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2020-10-0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网红经济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平台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模式,其特点是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眼光和品位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销售,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网红经济其实就是粉丝经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以网络红人为核心,向上、下游衍生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小型社交平台、综合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或品牌商等。那么,作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网红经济”,其在我国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其发展前景如何,发展中又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这些都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红人”及“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

作为网红经济的核心,网络红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网红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按照网络红人走红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网红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以在论坛及一些原创文学网站上发表小说为主的1.0时代,即网络写手时代。在这一阶段,“网红”的概念还并未诞生,“网红经济”也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资本介入相对较少,网红——或者说当时的网络作家——主要靠连载小说来博得持续关注,变现方式也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售卖出版物及周边产品。接着是以搞笑等文字与博出位、博眼球的图片等为主的2.0时代。这一阶段,随着博客等自媒体方式的出现和普及,很多人开始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心情,日常生活等,并大多依靠违背主流的语言及审丑照片来博取大众的眼球,在当时引起了一阵热潮。此类网红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积攒的人气,通过参加商业演出,即走穴等形式,实现网络关注到实际收益的变现。最后是到了现在的3.0时代,

“网红”这一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熟知,并且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以及移动网络平台,如智能手机等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网红层出不穷。在这一时期,网红经济的变现模式以由此前的出版物或是走穴等变为更加的多样化。不少人通过直播与平台签约并按利润分成,更有些网红因“人气高、成本低”被广告公司看中,通过宣传广告来达到变现的目的。同时,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纷纷介入其中,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二、网红的发展模式

就目前的网红经济来看,其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内容型网红”,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持续原创作品产出的能力,并以此吸引和保持关注群体的一群网络红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某酱。从2015年十月开始,某酱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原创短视频,以一个大龄女青年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辛辣刺激的点评,用自己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带动网友,凭借其出色的口才和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关注者,并成功将这些关注者转化为长期用户,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具有较强的“用户黏性”。这一类型的网红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与广告商合作,凭借在社交平台上投放广告变现。一般而言,网红通过自身的才华创作出有新意的广告词,在推送个人内容的同时,将广告灵活地插入其中,从而给投资商起到宣传的作用,实现其商业价值。与此同时,网红们与广告商签约,依靠广告平台来提高自身的关注度。2016年4月21日,某酱与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杨铭等合伙人举行了中国新媒体史上第一个广告拍卖会,最终,上海某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2200万买下了一次性投放的某酱的视频贴片广告,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其次,也有不少内容型网红在微信中制作极具搞笑创意表情包,通过向用户收费来达到变现的目的。未来,这类红网极有可能通过跨界融合进入影视圈,广告圈等,将自己的剧本翻拍成电视剧、电影等,凭借不同的内容创作进行多领域的商业尝试,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第二类是“售卖型网红”。即依靠自身人气通过售卖服装、彩妆等来变现的一群人。

这类网红大多对时尚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日常穿搭,通过粉丝的回馈选款,并时常抽取粉丝赠送店铺衣物,既维持了用户粘性,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又实现了精准营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库存问题。相比于第一类网红,“售卖型网红”主要针对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主要集中领域为服装、化妆品、彩妆等。并且从一开始就进驻了资本市场。通常在这种经济模营式背后,都会有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支撑。网红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代言人、意见领袖、销售代表等多重身份。由网红负责在自媒体平台上推送款式,向粉丝获取反馈,从衣服款式的挑选到建材再到工艺包装,都是网红层层把关,不少网红还会将生产过程分享在个人微博帐号上,以达到跟粉丝更好的互动的目的。而店铺则是负责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营。相比传统的经营模式而言,这类经营模式不仅使得商品有了针对性的宣传和销售,而且实现了精准营销,大大改善了库存过多的问题,从而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对于网红来说,可以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第一表达,实现双赢的结果。

第三类是“直播型网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推进,直播开始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进入人们视线。直播类网红即通过粉丝打赏、与平台签约等来变现的一群人。这类网红大致分为游戏主播、淘宝主播及普通网红主播。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游戏主播,这类主播大多是前电子竞技职业选手。他以电子竞技游戏英雄联盟职业选手出身,受到了许多游戏忠实爱好者的追捧,通过在某直播平台中直播游戏操作,积累人气并与直播平台签约,按分成获利。在直播的同时,以自身庞大的粉丝群作为基础,经营淘宝店铺、饭店,年收入过千万。直播型网红凭借过硬的电子竞技技术、出色的口才收到大量粉丝的追捧。粉丝用真实货币购买直播平台虚拟货币,再使用虚拟货币对主播进行打赏,主播收到礼物后与平台按分成获利。主播被打赏的次数越多,就代表其人气越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被平台签约,这样一来,主播除了每月的打赏分成,还会受到额外的工资。此外,主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粉丝互动,以维持粉丝粘性,稳定收入。

另外,当该主播积累一定人气后,变现的方式也变得多样起来。许多主播在直播的同时会经营淘宝店铺、与广告商合作、在直播中出入广告词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受众具有局限性,并且签约平台常存在欠款现象。从整个直播层面来说,同事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网络秩序仍待整治。

三、总结

受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网红经济的利益,怀着快速致富的念想投身其中。目前来说,网红经济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越未来可能会涉及更多的领域,然而网红经济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发展的短板:首先,网红经济的受益行业多为传媒、娱乐业,而从主要的网红淘宝店的集中领域来看,网红经济对实体制造业的拉动主要集中于服装、化妆品等以女性购买力为主导的行业,想要将其进一步扩展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以说,“网红经济”更多的是一种销售模式,而要形成对整个经济产生较为实质性的拉动作用的“产业”还尚需时日。

其次,随着网红培训与开发的产业化发展,网络红人的可复制性和同质性必然会加强,加之未来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成熟,利用法律擦边球进行平台套利的空间也会逐渐消除,同时用户在各网红平台之间的转换成本相当低,这就使得网络红人和其依托平台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因而,未来网红经济究竟会是持续的繁荣,还是由如今的喧嚣逐渐走向冷却,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