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学院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平台
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9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本题2.0分)
A.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 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C. 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D. 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
答案: A
解析: 无
2. (单选题)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本题2.0分)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2.0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D
解析: 无
4.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本
题2.0分)
A.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答案: D
解析: 无
5.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本题2.0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答案: D
解析: 无
6. (单选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2.0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D
,流水前波让后“芳林新叶催陈叶
解析: 无
7.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本题2.0分)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 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答案: D
解析: 无
8.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A. 唯物主义
B. 宿命论
(本题2.0分)
)的历史观
C. 唯意志论
D. 循环论
答案: B
解析: 无
10.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本题2.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无
11. (单选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的标准。( )(本题2.0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答案: A
解析: 无
13.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本题2.0分)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17世纪英国哲学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答案: B
解析: 无
14. (单选题)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2.0分)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 A
解析: 无
15.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2.0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答案: D
解析: 无
16.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本题2.0分)
A.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答案: C
解析: 无
17. (单选题)
规律是
(本题2.0分)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答案: A
解析: 无
18. (单选题)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本题2.0分)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答案: B
解析: 无
19.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2.0分)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无
20.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本题2.0分)
A. 形象性
B. 间接性
C. 全面性
D. 客观性
答案: A
解析: 无
21. (单选题)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本题2.0分)
A. 客观的物质世界
B.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 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答案: D
解析: 无
22.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
答案: C
)(本题2.0分)
(
解析: 无
23. (单选题)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本题2.0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答案: D
解析: 无
26. (单选题)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本题2.0分)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C. 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D. 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
答案: A
解析: 无
27.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本题2.0分)
A. 形象性
B. 间接性
C. 全面性
D. 主观性
答案: B
解析: 无
28. (单选题)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本题2.0分)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答案: C
解析: 无
29. (单选题)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本题2.0分)
A.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决定社会进步的发展
D. 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答案: D
解析: 无
30. (单选题)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本题2.0分)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案: B
解析: 无
32. (单选题)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本题2.0分)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答案: D
解析: 无
33. (单选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本题2.0分)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斗争性和同一性
答案: D
解析: 无
34. (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 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C. 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本题2.0分)
)
D. 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
答案: A
解析: 无
35.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2.0分)
A. 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社会道德的水平
答案: C
解析: 无
36. (单选题)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本题2.0分)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答案: B
解析: 无
37.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本题2.0分)
A. 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 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答案: D
解析: 无
38. (单选题)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本题2.0分)
A. 生产力
)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案: D
解析: 无
39.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本题2.0分)
A. 形象性
B. 间接性
C. 全面性
D. 主观性
答案: B
解析: 无
40. (单选题)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本题2.0分)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 D
解析: 无
41.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本题2.0分)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17世纪英国哲学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答案: B
解析: 无
42.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本题2.0分)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答案: C
解析: 无
43. (单选题)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答案: B
。(本题2.0分)
)
解析: 无
44.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2.0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答案: C
解析: 无
45.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本题2.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无
46. (单选题)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本题2.0分)
A. 手工分工
B. 语言的产生
C. 社会的出现
D. 劳动
答案: D
解析: 无
47. (单选题)
规律是
(本题2.0分)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答案: A
解析: 无
49. (单选题)
运动是物质的
(本题2.0分)
A. 根本属性
B. 唯一特性
C. 外部现象
D. 内部本质
答案: A
解析: 无
50. (单选题) 社会意识是( )(本题2.0分)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 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 无
关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