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模拟】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七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考模拟】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七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2-10-3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4、《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

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 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

25、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材料表明 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 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 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 26、

记述 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文献通考》 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27、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以至

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16、17世纪白银的这种流动

A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动摇了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引发了了西班牙社会的“价格革命” D.终致西班牙在与英国斗争中失利 28、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朱子语类》

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29、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

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 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 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30、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

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D.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31、1992 年前,我国进出口平均关税税率高达47.2%。之后则逐年降低关税水平,到2002年

关税总水平已降至12%,2010年之后基本保持在9.8%左右。这一时期关税税率的调整 A.标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 B.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 C.是履行加入WTO承诺的义务需要 D.是落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32、公元1世纪之前,在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统治者赋予了不同地区的居民以不同的权利,

根据是否享有市民权或享有市民权的多少,可以将罗马境内的人分为罗马市民、拉丁人、外来人和奴隶。据此可知

A.罗马奴隶社会等级森严 B.罗马法形式主义的特征 C.此时罗马法仅有市民法 D.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33、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

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

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B.“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 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34、1967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向国会报告称:“自由贸易符合全世界利益,也为美国

利益服务。然而,美国外贸政策的标志是自由贸易哲学,它有别于具体的各项政策。”据此推测,美国意欲

A.全面发展自由贸易 B.放弃自由贸易 C.遏制苏联经济发展 D.有限保护贸易

35、20 世纪70年代,苏联国家计委负责制定和执行短期经济指标、中长期经济计划与政策,

监控各大央企;戈尔巴乔夫时期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经济科技发展规划。这表明苏联政府

A.推行宏观调控管理 B.公有经济比例有所降低 C.放弃高度集中的体制 D.市场化的程度逐渐提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小康”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句,表达了不堪周厉王暴政的国人对安选、自由生活的祈求。《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描述为“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而后人在语言的演化中逐渐赋予“小康”以小有资产、足以自安的含义。近代以来,康有为将传统的“三世说“和“乱国、小康、大同”未比附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方面提出经小康之世臻于大同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一一摘编自孙力《“小康”含义之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后来邓小平进一步对小康社会作了阐释:“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987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正式形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总体小康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一摘编自肖贵清等《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小康”状态的内涵,并分析康有为政治主张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目标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外国歌节选 中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节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出最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有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苏联 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系》 1944年版(注:苏联国歌歌词版本众多) 歌词节选:“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敌人来侵略,就消灭干净„„各民族光荣的坚固堡垒!” 法国 国歌《马赛曲》 创作于1792年 歌词节选:“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这帮国王和那卖国赋,都怀着什么鬼胎?„„看这一帮外国侵略者,在我国称王称霸„„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奋起!奋进!” 英国 国歌《天佑女王》 创作于18世纪40年代,原名《天佑国王》,1837年至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和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改称《天佑女王》 从表中任选两个国家的国歌,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运用史实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秦朝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一一摘编自葛剑雄《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与人口》

材料二 清朝皇帝十分注重《大清一统志》的编撰,康熙帝对编撰总裁官说:“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但康熙、雍正迄乾隆初期,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故康熙《大清一统志》难称完备。乾隆二十九年(1764),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开始纂修,但纰漏、错讹较多。三修《大清一统志》,始于嘉庆十六年 (1811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历时34年。三修版《大清一统志》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了边疆地区内容和划界内容,如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等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维系国家统一的措施并概括其意义。(7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朝皇帝编《大清一统志》的背景和纂修《大清一统志》的重要作用。(8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黎以战争的起因,总的说来,仍是巴勒斯坦问题争端的继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谋求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巴解游击队的基地设在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1970年,巴解总部和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来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并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1982年,以色列觉得时机已到:首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其次,两伊战争组头进行,两国无暇他顾,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内部巳四分五裂;第三,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叙利亚国内形势不稳定,且巴、叙间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一基督教武装;第五,归还西奈半岛后,埃、以已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一一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发动对黎巴嫩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以战争给两国乃至中东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9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孙武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据传孙武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将军,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中,用一系列警句箴言表达自己的军事思想,书中包含了要想打一场战争所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他坚称“战争对国家来说很有意义(兵者,国之大事)”,但通常情况下“止战”才是上佳之策。当战争不可避免时,做好准备和摸清敌情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搜集情报时需要付出一点代价,如果因此就选择放弃,是非常错误的决定。孙式在书中多次提到,留意细节可以在作战前就取胜,从理论上讲,这样可以将战争的伤亡降至最低。

一一西蒙·蒙蒂菲臭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子兵法》成书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孙武的观点并加以评价。(9分)

24-35:AB DABDB DBCDA

41、(1)内涵:生活比较安宁;“天下为家”的礼治社会;家境相对宽裕。(4分)

特点: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循序渐进;主张君主立宪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思想相结合,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8分)

(2)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传统文化的借鉴。(6分)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7分) 42、答案示例:

观点:奏响在民族危机时刻的国歌。(2分)

阐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抗日战争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部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步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4分)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当时法国革命形势十分危急,国王路易十六出卖国家利益,君主立宪派和封建势力妥协,欧洲封建君主组建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马赛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4分) 结论: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它可以增强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一般来说国歌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2分)

(注:苏联国歌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的史实阐述;英国国歌可结合君主立宪制、两工业革命时代的史实阐述。)

45、(1)措施:政治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3分)

意义:奠定了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

分)

(2)背景: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艰巨任务。(2分)

作用:确定国家的疆域;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6分) 46、(1)原因:历史上的民族和宗教问题;领土争端;巴勒斯坦问题;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借助有利的时机;等。(6分)

(2)影响: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以色列占领了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其在中东的合法地位无法得到阿拉伯国家承认;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加剧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紧张。(9分) 47、(1)背景: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军事家为争霸服务;长期的兼并战争使

各国迫切地需要总结战争经验。(6分)

(2)观点:重视战争并尽量制止战争;战前要重视收集情报、了解敌情;留意细节。(6分)评价:孙武既总结了作战方法和战略思想,又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主张避免战争。(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