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

2021-08-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4)采用湿热耦合逐时算法时,对外保温系统中实际运行的附加条件可进行多种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如外保温裂缝的渗水及渗入的水分量的选择;外保温表层吸附水分的量;带空腔的外挂围护系统中空气的流量、流速及气、液相水分的进出等。[2]Hygro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building elements-internal surface temperature to avoid critical surface humidity and interstitial condensation.Calculation methods:ISO13788:2012[S].2012.

[3]鲍宇清,杨洪昌,周宁.近零能耗建筑用岩棉外保温系统的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06):37-40.[4]А.У.弗兰裘克著.房屋围护部分受潮理论与计算[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5]徐洪涛.岩棉外墙外保温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建筑节能

BUILDING ENERGY SAVING4.2 计算结果判定的建议

需要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评价。业出版社,2017.

[6]Wacker Academy.[R].北京:WACKER ACADEMY)由于岩棉外保温系统的特性[6],目前󰰩󱃢󱴳󰛲󰈧󳐫󳞞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8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GB 50176—2016)的计算几乎不能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我国首部绿色建筑方面的国家标准,从布至今(2014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采用稳态方法计算时,对界面进行评价,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DS/EN ISO 13788—2012中改进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社会对法计算围护结构内部材料层全年的冷凝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最核心的问题是:该标准是以工程为主线来评估建筑的绿色程度,未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采用湿热耦合逐时方法计算时,可对提高品质等方面的优势。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确立了“以人为本、强调性能、提高质量”的绿色建筑发展新模式。在指标体系上,从“四节一环保”扩充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同时,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将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接轨,完善分级模式,WBE

由3个评价等级变为本级”。满足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本级”,以利于兼顾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广普及绿色建筑。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能研究,2013.

GB/T50378-2019,自2019年同时废止。是2006年发年进行过修订),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舒适、墙

材革新与建4个评价等级,增加1个“基筑节 2019.05能

31

在进行计算后,计算内部冷凝或采用湿热耦合计算后,评价的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采用经验值进行评判。基于前面的论述,作如下分析:(1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算法可能导致实际工程中的构造不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岩棉外保温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时,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而这些地区的工程应用相对于夏热冬冷或夏热冬暖地区而言,由于受到雨水的影响较少,系统实际偏于稳定。(2如采用国际标准的Glaser量与蒸发后的含湿量进行评价,可采用材料遇水的单位面积量进行评价;或材料遇水后,材料性能能维持稳定的时间。(3系统、各层材料的含湿量进行评价。考虑软件计算的精度更高,可采用材料遇水的单位面积量进行评价;或材料遇水后,材料性能能维持稳定的时间进行评价;以及材料、系统整体含湿量是否能维持平衡或下降后趋于稳定进行评价。防护层的湿平衡可采用吸水量、吸水率和水蒸气渗透阻进行控制,每种指标可结合气候区和降水量的不同进行分级要求。个方面。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50176—2016[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