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试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知识与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拉扯、敲击、吹气等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教学准备】
纸张、小鼓、鼓槌、绿豆、橡皮筋、尺子、活动记录单、音叉、有关各种声音的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生活中的声音,请同学闭上眼睛听一听。(师播放声音) 2、生听声音。
3、提问: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生回答)
4、谈话:可见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生回答,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为什么有不同的声音……)
5、谈话:看来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想了解这么多关于声音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先来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好吗?(好)(板书:声音的产生)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制造声音,初步体验
1、谈话:在研究声音之前,我们先自己制造一些声音。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张纸片,现在,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多的方法使它发出声音,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片发出声音的?(请几个同学示范下,生演示)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二)提出猜想,作出假设
1、提问:通过弹、拉、撕等方法让纸张发出声音,你觉得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弹、拉、撕、搓…) 2、生猜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1、谈话:同学们都大胆地作出了不同的猜想,科学是要靠事实说话的,要想得出结论,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2、谈话:下面,老师提供了橡皮筋和尺子让大家进行研究,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实验前大家先看看我们的实验记录单。(生看表格) 3、提问:表格中需要我们填写哪些内容。
4、生回答,师补充,讲解实验的要求:(1、小组做好分工,选出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2、观察员注意观察,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时,记录员填好实验记录。3、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确保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4、实验结束时,老师也发出一种声音,当听到这个声音时候就停止你们的实验。) 5、生实验。 (四)汇报交流
1、谈话:谁来汇报下你们的实验记录。 2、生上台汇报。
3、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像这样物体快速地来回重复的运动在科学上都统称为振动(板书:振动)。请组长拿出音叉。(生拿出)我敲击音叉的时候,它会振动。下面组长敲击,其他同学先认真观察音叉是否有振动,然后将手轻轻地放在音叉旁,说说你的感受。(手有点麻麻的)这就是音叉的振动。所以刚才我们观察到尺子发声时的抖动就是尺子在振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也是橡皮筋在振动……因此,从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它们都在(振动)。(板书:振动 产生声音)
4、谈话:现在你知道纸张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了吗?我们用弹、拉、敲、揉这些方法让纸张发出声音,其实目的就只有一个,谁知道?(让纸张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4、谈话:我们知道了尺子、橡皮筋、纸张发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其他的物体发出声音,是否也会产生振动呢?(师敲击鼓)现在鼓发出了声音,你们看到它在振动了吗?(有,没有)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如果老师提供的绿豆,谁知道要怎么进行实验?(把绿豆放在鼓面上,敲鼓,进行观察)(强调:绿豆在鼓面上静止后才能进行敲鼓,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5、生做实验,汇报看到是现象(绿豆会跳起来)
6、提问:那为什么绿豆会跳起来呢?(因为鼓面会振动,带动了绿豆的运动。)
7、师解释:当我们敲打鼓面的时候,我们看到绿豆跳起来,其实是因为鼓面在振动,同时我们也听到了鼓发出声音。说明鼓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8、谈话:可见,有些发声的物体我们不容易看到它在振动,需要借助其他的东西来观察。 (生活中,不仅这些固体会振动产生声音,液体、气体也一样可以振动产生声音。(播放视频)
9、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同学们,你们觉得会发声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点?(都会振动)现在请你快速地给我一个结论:物体发出声音是由于什么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板书:物体) (五)反证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物体,谁知道这是什么?(钹)
3、提问: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生上台演示)现在谁能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让它马上停止声音?(生捏住音叉)为什么这时候声音没了呢?(因为他用手捏住了音叉)用手捏住音叉的目的是什么?(钹停止了振动,声音就消失了。)
4、谈话: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知道了物体停止振动,会怎么样?(声音消失)
9、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物体一旦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消失了。(板书: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 三、课外延伸、课堂总结
1、提问:谁还能从我们人身上或生活中举例说说振动发出声音的现象?(生举例)
2、谈话:其实,在我人身上也有许多会发出声音的器官,比如,我们说话,谁知道,我们说话时靠哪里振动产生的声音?(嘴巴,喉咙,声带……)我们发声时靠声带振动产生的,它的位置在我们的喉部。下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轻轻地按住喉部,感觉一下。跟我说:“您好。”、“欢迎来到江南水都小学”。谁来说,你感觉到了什么?(振动)
3、提问:这感觉告诉我们什么?(说话时候,声带在振动)
4、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只是还未完成的,请同学们补写完。
声音的世界 北风呼呼, 是空气在振动;
小溪哗哗, 是 在振动; 咚咚的鼓声,是 在振动; 砰砰的心跳,是 在振动; 啊,声音! 正是有了你,
我们的世界 才如此美妙。
3、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感想)
4、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自己制造声音,让物体发出和停止声音等实验认识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也停止了。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很积极、认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继续保持下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声音的秘密,了解一下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
弹 抖动
拉 物体 摇动 振动 产生声音 揉 颤动 撕 甩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