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UPATION2019 05
配备双电路供电、备用发电机组,冷库现场和远程值班室都应安装有同步声光报警。除此之外, 还需要定期对冷库进行温度验证。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有效保证药品的存储质量安全,但是造价及运营成本非常高昂。一般来说,常温仓的造价在500元/㎡左右;低温冷库的造价是常温仓的5倍以上,且所有区域的温度一直保持在一定温度区间,面积较大的低温冷库需要耗费大量电力,每月电费就需数十万元。(3)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医药产品在冷链物流出现“断链”,其质量就无法保证。医药冷链物流必须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数据丢失、篡改、认同和信息泄露等风险,保证数据本身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靠性,使医药物流控制温度的供应链系统上下游信息共享,顺畅数据交互,方便及时查询和协助提醒药品流通信息,避免储存、配送、运输流通环节“断链”, 保障可靠安全。4.医药行业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国内各医药生产企业冷链物流一般为自营模式、委托第三方模式和自营+委托第三方模式三种。冷链物流自营模式,通常用于产品种类多且量大的较大规模企业,对冷藏车的需求较多。委托第三方模式,通常用于产品种类单一、量少的较小规模企业,冷藏车很少或租用用于应急。自营+委托第三方模式,通常用于产品种类和数量不特别多的中等规模企业,冷藏车具有一定数量。二、医药行业冷链物流劣势分析1.仓储配送成本高,全程冷链运输难以保证冷链药品对物流环境温度要求较高,这就对药品的仓储及配送运输环节的硬件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且相关冷链设施设备的操作及维保必须专业化,定期组织进行验证,确保正常使用,降低故障率。无论厂家的冷链物流是自营还是委托第三方,由于要求高、线路长、能耗大,高出普通货物的吨公里计费数倍。此外,还需要采用信息网络、大数据分析等对药品的温度实施监控与传输,这部分费用也非常高,对于普通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成本压力很大。在高昂的成本下,全程冷链运输变得难交流平台以保证。2.委托存储配送增加管控风险,监管体系建设不健全中小型医药企业大多选择委托第三方进行药品的存储及配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企业建设和运营的资金压力,但新增的“冷链接力”环节也增加了质量管控的风险。从原材料供应、工厂生产、存储、运输至销售等任意一个物流环节出现问题,DISCUSSION编辑 毛 霏有优势。对物流配送全过程的高标准高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难以在控制成本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的配送服务,必须从供应链角度协同专业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同时,专业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GSP认证资质可以为生产企业更加专业、更加优质,能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原料配送、过程验收、产品物料存储、设备养护、按需配送等物流各环节服务,保障质量。通过社会精细化分工,药品生产企业温度超限,都将对药品造成巨大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且目前全国各地全程可追溯的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时很难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判定责任。3.医药冷链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领域控制温度的供应链系统物流,从业人员不仅需具备专业的物流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对药品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而目前高校并无医药物流专业方向,物流专业人才很难做到对医药知识的全面了解,大多需要进入行业后企业二次培养。企业以生存经营为主,承担教育责任感有待加强。特别是冷链物流企业属于扩张发展期,缺乏根据自身特点和对人才的需要,与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动力和前瞻性。院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不足,难以结合市场需求提供解决企业员工实际的课程、师资、实验设施设备等资源。企业需求和专业设置、企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存在一定错位现象,企业对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培养促进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信心不足。尤其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对人才要求更加复合跨界,能跟上医药智能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三、医药行业冷链物流发展对策1.构建和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构建和完善可追溯的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通过“RFID电子标签”检测手段,提高信息管理技术,降低数据丢失、篡改、认同和信息泄露等风险。联合和发动全社会冷链物流资源,建立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实现运力智能共享,降低营运成本。按照国家GMP(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和GSP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和配送方案,保证配送、运输等过程出现不断链,确保药品的安全性。2.资源整合,发展基于冷冻冷藏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从现代社会化分工发展来看,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将在未来该领域竞争中具回归以研发、生产及质量管控领域为重心。3.培育医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且必须从生产、存储、运输到使用各个作业管理,要协同不同行业和部门。对从业人员在具备全面的物流专业能力基础上,需掌握一定的医药产品特性等知识。为适应全球化冷链物流竞争,物流企业必须重视对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监管、验证、信息等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做好梯队建设。发挥标准在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冷链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产业需求与专业对接、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对接,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等模式,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引进企业专业人才,通过企业实行和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知识和技能结构,持续调整提升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以及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提高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缩短培养人才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周期。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既“1+X证书”,加强冷链物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学生掌握多项技术技能,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四、小结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完善可靠、规范管理的医药冷链物流日益重要。提高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对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管理,供应商和分销商信息共享,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化,保证物流作业效率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做好运输温控等行业标准化等工作,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服务品质。参考文献:[1]陈宁.国外现代医药冷链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4(11).[2]冯薇荧.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稀缺问题[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3]张签名.医药冷链第三方物流亟待开发[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7(20).[4]方晓波.冷链物流失效的风险识别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8).(作者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OCCUPATION2019 05
125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提高物流设施设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