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及对策思考
作者:add 时间:2011-05-19 浏览次数:882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的加剧,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艰巨使命。在这种潮流下,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探索建立和形成了社会工作的运作机制和干预网络,以应对全球化和多元化对公共服务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社会工作在落实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伸张社会正义、实践社会民主、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我国,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和挑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给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在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的大趋势下,民政部抓住机遇,联合人事部正式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71号),这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在社会服务领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性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优势,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民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同时,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建立,既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大事,更是一项广泛涉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
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领域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政策的调整以及社会服务方式的革新。因此,在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发展的同时,准确预测和分析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走向,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发展策略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一、在宏观层,加强政府主导,促进社会工作运行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因为社会工作承担着落实社会政策的重要任务,因此,政府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应把握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运行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职业体制
首先,应当制定相应的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社会工作在儿童服务、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家庭服务、社区建设、矫治服务、医疗卫生等各领域的发展,实现社会工作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其次,建立包括资格认证、从业规范、登记管理、继续教育、评估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第三,设置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关,构建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体制,统筹协调社会工作的发展。第四,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用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财政预算,创建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财政体制。建议在每年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项目的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事务的固定投入。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参考GDP的增幅,按比例提高社会工作的经费投入比率,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二)实践和确立社会工作运行机制
以社区为平台,以各类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抓手,创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和“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义工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性传统工作模式,采取一种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大众化的方法开展公共事务的管理,逐步理顺社会工作与政府、社区、机构、居民间的关系,形成运转流畅、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促使政府转变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整合人力资源,扩大社会参与,推动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
此外,设立配套的社会工作激励机制。设置专职社工岗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薪酬制度,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指导思想,设计及实行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激励机制。在薪酬设计上,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设立合理的社工薪酬标准,使其高于同等工作的一般从业人员,合理体现社工的专业人才价值。对于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的社工及机构,可设立各级各类灵活的表彰奖励措施,采取嘉奖、评优、培训、保险等多种方式,激励广大的社会工作者,吸引优秀人才(三)推进和加快社会工作法律制度建设
法制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些社会工作比较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均建立了完备的社会工作法律制度体系,从根本上确定了整个职业体系的合法地位。然而,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刚刚起步,各项法律法规亟待建设。从社会工作发展的长远来考虑,应重视社会工作的立法研究及实践,加快社会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确立社工的职业地位,维护社工的专业形象和职业尊严;保障社工的职权及执行力,提高社工的工作效率;保障社工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降低社工的职业成本及风险。
二、在中观层,加强机构培育,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普及和提升
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是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机构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是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应注重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结合我国实际,可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全面推动传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二是大力扶持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要首先立足于对现有的社会福利及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改革上。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社会福利及服务机构,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福利及保障网络。这些行业及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引入及实践、专业社工岗位的界定、专业社工的培育及引进、专业社工薪酬标准的实施等内容上。通过推广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使这些部门的服务知识、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得到更新和升级,促成原有的社会福利及服务行业发生“质”的飞跃。除了全面提升现有福利及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整合和利用好现有机构及服务资源外,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新领域及新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着力培育及发展社会工作民间组织,积极拓展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社工发展经验可知,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机构在服务方式、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优势。民间社工机构因其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快速有效的资源整合、亲和友善的工作形象,成功地解决了大量社会问题,减轻了政府负担,受到民众的一致认同。此外,民间社工机构也是吸纳人才、提供岗位、专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培育和发展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在微观层,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准一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
专业人才的培育及储备是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根据未来社工人才的变化趋势,建设和培育一支“专业型、复合型、实务型”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当务之急。今后,要成为一名专业社工,尤其是一名优秀社工,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拥有牢固的社会工作理念,二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三是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四是实现“一专多能”,五是具备较强的实务能力。
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趋势,在发展社会工作时,要注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及培训,帮助其提升专业化程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从我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现状来看,大量的从业人员不具备社会工作的教育背景。针对这一现状,可以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对实际从事这项工作,且没有教育背景的人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同时,配备专门机构管理相应的事务,或委托相应的社会工作者协会,对已取得社工资格,且正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实行登记管理,以协会为抓手,组织社工开展继续教育及培训、专业交流和学习,不断更新从业人员技能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200多所设有社工专业的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在社工机构新进人员中,提高具有社工专业背景者的比重,使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不断充实到现有的社工队伍中,从而调整社工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等,最终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准一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