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蝴蝶的家》教学反思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燕志俊。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蝴蝶的美丽图片,有静态的,也有蝴蝶在胡从中翩翩起舞的动态的,欣赏着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小生灵们都会向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家,蜜蜂的家是蜂箱,小鸟的家是鸟窝,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找一找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吧。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让学生兴趣盎然得走进文本,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文始终围绕着“我”的心情来写。在文中“着急”这个词连续出现多次,都是表达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心情的。那么我就围绕着这个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之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如珠。这样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自学的能力。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例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好。 如果你遇到此类问题,你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合理拓展。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关爱弱小生命的教育,所以我在学完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当你看到一位小朋友跌倒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当你在雨天看到没有雨伞的小朋友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的时候,你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当你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孱弱的老奶奶摔倒的时候,你会怎样做?通过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
8蝴蝶的家
1.认识“避、撼”等4个生字和“雀”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再试着把问题分类。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难点
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再试着把问题分类。
1.字词教学
本课有5个要认识的字,其中“雀”是多音字。生字较少。在字词教学中,可先集中认识这5个生字。除了认识生字的字形,还可以通过组词等方法加深对
生字的印象。在识字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2.阅读理解
充分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这样既能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又感受了文字的魅力,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还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3.学会表达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教他们规范表达很重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要教学生怎样表达内心感受,用“我真……”这样的句式表达,并结合生活经验迁移运用,真正地让学生的学习从“学过”走向“学会”。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记忆字形,并组词。 (3)再读课文,感悟作者为蝴蝶着急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相信大家都见过蝴蝶吧,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蝴蝶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大家喜欢这些蝴蝶吗?如果这些美丽的蝴蝶遇到了困难,你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
生:喜欢这些蝴蝶,因为这些蝴蝶很美丽。如果这些美丽的蝴蝶遇到困难,我会很着急的,并且想要帮助它们。
师:有一个人也非常关心这些蝴蝶。他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是不是也回到自己的家里避雨了呢?这些蝴蝶的家又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板书:蝴蝶的家)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为全文的品读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1.生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小组成员互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学习生字,记住字形、字音,掌握“雀”这个多音字。小组长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解决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识记生字的情况。
在生字的识记中,我们在识记的字形上,通过组词等方式了解了字义。 认识多音字“雀”:麻雀(què);家雀(qiǎo)。
设计意图:
读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同时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赏析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1.用“_______”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用合适的词语概括环境的特点。 2.最后一句是哪种类型的问句?意思不变,将其改为陈述句。你觉得是问句好还是陈述句好?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师巡回指导。 (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成员交流答案,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师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师总结:这段文字大部分是环境描写,我们可以用“恶劣”一词概括出环境的特点。通过“低沉、黑、吼叫着、震撼着、喧嚷着、黑压压、水淋淋”这些词语无不体现出雨势之大,更增加了作者的担心——蝴蝶怎么办?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最后一句“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是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为“这就是难为蝴蝶”。比起陈述句,反问句表达的感情要更加强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赏析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1.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中心句的作用。 2.该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3.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共鸣?
(1)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师巡回指导。
(2)师指名回答问题,在全班交流,并请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师也及时进行评价。
预设:“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句话是中心句,起总领全段的作用。 这段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引导学生抓住“轻盈、载不动、柔弱、无力”等词语,体会蝴蝶的弱小。
3.赏析第3~4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1.小朋友的回答能缓解“我”的焦虑吗?
2.作者对蝴蝶的家进行了哪些设想?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小组活动:读课文,讨论并解决问题。师巡回指导。 (2)指名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师及时进行评价。
(3)引导学生抓住设问句,通过品读问句及答语,体会作者对蝴蝶在雨天没有家的担忧之情。
预设:这两个自然段运用设问的句式,自问自答,一一否定自己的答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着急”。这样的句式能把作者对蝴蝶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4.赏析第5、6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
1.女孩的话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引发了“我”怎样的想象? 2.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1)引导学生体会“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一句中隐含的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美丽而香甜”这些关键词,想象蝴蝶的家的美好。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通过自学引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美德。
5.文中有一句话贯穿全文,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1)生通读全文,试着找句子。
(2)师引导学生找句子,并通过串联课文内容,体会“主线”对全文的作用。
四、学会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有许多的疑问,体现了作者善于质疑的品质。读了文章,我们会有什么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试着给这些问题分类并选择你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自己解决一下。
(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方面、蝴蝶生活习性方面甚至其他方面提出问题均可。)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学习的品质。
五、布置课外作业
带着作者的这些疑问,通过互联网或查阅相关图书和资料,看看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设计意图:
课外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教会学生充分借助学习工具解决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老师只需履行引导的作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作者情感和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文本有多方面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是简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由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文本,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弱小生命的美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