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居住区规划说明书

居住区规划说明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

一. 设计理念······························1 二. 项目概况······························1 三. 规划设计依据··························1 四. 规划构思······························1 五. 单体设计······························2 六. 新技术的应用··························3

第二部分

一.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 二. 用地平衡表·····························4

第三部分(附图)

一. 总平面图 二. 规划结构分析图 三. 功能分布分析图 四. 道路系统分析图 五. 绿化系统分析图

2

六. 景观空间分析图

七. 多层住宅户型平面图

八. 高层户型平面图和小区道路断面图 九. 中心景观放大图和沿街立面 十. 鸟瞰图

第一部分

一 设计理念

人类“择良屋而居”的心理是自古不变的。而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是设计者永远的追求。“自然天成之美”是最无懈可击的,一个完美的居住地必然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产物。

(一) 规划方面:

本案顺应周围环境因素及城市天际线的轮廓,在相对狭长、落差较大的场地中创造出秩序井然的居住空间。同时,注重规划中“层级空间”的划分,延续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理念,强调“街巷邻里”的概念。本案通过对各层级空间的分形塑造,从而达到对整体的文化认同,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各组团、各院落的可识别性。 规划中的层级空间:

苑:小区的共享活动空间,关注公共交往和景观视廊。 巷:主要的步行联系空间,体现缩放有致的空间特质。

院:规划基本构成单元,中式围合空间的精髓。在穿墙过院中体会邻里关系。园:大多户人家均能享受“前庭后园“式的花园式生活

(二)技术方面:

本案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充分体现现代住宅的居住品味,强化温馨生活定位,为小区居民提供完善的配套设

3

施以及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

二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处在长安大道、祥云路和湖光路的合围板块之内,远离平顶山市中心区域,属于千佛山风貌带之内,自然风景优美,居住环境上乘。项目所处地段交通良好,北临祥云路,向东可通湖光路,向南可到长安大道,向西可直达崇文路,道路状况良好。

项目用地面积为163900㎡。场地内高差起伏较大,地势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关系,地块与水库相连,在建筑设计及景观规划上,应处理好与水库的关系。

三 规划设计依据

1、 甲方提供的设计招标文件。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3、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DBJ14-S1-2000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年版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95-2001年版 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 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及相应指导意见

四 规划构思

(一) 规划总体布局

本小区用地南北方向较狭长,故规划将基地在南北方向上划分为四个竖向的功能区,分别是中心高层建筑及幼儿园会所,小区东南部的小学校,北侧的小高层住宅区及底商,五个多层居住组团。东南侧的小学,和幼儿园两组组公建,办公和会所小

区中心设置,在形象上联为一体,方便社区,沿着祥云路就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沿街立面,优化了城市景观。小学设在小区入口部位,位置相对独立,自成一区,一方面可减少外来人员对它的干扰,同时也方便小区及附近居民对孩子的接送。

多层住宅区占地比较大,而且居住套型种类较多,故整个多层住宅区在南北方向上又划分了5个区域。各个区域均强调“街坊邻里”的概念,各组邻里单元呈南北两排平行布置。连续的小型景观,亲切的邻里、街坊,可拉近住户间的生活距离,使邻里之间形成了具有较强亲和力的社会群体。

(二) 出入口及道路交通组织

整个小区共设三个出入口,主要人行出入口设在祥云路,在外观上做特殊处理,

形成完整的入口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组团入口处适当放大形成广场,可供住户日常集散休憩使用。同时在小区东西两侧设两个主要车型出入口。

小区内交通流线充分考虑住户使用的便利性,做到汽车入户,车行道主要沿各

居住组团外侧呈环行布置,充分结合高差和围墙空间,尽量减少坡地对住宅的影响。同时车行道路加入绿化景观设计,弱化道路硬质边界为社区创造更人性化的优质环境。

整个小区内部规划道路清晰明确,基本上可保证环路以内”步行为先”的原则,

为业主创造一个宁静的休息居住、娱乐场所。

(三)室外空间及景观构想

绿化系统主要由小区中部集中绿化,宅前绿地及地面院落和空中院落绿化体系组成,重现公共景观资源与院落私有景观的对比与渗透,在设计中引入以下几个元素。 林:为使小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独栋住宅区与集中绿地中,布置较密集

4

且不同种类的乔木,精心打造景观园林,郁郁葱葱的大型乔木,缓缓越伏的绿地草坡,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径,潺潺流淌的小溪,独具一格的凉亭回廊,小桥流水,共同勾勒出一副美丽的画卷。

水:顺应整个小区地势变化,将景观溪流引入小区环境之中,从东到西的跌水大道与散布在各个组团内部的喷泉、小桥、亭廊呼应,构成流畅的景观序列。

庭院:区内不同的主题庭院为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素材,景观设计从“多重庭院”的思路出发,着眼于发掘庭院的视觉愉悦功能和心理舒适作用。每个院落有选择的设置尺度宜人的露台、廊架、座椅、造型灯等小品,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小空间环境,更有空中庭院独享广阔视野,植物的搭配考虑季节变化,按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坪、四个层次进行合理搭配,结合场地配植遮荫树、观花木、观果木、芳香木、营造色彩丰富的绿色空间。

五、 单体设计

1.立面风格

本案建筑风格追求现代简约设计,注重细部处理,在组团设计中注重特色设计,增加可识别性。建筑墙体色彩以深橘红色与白色相配,加入深色金属板及木色细部构件,使建筑更显细腻精致,小区立面效果明快清新,时尚精致。

2.户型设计

人们对家的回味往往是一副副的生活场景:小孩子在自家的小院尽情的嬉戏玩耍,一家人围座在厨房的餐台旁早餐,或一个人静静的站在书房的落地窗旁欣赏山景…….这种生活的回忆或是梦想深藏于人们意识之中,一经触动,便会喷薄而出。基于以上理念,本案户型在设计之中,为生活有意识的创造情趣空间,为居家生活平

添了生动,为一套套钢筋水泥的居所赋予了生命。

我们努力探索一种基于现代交通方式而形成的外部相对严谨,内部具有动态特征的城郊小镇的设计手法,对于新时期居住理念及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对于空气洁净度的控制达到高效过滤水平,以预防疾病; • 系统易于操作、 维护、清洗

• 确报房间的最小排风量 ,环保节能 六、新技术的引用

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双循环、承压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优点:不需要集中大面积的安装场地,用户可以将集热器安装在屋面、各自的南阳台上,水箱放在卫生间,系统承压洗浴舒适度较好;不需要物业统一管理、不需要统一收费;

2.集中集热集中供水分户计量

集中集热、集中辅助加热、集中供水、分户计量

优点:整个小区由多套系统组成,在检修过程中不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大面积的影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且水能得到充分利用;

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 地面温度均匀,室温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舒适度高,

• 房间易清扫,能增加2%至3%的室内使用面积,• 比大部分采暖方式节能百分之二十几;

• 便于装修与摆放家具;随意调温 4. 家用新风微循环系统

• 全天候24小时的持续置换:确保空气场始终处于动态运行中 • 系统噪音低,不影响主人的工作生活甚至睡眠;

5

5. 同层排水系统 • 房屋产权明晰;

• 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 • 排水噪音小; • 渗漏水机率小; • 不需要P弯或S弯。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能够帮助人们释放终日的疲劳和紧张,用灿烂的阳光 ,优雅的环境培育和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住户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住宅社区.

第二部分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 目 数量 单位 居住户数 2230 户 居住总人口 7136 人 居住用地 16.39 公顷 居住建筑面积 22.84 公顷 公共建筑面积 1.91 公顷 住宅平均层数 7.5 层 总建筑面积 24.75 公顷 居住建筑密度 1840 ㎡/ha 地面停车位 203 个 容积率 1.51 --

6

用地平衡表:

项目 用地面积 人均用地面积 占地比例 (ha) (㎡/人) (%) 公共建筑用地 10.34 14.48 63.0 居住建筑用地 2.62 3.67 16.0 道路用地 1.88 2.64 11.5 公共绿地 1.55 2.18 9.5 总计 16.39 22.97 10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