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NC编程技术规范(一)

CNC编程技术规范(一)

2022-04-0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九江龙昌塑胶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文件 名称 生效日期 2014年7月10日 编 号 版 本 页 次 LC-QMS-MOW-13 A0 1 ISO/TS16949系统 CNC编程技术规范 1、文件目的: 为加强CNC编程人员的工作规范,减少CNC编程误差返工,避免工件报废,并尽量缩短制造周期,确保品质要求和工程的排期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CNC编程人员管理。 3、相关权责: 主管:负责此规程的有效执行与监督。 技术员 :严格按此规程进行作业。 4、内容: (一、)编程工作: 1、 编程师对其负责模具的整个CNC制造过程中加工质量、加工效率、成本控制、出错控制负全部责任。 2、 编程师接到新模后,原则上第一时间开铜料清单,填写清单前必须先将铜公拆好,确定铜公编码、火花位大小。必须在2天内开出第一批铜料,出物料清单。 3、 进行程式编辑前先考虑几种加工方式,再选择简单、快捷、高效的加工路径。 4、 程式编辑完成后进行较对工作,确认无撞刀、漏加工等问题发生。 5、 进行模仁等一些精密件的加工,一定要考虑到粗加工的问题,能锣出来的地方都应锣出来,锣不出来的地方尽量地开粗至要求数目值。 6、 精加工过程中注意进刀量与进刀方向,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工出高品质的工件。 7、 电级的拆法应多考虑火花机的加工是否方便省时,电极不可做得过大,也不可做得太小,模具外观要求特别高的電极应选择做粗、中、幼三个电极。1.0mm以下的骨位,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15mm.精公单边-0.07mm,电火花加工面积小于20*20mm,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2mm.精公单边-0.1mm;电火花加工面积大于20*20mm但小于50*50mm,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25mm,精公单边-0.1mm;电火花加工面积大于50*50mm,火花间隙粗公单边-0.3mm,精公单边-0.1mm。 8、 工件加工中应经常检查加工进度与加工质量。例如有加工速度太慢,刀路空刀太多等情况发生时应及时修改程序,减少加工工时的浪费。 9、 加工中还应现场检测加工工件有无到数、余量是否太多、工件是否有变形等问题。如遇 到大问题,例如加工出错、弹刀、变形等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呈报,尽早解决问题。 10、 工件在加工完成后不可立刻下机,应在机床上检测加工工件,检测时选择几组数据测量加工精确度,如误差太大应返工(须呈报上级主管)。 11、 在机床上检测无漏加工和重大尺寸问题后加工工件方可下机做进一步的检查及确认。 12、定期对刀具及机床配件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更换报废刀具,确保加工进度与质量不会受刀具的影响。 (二、)编程方式和工艺要求: 1、 粗加工时必须尽量选用大直径的刀具。 2、 根据工件的材料、型状确定加工方式与加工参数,应特别注意在拐角和变向时刀路的控制,拐角处一定要增加圆弧过渡和减少进给速度。 3、 要尽量保持平稳切削,加工深框工件时,程序应根据刀具的长度分段加工,一般情况粗加工余量留0.5~1mm。半精加工时根据工件的型状、内拐角、凹槽的大小选择适当的刀具,如选用的刀具落差太大,则应多增加一把中间大小的刀具作局部半精加工;半精加工应保证精加工有均匀的余量,减少提刀次数。一般情况精加工余量留0.1~0.15mm。 4、 精加工时根椐工件部位的作用分为(分型面、插穿面、配合面、料位面、避空面)进行加工。 5、 加工时尽量减少提刀次数。加工顺序如下: 5.1 分型面加工,一定要使用新刀具加工, 5.2 选刀具原则为优先使用整体合金,其次使用合金刀粒。 5.3 对于较大面积的分型面应先精加工有效部分,其余部分可适当加大加工步距和进给速度;对于较小面积的分型面采用一次加工到位,加工余量为0。 5.4 插穿面加工:应按工艺要求预留装配余量(一般为0.05~0.1mm).对于较大面积的插穿面应先加工其有效部分,其余部分可适当加大加工步距和进给速度;对于较小面积的插穿面采用一次加工到位。 5.5 配合面:应按工艺要求加工至图纸尺寸.一般情况为零对零加工,余量为0。 5.6 料位面:一般情况为零对零加工余量为0。 5.7 避空面:编程时应把步距、进给、转速加大,提高加工效率。 6、相关标准规定: 6.1 前、后模柯料四边分中取数,底面为零; 6.2原身模胚四边分中取数,PL面是平面时,平面取数;PL面不是平面时,底面取数。 6.3行位两边分中,行位底碰单边。 6.4前、后模柯需刻模具编号 “基”字代码 EDM碰数标示。 6.5工件加工摆放方向,原则上X方向为长尺寸,Y方向为短尺寸。 6.6使用“等高外形”、“最佳等高”方式精加工时,加工方向尽量采取“顺铣”;使用飞刀把精铣时,必须采取“顺铣” 。 6.7原则上铜公底四个角落,有一角落对应模具基准角倒斜角C4。 (三、) 图档名称 文件夹编号:LCXXXX(全称) 前模编号LCXXXX-CAVI;后模编号LCXXXX-CORE; 行位编号LCXXXX-SLIDE;斜顶编号LCXXXX-LIFT; 电极编号:前模电极为LCXXXX-A1----;后模电极为LCXXXX-B1---; 电极编号:行位电极为LCXXXX-S1----;斜顶电极为LCXXXX-L1---; 以此类推。各个图档独立 明确标示区分。 (四、) 图层放置 按键类 1~149层为铜公放置层; 200层为模仁放置层; 201~210层为镶件 斜顶 行位等参考图档放置层; 150层为3D产品放置层; 250~256层为图纸放置层; 5、备注:如有改动 另行通知 制 定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