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设计

一、读文思考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3、4、5):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辩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6、7):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8、9、10):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新,最后得出结论。

文章的前三部分破中有立。第四部分,以立为主,对拿来主义作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 二、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1.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 “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封闭、落后)

3.“落后就要挨打”,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中国的统治者又有什么作法呢?(搞“送去主义”)

4.“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哒到欧洲去,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5.为什么要送?(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送的实质是什么?(讨好外国,投靠外国)

6.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反语)

7.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 加深了)

8.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当 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9.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份了,因为只有什 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叫化子,要饭人)

10.你给叫化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只能算是施舍)

11.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12.“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 的,“送来”是特意的,是有目的 的。)

13.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14.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 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

15.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毒害;欺骗;侵略;掠夺)

以上讲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鲁迅对这三种主义持什么态度?否定态度——破, 否定这三个主义,目的是什么,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立。总的来说如何 来拿呢?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为了把拿来主义 讲得更清楚,接下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请同学们齐读倒数第三段,思考: 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文化遗产)

20.面对这个文化遗产,国人在拿来上有哪些错误态度? (1)孱头:不敢进屋(不敢接受) (2)昏蛋:放火烧光(全盘否定) (3)废物:接受一切(全盘肯定)

21.既然作者认为以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那么他认为面对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是什么呢?(占有,挑选)如何占有,挑选呢?

22.请同学门朗读倒数第二段。看看鲁迅认为正确的拿来方法是怎样的。(生读) (1)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对待它的态度是:吃掉。

(2)鸦片:文化遗产中的既有益也有害的东西,对待它的态度是: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

之用。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还有“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封建文化,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烟枪和烟 灯”送一点进博物馆,:展览,当纪念品,给人以教训,作为反面教材用。其余 毁掉,“姨太太” 请她们各自走散。

23.请同学们朗读第10自然段,本段在占有挑选的基础上对拿来作了更具体的阐述,请同

学们找找。(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25.“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哪些可使用?哪些可存放?哪些 要毁灭?(使用的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存放的有:烟枪和烟灯。毁灭 的有: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26.那么说鲁迅做好使用,存放,毁灭,归纳起来讲应具备什么条件?(沉着、勇猛、有辨 别、不自私)

27.最后我们看看拿来的目的是什么?创造新的文艺世界。(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就是创新。)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