拓展
1. 分析下列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 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点评:
a.主题 微型小说《书法家》,从“生活的横断面”观看世界,它选取了主人公只会写“同意”两字这一细节,便使人物跃然纸上:
所谓的“局长”是一位不懂装懂、附庸风雅只会写“同意”的典型官僚;这样的官僚和这样的“人群”,真是“唇齿相依”、互为因果。这不正是现实生活一个侧面的写照吗?
局长只会写同意,这是我们中国官僚的悲哀,他们感兴趣的是权利带给他们的欲望的膨胀,以权谋私的典型贪官。“同意”写得极漂亮,可看看出,他给自己的包装,围绕着竭力展示自己的学问、权力、神圣不可侵犯、高深莫测的表面。这是中国官僚阶层的悲哀。而围观的那部分人则是一群趋炎附势、奉承拍马的市侩小人。
小说虽然只写了一件小事,却针砭时弊,寓意深刻,极具讽刺性和揭露性。全文不到160字,给人带来的是无穷的空白想象之美,耐人寻味 b、结构:采用横断面
横断面——地点:书法比赛会上。时间,局长写“同意”的刹那细节。 内涵的丰厚:中国部分官僚的丑恶一面;高 局长其人;围观的市侩小人,对社会的讽刺性何揭露性。使文章达到了以“点滴”折射“多姿”;以“小”见“大”的功用。你还可以自己感悟。
2.从结构上看, 这篇小说有哪些特点?
丈夫支出账单的一页 [美] 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 ……(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 ……(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 ……(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 ……(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a、故事浓缩,账单一页。 b、含而不露,空白艺术。 c、首尾呼应,回环往复。 d、一点切入,看横断面。
3.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法] 哈巴特•霍利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
3
住他的手,用吃醉 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
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 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参考答案:这 篇微型小说淡化故事背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以“战后的恋人相遇的生活场景”为横断面切入。然而读者却可以从中可以感受出轰隆隆的战争已经停止,硝烟已经散去,但战后的残骸还在,废墟依旧。离别、失散、流离失所、屈辱,留下的一切只会让人长久的伤感、痛苦。 一篇200多字的小说由于横断面合适选择,给人带来无穷的空白想象之美,让人深受启发。可谓入口小,含义深。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