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 ◎王一平 摘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我国已成为焦点话题,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怎 样进行合理转移以及如何规避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给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危害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农村劳动力年龄都多集中在15-45岁之间,对于一个人而 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国家主流话 言,正是体力旺盛,处于对社会贡献率较高的阶段。 题。自“三农”政策实行以来,农民工进城打工已成为当今时代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的焦点,越来越受到国家各大有关媒体的关注。农民工进城是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 我国城市化道路建设过程中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 是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在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和农业国向工 步。同时,允许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是增加农民收 业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入,加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促 其次,由于我国政策的倾斜以及户籍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也 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项重大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过剩。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有 (一)改革开放。促使贫富差距加大,激化了农村劳动力 它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中国国情决定,中国劳动力在向城 转移的意识 市转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潜在问题亟待我们加以早期预 自19"/8年十一眉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 防以期及时解决,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和健康发展。 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不断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提高。但是由于国家很多政策的倾斜,造成了中国地域经济发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 展的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这些差距的扩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2Oa7年国家统计年鉴 大,使得—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裕起来的这些人, 显示:截止2∞6年年底,我们国家农村人口73742万人,占总 通过改革初期积累的资本。使自己的财富进一步增加;而在发 人口数目的56.10%。农村人口在我国仍然是—个庞大的群体。 展桕对滞后的地区,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大量的资本积累,也很 而截止2O05年底,中国乡村从业人员只有32s6l万人,占中 少能接受到更先进的思想,与发达地区相比,使自己变的更加 国农村人口的42.6%I”。即未就业农村人口有接近4l亿缺口, 相对的贫穷。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因此,很多人尤其是落 除去小孩与老人的数目,这个缺口数据依然不小。 后地区的农民,在看到发达地区富人们豪华的生活方式之后,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低 也开始不满生活现状,产生了想进城打工的思想。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至今,也不过 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指数 5o多年,改革开放也不过2()余年。由于封建社会旧的意识在 上升,人民生活压力逐渐增加。给农村人口的生活带来无形的 中国人思想中扎根很深,国外重视教育与科技的先进思想难 压力。另外随着高校教育费用的提高以及农村医疗开支压力, 以让中国人从意识上陕速接受。也只是在最近几年中国高等 如果仅仅靠种田,农村人口生活难以维持。 教育的扩招才让人中国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偏 (二)“三农 政策的实施,给农村人口转移带来机遇 远的农村,由于意识或者是备种条件制约也并没有接受到正 自新一代领导人执政以来,农民的生活问题得到重视。 规的教育。据相关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具有中、小学文化水 农民的问题已成为全国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各种利于农民的 平的人占5ooa ̄多,且很多的劳动力缺乏专业技术,理论水平 政策慢慢得到有效实施。从以前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转出,到现 底下,使得整个行业难以高速发展。 在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首先, (三)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多集中在青壮年年龄段 户籍制度的逐渐弱化,使得农村人口转出变成可能。目前国家 中国是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自然增加率得到有效 对于户籍的限制力度大大降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根据市 的控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新增人口数据依然很庞大,且 场自由调节的原则,农村劳动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 现在正在走向老年化。根据2O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65岁 择去往的地区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其次,利好的住房和子 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数目的12.72%“J,而在农村这个比 女受教育政策使农村人口转出得到保障。最后,各种社会保障 率还更高,因为5o年代的生育高峰主要集中在农村。目前,中 措施的推出,使得农村人口生活、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国 一73— 上海、深圳等已经趋于饱和,而偏偏这些城市 家规定,凡是,用人单位雇佣民工的,一律为农民工购买工伤 市,例如:北京、又是吸引劳动力的主要城市,大批劳动力的进入,给城市交 保险. (三)农村人口数量大,我国农业化进程相对落后 通、住房等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根据城市经济学理论,一个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随着我国 地区之所以形成城市是因为城市可以带来规模效应,节省很 如果—个城市承载的负荷如果高于 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种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大大占用了很 多的公共支出成本。但是,多农村地区的土地,缩小了农村的播种面积。同时,近年来由 这个城市的最大承载力,那么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很多的规模 城市垃圾的排放等会加重一个城市新陈 于农村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另 不经济,尤其是污染, 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农业辅助工业的政策。中国政府将 代谢负担。另外,大量劳动力的输入,加重一个城市政府以及相关 第一产业创造的财富用于发展重工业,使得农业发展薄弱。农 公共秩序的维持,教育费用的增加,环 业加工型企业极少得到鼓励和发展。农业产业链短,农户租企 部门的管理负担。比如, 业合作模式简单,风险程度高,农业化进程相对落后,无法在 境卫生费用的增加等。尤其是各种各样突发事件概率的加大,无疑增加一个城市的管理成本。 农村内部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农村隐蔽性失业加剧。大 需要一个城市及时维护,量的农村劳动力囤积在农村,无所事事,便有了向城市转移的 可能。 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夏、商以来,农民视土地如自已 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在问题分析 鼓励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无疑是促进农村经济 的父母。但是仅仅只是依靠土地,农民只能解决温饱。按照十 加快土地流转,这不仅能够让农民解决 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市场 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同进,它还 调节的结果。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 温饱问题,的必要措施。然而,一项利好政策的实施,是否就一定意味着 将农业产业细化、专业化,进而能够合理引导农民专业化分 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事情会向政策制定者的意愿去发展呢? (一)是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是全部劳动力转移,规模难以 (二)加快=贼 f{二道路建设,提高城市化率 控制 ‘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形成了今天城乡二元经济。二元经 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涌进,农民在外打工 济使得中国城市和农村不能协调发展,拉大了城乡差距,将城 就是要 的年限不断地增加,很多的农民已经开始走向富裕。其实,这 市和农村形成了两个经济团体。加陕城市化道路建设,消除城乡差别观念,重新科学定位工作、居住、 也正是国家制定政策的目的。但是,问题是:很多的农民看到 模糊城乡界线,使未来生活居住环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加 别的农民开始富裕后,自己也想着出去挣钱,留下家里面的田 休闲等生活圈,地无人耕种。据调查,以武汉为例,全市农村有接近9s%青壮 快城市基础建设,尤其是道路等交通条件的不断提升,加大公 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很多的村子只留下老人和小孩。且每 共产品的投入,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和力度,加快电子政务的 年仅只播种口粮,够自己一年吃饭就足已。拿着国家每年的补 发展,不断提升政府及其他相关事业部门的管理能力,以期能 贴,却只种点口粮,甚至田地荒芜。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 够提高城市承载力,吸引更多劳动力。 今后农村广大土地谁来耕种,又有谁来养活我们中国13亿人 口,这不得不深思。 (三)船陕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产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未来人口素质堪 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一种思潮,然而接受教 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养壮大主导产 育的意识在很多农民的心目中却不够强。以武汉为例,目前武 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村 汉农村地区TO%以上的人口只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有将近 劳动力。特别是对那些地域偏僻、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不 20%以上的人口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与城镇户口的子女相 灵的山村,更是如此 。在新的形势下,只要从实际出发,把握 一比,农村户口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化率要低i,3甚至更多。这样 市场动向和发展机遇,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也是大有可为的, 来,城市居民文化程度会更高,而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也会相 靠这种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对越来越低。从长远看,这并不利于中国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经 济,也不利于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业化发展。 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 展高科技产业,不断优化产业,进行合理产业转换,才能大力 很重要的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民素质提高,也是极其关键 的一步。 fl】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fMJ,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1宋建,朱晓玲,潘赛.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并且持续发展。因此,教育在未来将是一个 调查与研究fJ觋代商业,20。7I121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商学系 河南南阳47300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重城市承载负担 从经济基础方面分析: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不高,城市化 进程不够决。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还不到~半,许多大城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