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银行监管信息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金融信息化论坛 2008年11月10日第1 1期 许扔金 越肛 浅论银行监管信息化 ■中国农业银行十堰市分行 郑海军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给银行业务T作带来高 效率的同时,也给银行业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曾经的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已经不冉适应当 前信息化的需求,必须建立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 支撑的先进、高效、安全和功能完善的银行监管信 息系统,并采用人T智能技术、金融工程技术和数 学模型对监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以提高 监管信息化系统接口,导致各商业银行、各职能部 门依据自身的监管需要开发了性能各异、难以兼容 的众多信息系统。以农业银行为例,系统内具有监 管性质的信息系统就有:会计在线监控系统、信贷 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 系统、反洗钱系统、白助设备运行监控系统等。除了 造成开发上的重复外,也给数据的共享和统一造成 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了障碍。 (三)数据大集中后的系统风险监管滞后 、银行信息化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自助银行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了数据的全国大 集中,数据的集中意味着管理的集中,也意味着风 险的集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商业银行由于人 等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使银行监管部门难以获得 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和银行报表数据。 我国的银行监管当局和各商业银行也充分认 识到银行监管信息化的必要性。人民银行、银监局、 各商业银行及其各级机构都相应开发了具有不同 特点、覆盖不同业务功能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比 如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系统、湖北省银监局的票据 员、资金、技术的不足,忽视了金融科技风险的监 管,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存在巨大的风险 隐患。 (四)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分析方 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大多只具备简 单的分析处理功能,不支持复杂的数学模型,无法 对风险进行专家级的评估和预测,使得一些潜在的 风险不能通过系统直接发现,监管效果仍然依赖监 核查系统、农业银行的会计在线监管系统等。通过 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各级监管机构逐步掌握了 银行l监管信息系统开发的雉点和需求,对提高监管 效率和监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围的银 行监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总体规划、 目标设定、专业水准、监管理念、体系建设等诸多方 面与金融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直觉判断。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使银行监管信息化刻 不容缓 《电子银行、 务管理办法》将电子银行业务定 义为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渠道 和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规章、标准建设滞 后 比如,单位账户电子支付密码的法律有效性问 题,票据法以图章为支付有效性的规定已经不能适 应新业务的需要。 建立的专用网络提供的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 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 电子银行的风险不仪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金融 风险,还包括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保证系统的容 量和反应速度;确保外延网络及白助设备的可靠 (二)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 银监当局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的 N0V.10.2008 NO.1 1 华为金骷电肛 FISANCIAL COMPU I'ER OF HUANAN 金融信息化论坛 2008年11月10日第11期 性;角色认证的安全性;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客户信 息的真实性。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监管方式无法满 足风险控制的需要,必须依靠信息化的监管手段。 比如,农业银行的自助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就能及时 发现辖内自助设备的故障状态,降低冈客户使用不 便而带来的信誉风险;而电子银行业务分析系统则 可以统计注册账户的数量和激活率,为系统扩容提 供决策依据;还有数据流量检测系统可以分析出流 量可疑的IP地址,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三、银行监管信息化是监管信息共享和建立数 学分析模型的前提 一个大型的商业银行每天的交易量可能高达 的启示。首先,要尽快制订我国银行监管信息系统 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的监管信息系统领导机构, 组织金融科技、各监管部门、商业银行、科研院所就 监管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关键技术、框架结构、数 数百万笔,要在这样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潜在的风险 必须依靠完善的风险评测模型对各类风险进行有 效的分析、预警和预测,而这恰恰是科学高效的银 行监管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特征。 2006年农业银行建立了全国性的会计在线监 控系统,在实时交易的同时,依据事先建立的数学 据标准、采集体系、涉及的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科 学系统的规划。其次,要建立严谨完善的数据采集 模型对全部交易进行风险分类,采集可能有风险的 交易数据并实时预警。虽然该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还 体系,保证监管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最后,建立 科学智能的风险评测模型,只有通过风险评测模型 对信息进行分析、预警和预测,并从中发现潜在的 风险,建立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才有现实意义。同时, 在开发阶段就预留接口,以保证系统的兼容性、扩 展性和共享性。 不高,但是它代表了银行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新 趋势,就是实时采集数据、实时分析预警、实时控制 监督。 四、发达国家银行监管信息化的现状及对我国 银行监管信息化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银行监管信息化系统现状 金融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银行监管信息化 系统的建设,比如美国和日本都在上世纪90年代 五、结语 金融信息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伴随而生的是 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风险形式的不断变化。但是 银行风险的本质没有变,银行业追求资产的安全 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目标没有变。只要我们抓住新 形势下银行风险的成因和特点,制定完备的政策、 法规、制度,建立科学系统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就一 建立了全国标准接口的监管信息系统。 美国当前使用的监管信息系统主要有两个:全 国检查数据库系统和银行机构全国桌面系统。这些 系统的数据采集都严格依据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 定能在创新和监管的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N-志武.银行信息4-L条件下银行业监管的 员会规定的内容、标准和格式。同时货币监理署和 各州的银行监管厅通过与全国检查数据库系统联 网,随时可以调阅监管对象的信息。 日本分别于1991年和1999年先后建立了金 策略选择[}1.长春大学学报,2006. 12帖俊峰.2J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J1_浙 江金融.2001. 融机构数据库系统和金融风险检测信息系统。金融 机构数据库系统通过每月采集的大约60份标准报 表获得数据,并开放给有权限的个人用户,只要通 f31周虹,王鲁滨.信息化时代的银行监管问题 研究卟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41杜海松.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信息化的几点 过保密专线连接并输入密码就可以下载和分析所 需要的监管数据。 (二)对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通过借鉴发达同家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思考 中国金融电脑,2004. (责任编辑:龚伟丽) 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化建设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 N0V.10.2008 NO.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