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司马迁的童年故事
司马迁(约前~前),陕西韩城人。
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写的《史记》,计篇,约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
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
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
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
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
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
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
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
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
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
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
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
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
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
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索绕回荡。
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
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从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
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
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
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
这部巨着,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