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
评估报告编制要求、提纲及编写内容要点
2018年12月
目 录
Ⅰ 文字报告编写提纲及编写内容要点 ................................................................................................... 1
第一章 概况 ..................................................................................................................................... 1
第一节 建设项目概况 ............................................................................................................. 1 第二节 目的任务及报告编制依据 ......................................................................................... 2 第三节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 ......................................................................................... 4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 ............................................................................................................. 4 第二章 查询区地质矿产概况 ......................................................................................................... 5
第一节 查询区范围的确定 ..................................................................................................... 5 第二节 查询区地质矿产概况 ................................................................................................. 7 第三章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 7
第一节 评估区范围的确定 ..................................................................................................... 7 第二节 评估区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 11 第四章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 13
第一节 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第一个) ........................................................................... 13 第二节 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第二个) ........................................................................... 17 第五章 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 ......................................................................................... 18
第一节 建设项目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情况 ....................................................................... 18 第二节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不可避免性论证 ....................................................... 18 第三节 建设项目必要性论证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 18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19 Ⅱ 报告附图及作图要点 ......................................................................................................................... 20
一、报告附图的一般要求 ............................................................................................................... 20
(一)报告附图的总体布局 ................................................................................................... 20 (二)报告附图的编号原则 ................................................................................................... 20 二、报告附图的作图要点 ............................................................................................................... 21
附图0-1-1: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 21 附图1-1-2:矿区地形地质图 ................................................................................................ 24 附图1-2-3: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 ................................................................ 27 附图1-3-4: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 ................................................ 31 附图1-4-5: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 34 附图1-5-6: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 ................................................................ 38
Ⅲ报告附件及要求 ................................................................................................................................... 41
一、全区附件 ................................................................................................................................... 41 二、各矿区附件 ............................................................................................................................... 41 Ⅳ相关附件模板 ....................................................................................................................................... 42
一、互保安全协议书模板 ............................................................................................................... 42 二、补偿意向协议书模板 ............................................................................................................... 43 三、查询函模板 ............................................................................................................................... 44 四、委托书 ....................................................................................................................................... 46 五、压覆矿产地意见模板 ............................................................................................................... 48 六、压矿报告评审意见模板 ........................................................................................................... 49
1、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的一般流程: ①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
---依据建设项目拟建区范围,确定建设项目的查询区范围;
---以建设项目查询区为查询范围,到县、市、省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查询:
县级主要查询县级权限发证的采矿权; 市级主要查询市级权限发证的采矿权;
省级主要查询省级及以上权限发证的采矿权、探矿权、以及有上表资源储量的矿产地。
②不作压覆报告,直接办理压覆矿产资源评证明:
---如经查询,未压覆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范围的,且未压覆上表资源储量矿产地范围的,可不作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直接到省厅办理未压覆矿产资源证明。
---如经查询,压覆了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范围的,或压覆了上表资源储量矿产地的,应作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③需作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
---编制单位依据省部要求,编制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如未压覆矿区(探矿权、采矿权、矿产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不编制“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这一章节;报省厅办理压覆矿产资源备案证明。
---如压覆了矿区(探矿权、采矿权、矿产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需增加编制“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这一章节。
④增加的“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章节的编制:
---依据压覆(探矿权、采矿权、矿产地)上表资源储量的原有的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如经评审备案,则用最近一次经评审备的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如未评审备案,则用上表的那份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及该储量报告后矿山历年所作的经评审备案的储量年报所确定的采空区、以及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证明证实的采空区,来编制“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这一章节;
-----如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报省厅备案或审批;
-----如压覆了重要矿产资源,则需经避让、优化、调整和修正后,重新确定的建设项目选址范围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报省厅备案或审批;
-----如经避让、优化、调整和修正后,重新确定的建设项目最优选址范围,不可避免的还需压覆矿产地范围内的重要矿产资源的,则需增加编制“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必然性论证”这一章节;
⑤增加的“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必然性论证”章节的编制:
---依据部省要求,编制“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必然性论证”这一章节,报省厅审批;
2、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备案证明或审批要件要求:
---①县、市、省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材料;
---②如压覆了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范围或范围内的资源储量,需附矿业权人与建设单位签订的互保协议或补偿协议;
---③如压覆了矿产地(国家所有)资源储量范围的,需有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同意压覆该矿产地资源储量的意见;
---④如压覆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探矿权范围或范围内资源储量的,比照矿产地执行,需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同意压覆该探矿权压覆范围或该范围内资源储量的意见;
---⑤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及报告所属的附图附件等;
Ⅰ 文字报告编写提纲及编写内容要点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建设项目概况
一、建设项目的由来
简述建设项目的由来,建设项目主管机关及主管机关的批文或任务书。
解释:
1、主管机关:建设项目的上级主管机关; 2、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的批文或任务书:
---包括批准(备案或下达)的文件及文号(任务书及编号)。
3、该批文或任务书应放在报告附件中(应含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
二、建设项目拟建区情况及拟建区范围
1、建设项目拟建工程情况:
简述建设项目的名称、拟建地点、拟建工程的性质、内容、构成、设计标准、拟建工程量等,以及拟建用地面积、拟投资规模等。
2、建设项目拟建区范围:
将建设项目拟建区边界线拐点(或线性工程中心线)坐标及拟建区面积(或线性工程基面宽度)列于表1-1。
表1-1 ****建设项目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一览表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面积(km) 注:表格数据资料来源:批文或任务书所附的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 解释:
1、拟建区:
---是建设项目设计的拟建工程用地范围(除拟建建筑物直接使用土地范围外,还应包括建筑物地基等使用土地范围)。
---有些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的拟建区可用线性工程的中心线坐标加线性工程的宽度来表述。
2、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应有出处:
---可在批文或任务书中,也可在批准(或备案或任务书)的建设项目设计书中以
1
及其他的指定材料中。
---如上述的批文或任务书没有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则需在报告附件中补附拐点坐标及面积的指定出处材料。
3、描述建设项目拟建工程建筑的内容时:
---应突出叙述与法定安全范围确定依据有关的建筑内容,如公路建设的大中型桥梁等。
三、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建设项目承建单位(或用地报批单位)基本情况:
简述建设项目承建单位(或用地报批单位)的名称、单位性质、法人等基本情况。如批文或任务书的承接单位不是该建设项目承建单位(或用地报批单位),则简述应补的承接单位到建设项目承建设单位(或用地报批单位)之间的任务书或委托书。
解释:
1、建设单位:
---即承接建设项目的用地报批单位,可以是承接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公司)或设计单位(公司)或用地报批机构等。
2、如批文或任务书的承接建设单位不是该建设项目的承建单位(或用地报批单位),则应补承接单位到用地报批单位之间的任务书或委托书。
3、应补的任务书或委托书应放在报告附件中。
第二节 目的任务及报告编制依据
一、目的任务
简说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目的任务:
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区及周边一定范围的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和矿产地矿产资源储量分布的查询,确定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对评估区范围内压覆的矿产资源进行分割平差估算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如压覆了矿产地范围内的重要矿产资源,则应进行最优选址避让论证或不可避免必然性论证,达到尽量避免压覆或少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目的。
解释:
1、目的任务
---是建设项目报批项目用地的不可缺少的报件之一;
---通过压覆矿产资源评估,采取各种避让、优化、调整和修正的手段,达到尽量不压和少压矿产资源储量尤其是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目的。
2、名词解释:
---①矿业权:为探矿权、采矿权的统称。
---②矿产地:指不在矿业权范围内的,归国家所有的,有上表资源储量的矿区范围。
---③重要矿产资源:是指《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所列34个矿种和省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本行政区优势矿产、紧缺矿产。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所列34个矿种为: ---1 煤、2 石油、3 油页岩、4 烃类天然气、5 二氧化碳气、
2
---6 煤成(层)气、7 地热、8 放射性矿产、9 金、10 银、 ---11 铂、12 锰、13 铬、14 钴、15 铁、 ---16 铜、17 铅、18 锌、19 铝、20 镍、 ---21 钨、22 锡、23 锑、24 钼、25 稀土、 ---26 磷、27 钾、28 硫、29 锶、30 金刚石、 ---31 铌、32 钽、33 石棉、34 矿泉水。
二、报告编制依据
1、编制的依据: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依据主要文件有:
① 原国土资源部2010年9月8日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37号) ②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12月30日《关于印发江西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审核规定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2)23号)
② 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3月25日发《江西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创新和简政放权的若干意见》(赣国土资发(2014)1号)
解释:目前有效的部省文件有: 1、原国土资源部文件:
---①2010年9月8日《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37号)
---②2015年6月11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办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导致矿业权范围变更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5)771号)
2、江西省政府文件: ---①2013年1月24日《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重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补偿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发(2013)15号)
3、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①2002年12月30日《关于印发江西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审核规定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2)23号)
---②2014年3月25日《江西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创新和简政放权的若干意见》(赣国土资发(2014)1号) 三、报告编制基准日
2、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基准日: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基准日为****年**月**日。
解释: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基准日:一般指该报告野外调查工作结束的截止时间或到县、市、省查询的截止时间。
3
第三节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
1、简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交通位置情况,其位置交通见插图:交通位置图。
解释:
报告插图:交通位置简图
---应包括建设项目查询区范围,至少应有设区市城市地名,如有省会城市名更好。 ---应将建设项目的拟建区大致位置放入图中。
2、简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及地貌情况。 3、简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
一、本次工作的时间及工作量
1、简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受委托情况及在编制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方面的主要业绩。
2、简述压覆矿产调查评估工作的起止时间、野外工作情况、以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等。
解释:
1、受委托情况:
---是指编制单位受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单位(或公司)的委托情况;
---应在报告附件中附 用地报批单位(或公司)与编制报告单位的“委托书或合同书(原件)”
2、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法人、技术业务人员状况、以及从事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业绩情况等。
二、因避让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所作的工作概况
解释:
如建设项目经调查评估,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则不必进行建设项目拟建区地址的优化调整和避让工作。不编写这段内容。
如压覆了重要矿产资源,需编写这段内容。
1、简述建设项目因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所作的避让、优化、调整和修正工作;
解释:
如该建设项目压覆了重要矿产资源,则应进行建设项目因避让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而做的优化调整修正和最优认证工作。应编写这段内容。
---着重叙述对拟建区选址位置所做的必要调整和修正工作。
2、简述不可避免的还需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所作的“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工作。
4
解释:
如建设项目经避让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而做的优化调整和最优认证工作后,新确定的拟建区,不可避免地还需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则应进行“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工作。应编写这段内容。
---将“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章节的主要结论简述在这段内容中。
第二章 查询区地质矿产概况
第一节 查询区范围的确定
一、建设项目查询区的确定的原则
建设项目查询区范围包括:建设项目拟建区、拟建区建筑工程本身要求的法定安全范围、以及因矿产资源开采而产生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
建设项目查询区应取上述三个范围的最大范围。
解释:
1、查询区:
---是指为查询矿业权和矿产资源分布而确定的范围,它包括建设项目拟建区、以及拟建区周边一定范围(拟建建筑工程法定安全范围和采矿影响安全范围的最大可能范围)。
二、建设项目查询区范围确定
1、建设项目法定安全范围的确定:
叙述建设项目法定安全范围确定的依据,即所遵照的法律法规条文、或主管安全的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或用一般原则确定的范围(拟建区边界线外扩100米)等。
将建设项目法定安全范围所确定的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列于表2-1中
表2-1 ****建设项目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一览表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面积(km) 注:表格数据资料来源: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解释:
1、法定安全范围:
5
---①一是拟建建筑工程本身有法律法规条文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直接依据该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条文所规定的安全距离,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法定安全范围。
---②二是拟建建筑工程本身无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距离,也可依据建设项目的拟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归属的主管行政部门,出具该拟建建筑工程的具体安全距离证明,来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法定安全范围。
---③三是拟建工程的建筑物本身无法律法规的,又无主管安全的行政部门出具证明,一般采用100米作为该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来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法定安全范围。
2、拟建建筑工程本身有法律法规的,如: ---①铁路: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铁路中心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 ---②公路: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十七条:
------国道、省道、县道的公路用地外缘起向100米,乡道50米。公路渡口和中型以上桥梁周围200米。
---③高速公路:可比照国道执行
----《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大中型桥梁周围200米,隧道上方和隧道口外100米范围内。 ---④石油、天然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 ------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200米(管道附属设施500米,专用隧道1000米)。 ---⑤其他建筑工程等
2、建设项目采矿影响安全范围大致距离的确定
采矿影响安全范围,根据资源储量开采方式的不同,确定的方法也不同(地表采矿用爆破安全距离,地下采矿用移动安全距离)。为了快速查询,一般取大值。经统计计算,最合理的范围为建设项目拟建区边界线外扩500米,最大的范围为建设项目拟建区边界线外扩1000米。
解释:
1、采矿影响安全范围:
---是指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对拟建工程建筑物可能产生危害影响的范围。一般采用采矿影响安全距离来衡量。
2、采矿影响安全距离的确定: ---①露天非爆破采矿
-----不考虑采矿影响安全距离。 ---②露天爆破采矿
-----采矿影响安全距离用爆破安全距离来衡量,一般为300米。 ---③地下采矿
-----采矿影响安全距离用移动安全距离来衡量,一般采用500米。(如为500米,移动角取最小值55度时,反算矿体埋深为715米;移动角取较小值65度时,反算矿体埋深为1073米,由于矿床勘查深度超过700—1000米的不多,所以500米为最优衡量距离。如为1000米,移动角取最小值55度时,反算矿体埋深可达1400米,移动角取较小值65度时,反算矿体埋深可达2146米,由于矿床勘查深度超过1400米的极少,所以1000米为最大衡量距离。 3、建设项目查询区的确定
建设项目查询区的确定方法为:拟建区边界线外扩500米(或1000米)作一条衡量线,当此线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时,用此线作为查询
6
区边界线,当此线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时,用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作为查询区边界线。
三、建设项目查询区范围确定的结果
并将确定好的建设项目查询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列于表2-2中。
表2-2 ****建设项目查询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一览表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面积(km) 注:表格数据资料来源: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第二节 查询区地质矿产概况
解释:资料来源:
---查询区地形地质矿产图所涉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内容。 ---查询区地形地质矿产图的作图方法详见报告附图作图要求。
一、查询区地质概况
1、简述查询区出露的地层,要求描述到各时代系世的地层组或岩组的主要岩性。
2、简述查询区出露的主要断裂构造。
3、简述查询区出露的主要岩浆岩,要求描述到各时代系世侵入的主要岩性。
二、查询区矿产概况
简述查询区矿产概况。
第三章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第一节 评估区范围的确定
1、经县、市、省三级查询,将与查询区有重叠的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和矿产地的重叠关系,以及它们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分布情况和
7
评估的结果列于表3-1中。
表3-1 与查询区有重叠的矿业权和矿产地以及资源储量分布情况查询评估一览表
与法定安全类别 名称 探矿权 采矿权 矿产地 范围是否有重叠 法定安全范围外是否有资源储量 是否进入评估 评估区边界线 注:表格数据资料来源: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填表说明: 1、名称:
---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和矿产地的名称。
2、矿业权、矿产地范围与法定安全范围的重叠关系有: ---不重叠;
---有重叠(部分重叠、全重叠、穿越重叠)。
3、法定安全范围内或外是否有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分布: ---①内是否有:有、无; ---②外是否有:有、无。 4、是否进入评估: ---否、待定、是 ---①否:
-----矿业权(或矿产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法定安全范围不重叠,且法定安全范围外无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分布的;
---②待定:
-----矿业权(或矿产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法定安全范围不重叠,但法定安全范围外有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分布的;
---③是:
-----矿业权(或矿产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法定安全范围有重叠的; 5、评估区边界线:
---①为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法定安全范围外无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分布的; ---②待定:
----法定安全范围外有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分布的。(评估区边界线需根据法定安全范围外的资源储量所定的采矿影响安全移动距离来确定,因而为待定)
6、特别解释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矿业权以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准;
---矿产地以上表资源储量的那份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准; ---县级发证的砂石粘土第三类矿产的采矿权,采矿权范围即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8
2、由表3-1可知,评估区边界线待定的探矿权***个,采矿权***个,矿产地***个,将它们的评估区边界线的确定方法和结果列于表3-2中。
表3-2 矿业权和矿产地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的确定及评估结果一览表
采矿影响安全距离的确定 类别 名称 采矿方式 采矿影响安全距离(米) 是否进入评估 评估区边界线 探矿权 采矿权 矿产地 表格资料来源:矿区地形地质图、矿区地下采矿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 填表说明: 1、名称:
---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和矿产地的名称。 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确定的采矿影响安全距离: ---①采矿方式:
-----露天非爆破采矿; -----露天爆破采矿; -----地下采矿;
---②采矿影响安全距离: -----无:
-------露天非爆破采矿时,不画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地下采矿时,如剖面图时移动线不与法定安全范围外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矿体相交,也不画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
-----300:
-------露天爆破采矿,为爆破影响安全距离,一般为300米。即为拟建区边界线外扩300米,可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直接画出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
-------地下采矿时,当剖面图上移动线与法定安全范围外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矿体相交时,则可确定移动影响安全距离作为采矿影响安全距离;并将各剖面图上确定的移动影响安全距离数值范围填到表上。另可根据各剖面图上移动影响安全距离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投影,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画出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3、是否进入评估: -----①否:
------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且矿业权(或矿产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法定安全范围不重叠;
-----②是: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4、评估区边界线:
---①为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的; ---②为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9
特别解释:
1、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的确定:
---在“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上,以拟建区范围边界线为起点,依据通过的松散层和各类岩石层所计算确定的移动角,画出松散层和各类岩石层的移动线;
-----如该移动线与法定安全范围外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矿体相交,则确定移动线与最深最远的矿体块段边界线的交点,该交点拟建区边界线的平面投影距离,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该资源储量范围的评估区边界线用移动安全距离来衡量;
-----如该移动线不能与法定安全范围外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矿体相交,则移动影响安全距离不取值,该资源储量范围的评估区边界线用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2、移动角的确定
---松散层移动角的确定为参见表1:
表1 不同条件下松散层移动角的取值 松散层厚度(m) ≤15 15~40 40~60 ≥60 松散层移动角值取值(°) 松散层忽略不计,直接用下覆岩层移动角 45 50 55
---岩层移动角的大致取值范围参见表2:
表2 不同岩层类型的移动角的大致取值范围 岩层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类型名称 软质岩 半坚硬岩 坚硬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 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钙质、硅质、铁质)等 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走向移动角的 取值范围(°) 55-65 65-76 76-83 注:具体取值方法详见“矿区影响移动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中的有关内容 3、由表3-1、表3-2可知,进入评估区范围的探矿权***个、采矿权***个,矿产地***个。将确定的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列于表3-3中。 表3-3 ****建设项目评估区边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一览表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面积(km) 表格数据资料来源:查询区地形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
10
第二节 评估区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进入评估的矿业权和矿产地有***个。按探矿权、采矿权和矿产地的顺序将进入评估的矿业权和矿产地一一叙述如下:
一、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第一个)
1、基本情况
叙述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或法人及证号,勘查或开采矿种等,权属范围坐标及面积等。
解释:
1、探矿权:为探矿权名称、探矿权法人、探矿权证号、勘查矿种、探矿权面积等。
2、采矿权:为采矿权名称、采矿权法人、采矿权证号、开采矿种、采矿方式、采矿规模、采矿权面积等。
3、矿产地:为矿产地名称、上表的资源储量矿种、上表资源储量报告的矿区面积等。
4、矿业权的勘查或开采许可证复印件应附在报告附件中。
2、与评估区重叠压覆情况
该矿业权或矿产地与评估区的重叠关系为(穿越、全部或部分)重叠,重叠面积为***平方千米,重叠范围的拐点坐标及面积列于表3-**中。
表3-** ****矿区与评估区重叠压覆范围线拐点坐标及面积一览表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面积(km) 表格数据资料来源:矿区地形地质图。 解释: 1、矿区:
---为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产地的统称。 2、矿区与评估区的重叠关系有: ---穿越、部分重叠、全部重叠。
3、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1、未压覆矿产资源储量):
评估区未压覆矿业权或矿产地资源储量范围,未压覆矿业权或矿产地
11
的查明的资源储量。
或评估区压覆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探矿权,未压覆查明的矿产资源,但在重叠范围内,基金项目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为:地质测量***km2,槽探***m3,钻探***m,采样***个,化学分析***个,等等。
(2、压覆了矿产资源储量):
评估区压覆了矿业权或矿产地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压覆的资源储量为:(111b+122b+333)矿石量***千吨、金属量1***吨、金属量2***吨、金属量3***吨、******,其中(111b+122b)矿石量***千吨、金属量1***吨、金属量2***吨、金属量3***吨、等等。
或评估区压覆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探矿权所估算的资源储量范围,压覆的资源储量为:(331+332+333)矿石量***千吨、金属量1***吨、金属量2***吨、金属量3***吨、******,其中(331+332)矿石量***千吨、金属量1***吨、金属量2***吨、金属量3***吨、等等。
解释: 资料来源:
---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
4、建设单位与矿业权法人签订压覆矿产补偿协议情况 叙述建设单位与矿业权人签订的协议情况;
或为矿产地(或为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探矿权),叙述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情况。
解释:
1、协议或出具证明:
---①当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时:
-----建设单位与矿业权人签订了压覆矿产补偿协议,应同意放弃评估区与探矿权的压覆重叠范围。
-----或建设单位与矿业权人签订了互保协议,则重叠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可不作压覆处理。
---②当为矿产地并压了矿产地的资源储量时:则为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同意压覆该矿产地矿产地资源储量的意见。
---③当评估区重叠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探矿权时:应比照矿产地执行,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也应出具同意压覆该探矿权重叠范围的意见。
2、补偿协议或证明应附在报告附件中
二、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第二个)
…… 等等。
12
第四章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解释:
---如建设项目评估区重叠压覆了矿业权或矿产地权属范围内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则需编制本章。
需进行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业权和矿产地有***个。按探矿权、采矿权和矿产地的顺序将需进行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业权和矿产地一一估算如下:
第一节 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第一个)
一、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依据
1、资源储量报告依据
叙述作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依据的资源储量报告名称、报告编制单位、报告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时间、该报告评审备案文号及评审的资源储量结果等。其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是本次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基础。
解释:
1、资源储量报告种类有: ---探矿权:地质勘查报告;
---采矿权:地质勘查报告、矿山储量地质报告、矿山储量核实报告; ---矿产地:地质勘查报告、矿山闭坑报告等。 2、作为依据的资源储量报告: ---探矿权或采矿权:
-----为最近一次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 ---矿产地:
-----如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评审备案的或原储委审批,则用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或原储委审批的资源储量报告。
-----如未经评审备案或原储委审批,则用上表的那份资源储量报告。
3、作为基础的资源储量报告,应将该资源储量报告的文字、评审备案文件文号、以及涉及到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附图附表等资料附在报告附件中。
2、矿山储量年报
叙述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后,矿山所作的经评审备案的历年储量年报,按年度顺序叙述这些年报的名称、年报编制单位、评审备案文号及评审结果等。其测定的采空区可作为核销矿山采损资源储量的依据。
13
解释:
1、储量年报:
---为有采矿权的矿山为确定年度采损资源储量而编制的该年度储量年报,储量年报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评审备案才可作为核销采损资源储量的依据。
2、应将这些储量年报的文字、评审备案文件文号、以及涉及到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附图和附表等资料附在报告附件中。
3、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证明
叙述最近一次资源储量报告或储量年报到压覆矿产评估报告基准日之间的时间段中,矿山是否采矿?并叙述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
解释:
1、最近一次资源储量报告或矿山储量年报到压覆矿产评估报告基准日之间的时间段中:
---如有采矿,则由矿山提供这些采矿地段的采空区范围测量坐标,并由当地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来证实这些采空区。
---如未采矿,则由当地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未采矿的证明来证明未采矿。 2、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应附在报告附件中。
二、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资源储量报告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评估区的重叠范围。
三、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原则
1、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工业指标、矿体圈定、块段划分及块段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及计算公式等均与资源储量报告一致。即与资源储量报告一致的原则。
2、估算方法为分割平差估算,即根据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边界线的水平投影面,对资源储量报告所圈定的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进行分割,在分割的压覆范围内,将资源储量报告后历年储量年报所确定的采空区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的证实的采空区扣除,其分割平差估算的在压覆范围内的资源储量即为该矿业权或矿产地的压覆资源储量。
四、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原始分割估算
1、分割计算
①对象:为重叠分割范围内的资源储量报告所圈定的原有的参与资源
14
储量估算的块段。
解释:
原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评估区重叠范围内的所有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
②分割:根据评估区边界线,对涉及的块段进行分割,分割在评估范围内的块段称为压覆块段,并编号;分割在评估区范围外的块段称为未压覆块段,并编号。
解释:
1、压覆块段:有两种:
---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原有块段全部在重叠压覆范围内的,称为整个压覆块段,编号一般为原有块段编号后添加ZY两字母。
---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的块段,其在重叠压覆范围内的那部分块段,称为分割的压覆块段,编号一般为原有块段编号后添加FY两字母。
2、未压覆块段:也有两种:
---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原有块段全部在重叠压覆范围外的,称为整个未压覆块段,编号与原有块段编号一致。
---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的块段,其在重叠压覆范围外的那部分块段,称为分割的未压覆块段,编号一般为原有块段编号后添加FS两字母。
③采空区扣除:在分割重叠压覆范围内,根据历年储量年报采损的采空区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的采空区的位置,扣除压覆块段的采空区资源储量。
解释:
1、如矿山压覆块段在资源储量报告后有采矿活动,其采空区依据为矿山储量年报的,可将矿山储量年报中的该采空区准确上到资源储量估算图上,在估算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时扣除。
2、如矿山压覆块段在资源储量报告或矿山储量年报后还有采矿活动,其采空区依据为市县出具证明的,则将市县证明采空区准确上到资源储量估算图上,在估算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时扣除。
④压覆块段边界线的确定:以资源储量报告原有块段边界线为基础,加上评估区边界线的分割界线,再加上扣除的采空区边界线,所围成的范围边界线即未压覆块段的边界线。
解释:
1、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块段边界线是最原始的最准确的边界线;
2、储量年报确定的采空区和市县出具证明的采空区,是扣减采损资源储量的边界线。
3、评估区范围边界线,是分割压覆与非压覆的分界线。
4、评估区范围边界线涉及的块段为分割块段,评估区范围边界线未涉及的块段为整个块段。
⑤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与涉及到的基础报告确定的原有
15
块段资源储量类型一致。
解释:
无论是整个块段还是分割块段,资源储量类型与原有块段的类型一致。
⑥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和资源储量的估算:根据压覆块段所在的资源储量估算图上实测数据和压覆块段所涉及的单工程,用基础报告中所确定的参数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计算的压覆块段厚度、品位、面积、体重、体积、矿石量、金属量等。未压覆块段比照压覆块段的方法来计算。
解释:
1、原有块段:
---为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块段。
2、整个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估算:
---如整个压覆块段未采矿,则直接用原有块段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如整个压覆块段有储量年报确定的采矿采空区,则用储量年报中该原有块段分割的未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如整个压覆块段有市县出具证明的采矿采空区,则应扣除该采空区的采损资源储量,其压覆资源储量的估算参见分割的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
3、分割的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 ①原有块段的分割: 断面法时:
---块段断面:在断面图上可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也可被市县出具证明的采空区分割。根据原有的块段边界线的分割的界线,划出分割的压覆块段和未压覆块段的圈闭线,在断面图上测得断面面积。如评估区分割面在两断面之间,则未分割的断面用原有的断面面积。
---断面间的距离: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上,根据两断面线位置,在图上测得。如评估区分割面在两断面之间,则根据两断面线和分割线的位置,分别测得两断面线到分割线的距离。
投影法时:
---块段投影面积:在投影图上可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也可被市县出具证明的采空区分割。根据原有的块段边界线的分割的界线,划出分割的压覆块段和未压覆块段的圈闭线,并在投影图上测得块段投影面积。
②单工程厚度和平均品位
用原基础报告时该单工程矿体的厚度和平均品位; ③块段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 断面法时:
---第一步计算块段断面平均品位,用涉及到该断面块段上的单工程,用单工程品位与单工程厚度加权求得;
---第二步计算块段平均品位,用两断面上的块段断面平均品位与断面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投影法时:
---块段平均厚度用涉及到该投影块段上的单工程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块段平均品位用涉及到该投影块段上的单工程品位与单工程厚度的加权平均值;
④块段体重:
---为基础报告中资源储量估算时所采用的体重值。 ⑤块段体积 断面法时:
---根据断面间的距离和两断面面积大小采用不用的计算公式求得; 投影法时:
---为投影块段的面积与块段平均厚度的积; ⑥块段矿石量
16
---为块段体积与块段体重的积; ⑦块段金属量(组分量)
---为块段矿石量与块段金属(或组分)平均品位的积;
2、平差计算
当分割计算的压覆块段和未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之和与原有块段的资源储量有误差时,则需进行平差计算。
方法是以原有块段的资源储量为标准,将分割计算的分割的压覆块段和分割的未压覆块段资源储量进行平差,得出平差后和分割的压覆块段和分割的未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
解释:
1、平差前,应检查分割计算的资源储量(分割的压覆块段与未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之和)与原有块段的资源储量(分割前的原有块段资源储量)之间误差的合理性,当误差超过15%时,应重新分割计算。
2、平差计算公式:
---Q平压= Q割压*Q原/(Q割压+Q割余) ---Q平余= Q割余*Q原/(Q割压+Q割余) Q原:为原有块段的资源储量
Q割压、Q割余:分别为原有块段分割计算的压覆块段和未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 Q平压、Q平余:分别为平差后分割的压覆块段和分割的未压覆块段资源储量
五、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结果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矿区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石量***千吨,金属量1***吨,金属量2***吨,金属量2***吨,等等。详见表3-**。
表3-*** ***矿区压覆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矿体号 压覆块段号 111b 合计 122b 333 111b+122b+333 类型编码 估算结果(kt、t) 矿石量 金属1 金属2 金属3
第二节 矿业权或矿产地名称(第二个)
…………
17
等等
第五章 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
解释:
---如建设项目压覆了重要矿产资源,经避让、最优调整后,不可避免的还需压覆矿产地范围内的重要矿产资源,则需编制本章。
第一节 建设项目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情况
叙述建设项目压覆的矿产地范围内的重要矿产资源情况,包括压覆的矿产地名称、矿产地位置、压覆重叠面积、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等。
第二节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不可避免性论证
一、项目选址方案对比分析及现选址方案最优化论证
针对建设项目评估区位置与矿产地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项目的各种选址方案的对比分析,论证现选址方案为最优选址方案。
二、项目设计方案对比分析及现设计方案最优化论证
针对建设项目评估区位置与矿产地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项目的各种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论证现设计方案为最优设计方案。
第三节 建设项目必要性论证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1、叙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述。
2、通过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对比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所产生的损失,并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说明该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作用,进一步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1、简述建设项目压覆矿业权情况、建设单位与矿业权人签订的协议情况、以及矿业权人是否放弃矿业权与评估区重叠压覆范围等。
2、简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地内的资源储量情况、压覆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市县是否出具同意压覆该矿产地的证明等(江西省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探矿权比照矿产地执行)。
3、简述建设项目是否压覆了矿产地内的重要矿产资源。如压覆了矿产地内的重要矿产资源,则简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压覆量,简述报告对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作出的必然性论证结论,并确定本次报告的评估类别。
4、其他需说明的结论和建议等。
解释:
评估类别:
---压覆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为一类;
---压覆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砂石粘土第三类矿种除外),为二类; ---其他的为三类。
19
Ⅱ 报告附图及作图要点
一、报告附图的一般要求
(一)报告附图的总体布局
1、图框:
---外框线:实线(型1、黑色1、宽0.8毫米)。
---中间间隔:宽10毫米。为坐标网数字注释层。注释字为:色黑,高宽3毫米。 ---内框线:实线(型1、黑色1,宽0.2毫米)。 2、主体图: ---坐标网线:实线(型1、黑色1,宽0.2毫米),平面图坐标网线间隔为100×100毫米,所有图件坐标系要一致。
---作图范围和作图内容要求见后 3、图名及比例尺:
---图名一般放在图框外的上部,也可放在图框内作图范围空白处的左上部或右上部。
---比例尺放在图名的下面。 4、图例:
---一般放在图框外的右边,也可放在图框内作图范围空白处的左下部或右下部。 -----地形图:参照正式出版的1:1万标准图幅地形图的图例; -----地质图:参照正式出版的1:5万标准图幅区域地质图的图例,也可参照《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99)。
5、图属附表:
---放在图框内的作图范围空白处中。 6、图属附图:
---一般放在图框外的下部,也可放在图框内作图范围空白处中。 图主体、图例、表格的注释:高宽 不得小于3毫米。
(二)报告附图的编号原则
附图编号为:附图1-0-1
①第一个数字为矿区编号:0=全区,1=第一个矿区,2=第二个矿区,等等。 ②第二个数字为图类:1=地形地质图,2=移动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3=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结果平面投影图,4=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投影图(地质块段法),5=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断面法)。
③第三个数字为整个附图的顺序号。1、2、3、等等。
20
二、报告附图的作图要点
附图0-1-1: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一、作图条件、范围、图名及比例尺
1、作图条件
---需编写压覆矿产评估报告的建设项目,需作此图。 2、作图范围:
---包括查询区及查询区周边50--200米范围。 3、图名:
---“****建设项目查询区地形地质矿产图”
---图幅面积小的,可作成一张图;图幅面积大的,可分幅作图。 4、比例尺:
---一般为1:1万。面积小的可用1:5千或1:2千。面积特别大的可用1:2.5万或1:5万。
二、坐标系、坐标网及资料来源
1、坐标系:
---一般为2000坐标系,也可用80或54坐标系,但需附拟建区拐点坐标对照表。 ---要求在图幅底部图框线下的右边,注释该图所用的坐标系。 2、坐标网:
---坐标网图上间距为100×100毫米。
---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X,数值取千米、百米整数值或千米、百米整数值的倍数。
3、地形地质矿产资料来源: ①地形资料来源:
---为正式出版1:1万标准图幅地形图(建设用地面积特别大的可用正式出版的1:5万标准图幅地形图)。
②地质资料来源:
---有正式出版1:5万地质图的区域用1:5万地质图,没有正式出版1:5万地质图的区域,用正式出版的1:20万地质图来填补。
③矿产资料来源:
---有正式出版1:5万矿产图的区域用1:5万矿产图,没有正式出版1:5万矿产图的区域,用正式出版的1:20万矿产图来填补。
4、拟建区、矿业权范围边界线、以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资料来源: ①建设项目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资料来源:
---来自建设项目的项目批文或任务书或项目设计书所附的坐标。 ②矿业权和矿产地权属边界线拐点坐标资料来源:
---矿业权和矿产地权属边界线拐点坐标资料来自县、市、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查询资料;
③矿业权和矿产地资源储量分布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资料来源:
21
---矿业权和矿产地内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资料来自县、市、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查询资料。
三、地形地质内容作图要求:
1、地形内容要求: ---①地形等高线:
-----手曲线:一般为裼色实线。
-------1:2千~1:5千为2~10米。1:1万~1:5万为10~50米。 -----计曲线:一般为深裼色较粗实线。
-------每5根手曲线设1根计曲线,并标注高程值。 ---②高程值标注:
-----高地点和低地点:位置点子图为:黑色的圆点,标注该点的标高。 -----山峰:位置点子图为黑色的尖三角形,标注山峰名称及标高。 ---③水系线及水域边界线:为蓝色的实线,标注水系名。
-----水域:为浅蓝色的区,标注水域名(如湖泊名、水库名等)。 ---④建筑及居民点:
-----按建筑和居民住房的实际大小上图,标注建筑和居民点名称。 ---⑤线性道路:按实际位置及规定的线型上图。
-----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小路等。 ---⑥行政区域界线等:按实际位置及规定的线型上图。 -----有国界、省界、市界、县界、乡界等。 ---⑦其他需上图的地理内容。
---⑧在底部图框线下的左边标注地形底图的资料来源。 2、地质内容要求: ---①地质界线:
-----断层或断裂:黑色的粗实线。 -----侵入界线:黑色的实线。 -----整合界线:深灰色的实线。
-----假整合界线:深灰色的虚实双线。 -----不整合界线:深灰色的点实双线。 -----推测地质界线:深灰色的虚线。 ---②地质单元:
-----地层、火山岩及变质岩单元:时代+岩组; -----岩浆岩单元:岩性+时代。
---③在底部图框线下的左边标注地质底图的资料来源。 3、矿产内容要求:
---①突出与矿产有关地质单元或岩石类型。
---②矿业权或矿产地内的矿产内容用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代替;
---③矿业权或矿产地外的矿产内容参照1:5万(或1:20万)矿产图上的矿产内容上图。
四、矿业权(或矿产地)内容作图要求
1、矿业权(或矿产地)权属边界线,根据县、市、省查询的坐标上图。
---①探矿权边界线:一般用蓝色的虚线表示。并标注探矿权名称、勘查矿种等。
22
---②采矿权边界线:一般用蓝色的实线表示。并标注采矿权名称、开采矿种、开采方式(露天非爆破采矿、露天爆破采矿或地下采矿)等。
---③矿产地边界线:一般用蓝色的点断线表示。并标注矿产地名称、勘查矿种等。
2、矿业权(或矿产地)内的资源储量分布范围边界线,根据县、市、省查询的坐标上图。其资源储量范围需作网格花纹的区。
---砂石粘土等第三类矿产的采矿权,其采矿权范围即为资源储量分布范围。
五、压覆矿产评估内容作图要求:
1、拟建区边界线:一般用红色的实线表示,并标注。
---根据建设项目批文(或任务书或项目设计书)所附的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
-----有些线性工程只附中心线坐标时,则根据线性工程的中心线坐标上图,并标注基面宽度,或用基面宽度作出拟建区边界线。
2、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一般用紫色的一点一断线表示,并标注。
---根据建设项目拟建工程的法律法规条文 所规定的各类建筑物法定的安全距离,确的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具体作法为:
-----以拟建区边界线为起点,向外扩该建筑物的法定安全距离,画出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有的线性工程以中心线为起点,向两侧外扩该线性工程的法定安全距离,画出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如铁路是以铁路中心线向两侧外扩1000米,作为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3、查询区边界线:一般用紫色的虚线表示,并标注。
---一般是以拟建区边界线 外扩500米 画一条衡量线,当此线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时,用此线;当此线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时,用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也可简单的以拟建区边界线 外扩1000米,作为查询区边界线。
4、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一般用紫色的二点一断线表示,并标注。
---当某个矿区资源储量分布在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外时,则应确定这个矿区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①当该矿区资源储量为露天非爆破采矿时,不画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②当该矿区资源储量为露天爆破采矿时,以拟建区边界线为起点,外扩300米,画出该矿区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③当该矿区资源储量为地下采矿时,该矿区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应为该矿区所作的“矿区地形地质图”上所确定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并将其上到本图上。
---当某个矿区“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上的移动线不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矿体相交,则这个矿区不作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可将这个“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作为本图的图属附图,附在本图的图框内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或图框外的底部。并将这个“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的剖面线上到本图上。
5、评估区边界线:一般用红色的虚线表示,并标注。
---①无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的地段,以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为评估区边界线;
---②如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则以法定安全范
23
围边界线为评估区边界线;
---③如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超过了法定评估范围边界线,则以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为评估区边界线。
附图1-1-2:矿区地形地质图
一、作图条件、范围、图名及比例尺
1、作图条件
---评估区与矿区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重叠压覆,则需作此图。 ---矿区为探矿权、采矿权或矿产地的统称,一般一个矿区一张图。
---如本矿区“矿区地形地质图”内容简单,其内容可在本次报告所作附图“查询区地形地质图”上表示,则可不此图,将此图的内容合并加作在“查询区地形地质图”上。
2、作图范围:
---评估区与矿区的重叠范围,应包含最近的拟建区边界线。 3、图名:
---“****矿区地形地质图”。
------“****矿区”为探矿权或采矿权或矿产地名称。
---如此图合并加作在“查询区地形地质图”上,应在“查询区地形地质图”的图名后用括号加“含****矿区地形地质图”这几个字,
4、比例尺:
---与该矿区资源储量报告的原有的附图“地形地质图”一致。一般为1:2千。 ---与“查询区地形地质图”合并的,应与“查询区地形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二、坐标系、坐标网及资料来源
1、坐标系
---一般为80坐标系,也可用2000或54坐标系。
---要求在图幅底部图框线下的右边,注释该图所用的坐标系。 2、坐标网:
---坐标网图上间距为100×100毫米。
---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X,数值取百米整数值或百米整数值倍数。 3、资料来源:
---①矿区权属边界线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的资料来源:
---矿业权权属边界线:来自该矿业权许可证所附的权属拐点坐标;
-----矿业权内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来自该矿业权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
---矿产地权属边界线及矿产地内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来自该矿产地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资源储量报告;
----如该矿产地未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则来自上表依据的那份资源储量报告。
---②地形地质资料来源:
-----矿区权属边界线范围内的:来自上述的矿区资源储量报告的原有附图“地
24
形地质图”。
-----矿区权属范围外的:来自本次报告所作的“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③拟建区、查询区及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资料来源:
---拟建区边界线:来自建设项目的项目批文或任务书或项目设计书所附的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
---查询区边界线:来自本次报告所作的“查询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查询区边界线拐点坐标;
---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来自本次报告所作的“查询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
三、地形地质、探矿工程、剖面线及矿体作图要求
1、地形地质、探矿工程、剖面线及矿体内容:
---在矿区权属范围内的,与该权属的资源储量报告的原有附图“地形地质图”的内容一致;
---在矿区权属范围外的,则用本此报告所作的附图 “查询区地形地质图”的同位置内容来填补。
---如需用“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来画出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则将“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的剖面线画到图上,并标注剖面线号。
---突出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探矿工程及编号。
---突出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断面线及编号(当为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 ---突出矿体在地表的出露或揭露位置。
2、矿区权属范围内的本图内容与本次报告所作附图“查询区地形地质图” 同位置内容的扣合关系:
---如本图与同位置的“查询区地形地质图”内容(主要为地形地质内容)不一致时,应首先需查明原因:
-----如位置准确,产生不同原因是因比例尺不同或测图时间不同所产生误差,则用本图的内容来修正“查询区地形地质图”的内容;
-----如产生不一致的因为是位置不准或坐标系未校准造成的错误,则应重新确定位置和重新校准坐标系,然后再作本图。
四、矿区权属边界线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作图要求:
1、矿区权属边界线:
---如矿区为探矿权,则按该探矿权的勘查许可证上的权属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并检校“查询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该探矿权权属边界线是否有偏差。
---或如矿区为采矿权,则按该采矿权的开采许可证上的权属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并检校“查询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该采矿权权属边界线是否有偏差。
---或如矿区为矿产地,则按该矿产地的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矿区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
2、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
---如矿区为探矿权,则按该探矿权的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上图。
---或如矿区为采矿权,则按该采矿权的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上图。
25
---或如矿区为矿产地,则按该矿产地的资源储量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拐点坐标上图,并检校“查询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该矿产地的资源储量分布范围是否有偏差。
五、压覆矿产评估作图要求:
1、拟建区边界线:一般用红色的实线表示,并标注。
---根据建设项目批文(或任务书或项目设计书)所附的拟建区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
-----有些线性工程只附中心线坐标时,则根据线性工程的中心线坐标上图,并标注基面宽度,或用基面宽度作出拟建区边界线。
2、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一般用紫色的一点一断线表示,并标注。
---用本此报告所作的附图“查询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
3、查询区边界线:一般用紫色的虚线表示,并标注。
---用本此报告所作的附图“查询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查询区边界线拐点坐标上图。
4、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一般用紫色的二点一断线表示,并标注。 ---①露天爆破采矿时,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的确定:
-----用本此报告所作的附图“查询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的拐点坐标上图。
-----也可以在本图中,以拟建区边界线外扩300米,作为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来检验“查询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是否有偏差。
---②地下采矿时,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的确定:
-----根据本图确定的“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的剖面线位置,做出该剖面线的剖面图;该剖面线的确定方法详见“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作图要点的“剖面线选择要求”这部分内容。
-----在“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上,画出移动线,根据移动线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的矿体最远交点,确定移动影响安全距离(如移动线不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的矿体相交,则不作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然后根据各条“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上的最远交点,并将这些最远交点反投到本图上;
-----在本图中,连接这些最远交点,根据采矿影响安全距离的变化趋势,画出采矿影响安全范围边界线。
5、评估区边界线:一般用红色的虚线表示,并标注。
---无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的地段,以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为评估区边界线; ---如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则以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为评估区边界线;
---如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超过了法定评估范围边界线,则以采矿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为评估区边界线。
26
附图1-2-3: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
一、作图条件、范围、图名及比例尺
1、作图条件
---查询区与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外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重叠的矿业权和矿产地,其资源储量又需地下采矿的,需作此图。
2、作图范围:
---从拟建区边界线到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外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一般不超过查询区范围边界线。
3、图名:
---“****矿区****线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 ------“****矿区”为探矿权或采矿权或矿产地名称。 ----------“****线”为剖面线编号。 4、比例尺:
---与矿区地形地质图一致。一般为1:2千。
---如用矿区原有的勘探线剖面图代替此图,则比例尺与原有的剖面图一致。
二、坐标系、坐标网及资料来源
1、坐标系
---一般为80坐标系,也可用2000或54坐标系。
---要求在图幅底部图框线下的右边,注释该图所用的坐标系。 2、坐标网:
---坐标网图上间距为100×100~142毫米。 ---横线为标高线,图上间隔100毫米,纵线为X或Y平面坐标线,图上间隔100~142毫米。数值取百米整数值或百米整数值的倍数。
3、资料来源:
---本次报告所作的“矿区地形地质图”。
---矿业权(或矿产地)资源储量报告的原有附图: ------- “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资源储量估算”等。
三、剖面线选择要求
1、剖面线选择要求:
---剖面线的选择应在本报告所作的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上,根据拟建区及拟建区边界线、矿区矿体分布位置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以及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探矿工程位置来综合分析来确定,并将选择确定好的剖面线上到“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并编上剖面线号。
---剖面线的方向应垂直拟建区建筑用地范围的总体走向,或垂直拟建区边界线。 ---剖面线的选择需有代表性,以多切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探矿工程为原则。 ---如资源储量报告原有的附图“勘探线剖面图”的剖面线方向与拟建区总体走向近垂直或与拟建区范围边界线的近垂直,则可用原有的附图“勘探线剖面图”作为“矿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确定剖面图”的底图。
2、剖面线的条数:
27
---在能确定移动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的前提下,应尽量少作剖面,用最少的剖面来解决问题。
---如最终确定的移动安全距离未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范围(或移动线不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矿体相交),可作一张最具代表性的剖面图,来说明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范围的资源储量不需要进入评估区进行压矿评估;
---如最终确定的移动安全距离超过法定安全范围范围,则需作两张或两张上的代表性剖面图,来确定地下采矿移动影响安全距离边界线。
四、地形线、探矿工程、地质及矿体内容要求
1、如以资源储量报告原有的附图“勘探线剖面图”作底图的: ---①底图范围内的:
-----地形线及地形线上地质及矿体内容与原有的“勘探线剖面图”一致。 -----探矿工程位置及掏空区边界线,编录线及编录的地质内容、采样内容、矿体及矿体块段内容与“勘探线剖面图”一致。
---②底图范围外的:
-----地形线及地形线上地质及矿体内容,用本此报告所作的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的图切内容来填补。③
2、如为新作剖面图:
---①地形线及地形线上地质及矿体内容:
-----根据本次报告所作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该条剖面的剖面线,将剖面图切的地形线及地形线上的地质及矿体内容上到图上;在地形线两端标出剖面线的方位角;
---②探矿工程内容:
-----将剖面切到的或剖面附近涉及到的探矿工程位置、掏空区边界线及编录线上到剖面图上(在剖面上的为实线,在剖面附近的为虚线),并标注探矿工程编号;。
-----将编录线上编录的地质内容(松散层及松散层岩性、岩层(地层和岩浆岩)及岩性、断层及构造岩岩性等)上到图上;
-----将编录线上的采样样品位置及样号,矿体及矿体厚度品位上到图上; ---③地质体及界线、矿体及矿体块段边界线:
-----根据资源储量报告原有附图“地形地质图”和“勘探线剖面图”连接的地质体界线,连接出本剖面的地质体界线(松散层、地层、岩浆岩界线、断层及断裂界线等)并标注地质体(松散层、地层、岩浆岩的代号,断层及断裂编号等)代号或编号。
-----根据资源储量报告原有附图“地形地质图”和“勘探线剖面图”上的矿体资料,准确本剖面能切到的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及矿体块段边界线上到图上,并标注矿体及矿体块段编号。
3、需特别突出的内容:
---突出与确定移动角有关的岩石及岩石组合内容,即与确定松散层、软质岩、半坚硬岩、坚硬岩及厚度有关的地质体岩性及层厚内容;
---突出原有的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探矿工程及编号。 ---突出矿体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并标上原矿体编号。
五、压覆矿产评估作图要求:
1、拟建区边界线:
---根据本次报告所作的“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拟建区边界线与该剖面线的交
28
点,在该剖面图上准确标出拟建区边界线位置,并注释。
2、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
---根据本次报告所作的“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与该剖面线的交点,在该剖面图上准确标出法定安全范围边界线位置,并注释。
六、移动线确定及作图要求
1、移动线的确定:
---从地形线上的拟建区边界线位置点出发,按遇到的松散层和各类岩层所确定的移动角,画出通过该松散层和各岩石层的移动线,直到与该剖面上的最深最远的矿体块段边界线相交,注释移动线。
---确定移动线与矿体块段边界线的最远交点,将该交点到拟建区边界线的平面距离称为移动影响安全距离。
七、移动角的确定方法
1、松散层移动角的确定:
---松散层移动角φ值与松散层厚度以及含水性等因素有关,结合江西地区松散层的厚度和含水性的实际情况,建议松散层移动角φ值取值见表1。
表1 不同条件下松散层移动角φ值
松散层厚度(m) ≤15 15~40 40~60 ≤60 松散层移动角φ值取值(°) 松散层忽略不计,压矿范围计算时直接按下伏岩层移动角计算 45 50 55 2、岩层移动角的确定:
岩层移动角通常又分为岩层走向移动角δ、岩层上山移动角γ和岩层下山移动角β。
---①岩层走向移动角δ的取值
-----根据各个矿区的对岩石的编录记录,我们大致划分了软质岩、半坚硬岩和坚硬岩这三类覆岩类型,并分别给出了这三类覆岩类型的岩层走向移动角δ的取值范围,见表2。
表2 不同覆岩类型的走向移动角取值范围
覆岩类型 第一类 类型名称 软质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 走向移动角的 取值范围(°) 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55-65 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砂第二类 半坚硬岩 65-76 岩(钙质、硅质、铁质)等 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第三类 坚硬岩 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76-83 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注:各类型岩组取值时,均一、无层理、结构致密的岩浆岩、硅质的沉积岩和块状变质岩取大值,厚层多薄层少的沉积岩、变质岩取中值,泥质的沉积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等取小值。覆岩岩层中薄层、互层较多时,应降级处理,移动角适当减小。
29
---②岩层上山移动角γ取值
-----为岩层走向移动角δ,即γ=δ。 ---③岩层下山移动角β取值为:
β=δ-kα(当计算值小于松散层最大移动角55度时,取55度) α为岩层下山倾角;
k 为系数,与上覆岩层的岩石质量指标RQD值有关,取值见表3。
表3 不同岩石质量指标RQD类型的k值范围 岩石质量指标RQD(%) >80 65-80 50-65 35-50 20-35 <20 K值的取值范围 0.75-0.8 0.7-0.75 0.65-0.7 0.6-0.65 0.55-0.6 0.5-0.55
30
附图1-3-4: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
一、作图条件、范围、图名及比例尺
1、作图条件:
---评估区与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重叠压覆的矿区,则需作此图。
---如本图矿体块段少而简单,其内容能在“矿区地形地质图”表示清楚,则将本图的内容加作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将本图与“矿区地形地质图”合并成一张图。
2、作图范围:
---评估区与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压覆重叠范围,应包含压覆块段分割的未压覆块段。
3、图名:
---“****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 ------“****矿区”为探矿权或采矿权或矿产地名称。
---如本图的内容合并加作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则在“矿区地形地质图”的图名后加上“含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这几个字。
4、比例尺:
---与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一致。复杂的可放大,简单的可缩小,比例尺一般为1:2000。
二、坐标系、坐标网及资料来源
1、坐标系
---一般为80坐标系,也可用2000或54坐标系。
---要求在图幅底部图框线下的右边,注释该图所用的坐标系。 2、坐标网:
---坐标网图上间距为100×100毫米。
---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X,数值取百米整数值或百米整数值的倍数。 3、资料来源:
---本报告所作的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等。
三、作图方法及作图内容要求
1、以本报告所作的该矿区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保留:
---勘探线及编号;
---矿区权属边界线及注释; ---拟建区边界线及注释; ---评估区边界线及注释。
2、根据“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投影图或断面图)”的内容,增加: ---矿体边界线及矿体编号:原报告圈定的该矿体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投影边界线,并标注该矿体原有的矿体编号。
---块段边界线及块段编号:原报告在原有矿体中划分的该块段范围的投影边界线,并标注该块段原有的块段编号。
31
3、根据评估区边界线分割的块段位置,确定块段的压覆性质并编号:
---压覆块段:以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为分割线,将评估区范围内的块段称为压覆块段断面,分两类:
-----①整个压覆块段:在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全部重叠压覆的块段,编号一般为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ZY。
-----②分割的压覆块段:在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分割或被采空区边界分割,并在评估区内的那部分块段,编号一般为在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FY。
---未压覆块段:以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为分割线,将评估区范围外的块段称为未压覆块段。分两类:
-----①分割的未压覆块段:在未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并在评估区外的那部分块段,编号一般为在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FW。
-----②整个未压覆块段:在未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全部在评估区外的块段,编号与原有块段编号一致。
---采空块段:在压覆块段中,被采空区边界线分割的那部分块段称为采空块段,编号一般为压覆块段编号后加字母CK。
4、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矿体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投影有重叠,则:
---同一个矿体中的所有块段范围投影边界线及块段注释用同一种颜色表示,不同的矿体用不同颜色表示,以便在重叠区可将它们区分开来。
四、压覆块段资源储量标注及图属附表要求
1、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标注:
---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标注格式为:{块段编号/类型编码、块段矿石量/(块段金属量1、金属量2、***)}。
---标注在该块段的投影范围内,或用指示线标注在该块段附近的空白处。 ---只标注整个压覆块段和分割的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结果,其他块段不标注资源储量结果。
2、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的数据来源:
---整个压覆块段:为《矿区资源储量报告》中的该块段原有的估算好的资源储量结果。
---分割的压覆块段:
①如为投影法估算资源储量,则来自本报告所作附图“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
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上的该分割的压覆块段在该图上标注的资源储量结果;
②如为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则为本图估算的资源储量结果,详见表1
表1 分割原有块段后,被分割的各块段资源储量分割平差估算表
计算结果(kt、t) 项目 类型编码 计算方法 矿石量 金属1 金属2 金属3 计算参数(t/m3、m3、m、m2、%) 两断体体面间重 积 距 断面 块段平均 断面1 分割计算 断面2 块段平32
断面面积 品品品位1 位2 位3 原有块段编号 分割的压覆块段编号
原有 均 分割的未压覆块段编号+采空块段编号 平差结果 分割计算 平差结果 -- 断面1 断面2 块段平均 注:放在图框内的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 填表说明:
①断面1、断面2上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品位:来自该块段两端断面在“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上的标注的该两端断面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平均品位。
②块段平均品位:为断面品位对断面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③两断面间距:根据该块段两端剖面的位置在本图上实际测得.
④体积:根据分割块段两断面面积、两断面间距,以及在本图上所确定的该块段几何形态,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求得。
⑤体重:为“矿区资源储量报告”中原有的确定值。
⑥原有块段的数值:为“矿区资源储量报告”中该块段原有的计算或估算值。
6、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本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见表2。
表2 ****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一览表 矿体号 压覆块段号 类型编码 111b 合计 122b 333 111b+122b+333 估算结果(kt、t) 矿石量 金属1 金属2 金属3 注:放在图框内的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 数据来源:本图中压覆块段标注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33
附图1-4-5: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一、作图条件、范围、图名及比例尺
1、作图条件:
---评估区与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重叠压覆的矿区,其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为投影法(即地质块段法)的,则需作此图。
---一般是一个矿体一张图。
---如矿区原有的“资源储量估算投影图”为平面投影图,且被压覆的矿体少而又简单,能将本图的作图内容,表示在“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上,则将本图与“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合并成一张图。
2、作图范围:
---评估区与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压覆重叠范围,应包含压覆块段分割的未压覆块段。
3、图名:
---“****矿区****矿体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矿区”为探矿权或采矿权或矿产地名称。 ----------“****矿体”为压覆矿体的原矿体编号。
---如本图与“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合并为一张图,则需在“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平面投影图”的图名后用括号加“含****矿体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这几个字。
4、比例尺:
---与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附图“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的比例尺一致。
二、坐标系、坐标网及资料来源
1、坐标系
---一般为80坐标系,也可用2000或54坐标系。
---要求在图幅底部图框线下的右边,注释该图所用的坐标系。 2、坐标网:
---水平投影图:坐标网图上间隔为100×100毫米。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X,数值取百米整数值或百米整数值的倍数。
---垂直纵投影图:坐标网图上间距为100×100~142毫米。横线为标高线,图上间隔100毫米,纵线为X或Y平面坐标线,图上间隔100~142毫米。数值取百米整数值或百米整数值的倍数。
3、资料来源:
---①“资源储量估算图”底图资料来源:为《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的附图“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矿区资源储量报告》要求:
-----如为矿业权,则为该矿业权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
-----或如为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上表资源储量矿产地,则为该矿产地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资源储量报告;
-----或如为未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上表资源储量矿产地,则为上表依
34
据的那份资源储量报告。
---②矿区权属边界线、拟建区边界线、评估区边界线资料来源:
-----为本报告所作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这些边界线的拐点坐标。 ---③采空区边界线:
-----以矿山储量年报所确定的采空区为准的,采空区来源为矿山历年经评审备案的储量年报(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后的),所确定的采空区边界线;
-----以证明的采空区为准的(证明由当地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应为储量年报后(或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后)矿山所采的采空区边界线。
三、作图方法及作图内容要求
1、以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的附图“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为底图;突出:
---勘探线及编号。 ---探矿工程及编号;
-----探矿工程见矿位置及编号,并标注该见矿矿体的厚度品位(即单工程矿体厚度品位),标注格式为:{矿体厚度/(矿体平均金属品位1、金属品位2、***)}。
---矿体及编号:为原有矿体圈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线及矿体编号; -----矿体被断层切断的位置及矿体的断层边界线,并标注该断层编号; -----矿体在地表的出露位置(有实际露头的为实线,推断的为虚线);如为垂直纵投影图,应在矿体地表出露线的两端标注垂直纵投影图的剖面方位角。
---块段及编号:为原有块段划定的块段边界线及原有块段编号。 2、增加评估区、采空区等边界线: ---①评估区边界线;
-----水平投影图时,将“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评估区边界线准确上到本图上。 -----垂直纵投影图时,将“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评估区边界线的垂直投影面与矿体顶底板的交线,准确投影该垂直纵投影图上,取范围大的投影线作为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一般是一条折线。
---②采空区边界线:
-----将矿山历年储量年报和县市部门证明的采空区边界线准确上到本图上。 ---③其他边界线(如作图范围内含有矿区权属边界线或拟建区边界线):
-----参照评估区边界线的作图法,将“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矿区权属边界线、拟建区边界线等,准确地投影到本图上,并标注。
3、根据评估区边界线分割的块段位置,确定块段的压覆性质并编号:
---压覆块段:以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为分割线,将评估区范围内的块段称为压覆块段断面,分两类:
-----①整个压覆块段:在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全部重叠压覆的块段,编号一般为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ZY。
-----②分割的压覆块段:在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分割或被采空区边界分割,并在评估区内的那部分块段,编号一般为在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FY。
---未压覆块段:以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为分割线,将评估区范围外的块段称为未压覆块段。分两类:
-----①分割的未压覆块段:在未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并在评估区外的那部分块段,编号一般为在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FW。
-----②整个未压覆块段:在未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全部在评估区外的块段,
35
编号与原有块段编号一致。
---采空块段:在压覆块段中,被采空区边界线分割的那部分块段称为采空块段,编号一般为压覆块段编号后加字母CK。
---将压覆块段、未压覆块、采空块段用不同颜色或花纹区分开来。
四、压覆块段资源储量标注及图属附表要求
1、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标注:
---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标注格式为:{块段编号/类型编码、块段矿石量/(块段金属量1、金属量2、***)}。
---标注在该块段的投影范围内,或用指示线标注在该块段附近的空白处。 ---只标注整个压覆块段和分割的压覆块段的资源储量结果,其他块段不标注资源储量结果。
2、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的数据来源:
---整个压覆块段:为《矿区资源储量报告》中的该块段原有的估算好的资源储量结果。
---分割的压覆块段:来自本图原有块段被分割后,分割的各压覆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详见表1。
表1 原有块段被分割后,被分割的各块段 资源储量分割平差估算表 项目 原有块段号 分割的压覆块段号 分割的未压覆块段号 分割计算 平差计算 分割计算 平差计算 原有 类型编码 计算方法 块段资源储量(kt、t) 矿石量 金属1 金属2 金属3 体重 块段矿体参数(t/m3、m2、m、%) 面积 厚度 品位1 品位2 品位3 注:放在图框内的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 填表说明:
①体重:来自“矿区资源储量报告”中确定的体重值。
②块段矿体参数中的面积、厚度、品位:来自本图中的表2。
3、原有块段分割后,被分割的各块段矿体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详见表2:
表2 原有块段分割后,被分割的各块段 矿体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项目 原有块段号
块段面积(m2) 单工程号 块段平均 厚度 36
矿体厚度品位(m、%) 品位1 品位2 品位3 分割的压覆块段号 块段平均 分割的未压覆块段号+采空块段编号 块段平均 注:放在图框内的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 填表说明: ①块段面积:
---原有块段面积:为该块段在原报告附图“资源储量估算投影图”或附表上原有的数值; ---被分割的压覆块段面积:该块段在本图上的实测值;
---被分割的未压覆块段面积+采空块段面积:为两块段在本图上的实测值之和;
②单工程矿体厚度品位(探矿工程揭露该矿体的位置、该位置经采样确定的矿体的厚度和品位):为该单工程在原报告附图“资源储量估算投影图”或附表上原有的数值;
③块段矿体平均厚度、平均品位:
---原有块段矿体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为该块段在原报告附图“资源储量估算投影图”或附表上原有的数值;
---分割的各块段矿体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用该分割块段上涉及到的所有单工程,该块段矿体的平均厚度为单工程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该块段矿体的平均品位为单工程矿体品位对厚度的加权平均值;
-----在本表中分别计算“分割的压覆块段”和“分割的未压覆块段+采空块段”的矿体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
4、本图矿体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本图中的矿体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详见表3:
表3 ****矿体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一览表 矿体号 压覆块段号 类型编码 111b 合计 122b 333 111b+122b+333 估算结果(kt、t) 矿石量 金属1 金属2 金属3 注:放在图框内的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 数据来源:本图中压覆块段标注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37
附图1-5-6:矿区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
一、作图条件、范围、图名及比例尺
1、作图条件:
---评估区与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重叠压覆的矿区,其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为断面法的,则需作此图。
---一般是一条剖面一张图。 2、作图范围:
---评估区与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压覆重叠范围,应包含压覆矿体块段分割的未压覆块段。
3、图名:
---“****矿区****线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 ------“****矿区”为探矿权或采矿权或矿产地名称。 ----------“****线”为该剖面线的编号。 4、比例尺:
---与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附图“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致。
二、坐标系、坐标网及资料来源
1、坐标系
---一般为80坐标系,也可用2000或54坐标系。
---要求在图幅底部图框线下的右边,注释该图所用的坐标系。 2、坐标网:
---坐标网图上间距为100×100~142毫米。 ---横线为标高线,图上间隔100毫米,纵线为X或Y平面坐标线,图上间隔100~142毫米。数值取百米整数值或百米整数值的倍数。
3、资料来源:
---①“资源储量估算图”底图资料来源:为《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的附图“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
---《矿区资源储量报告》要求:
-----如为矿业权,则为该矿业权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
-----或如为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上表资源储量矿产地,则为该矿产地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资源储量报告;
-----或如为未经评审备案(或储委审批)的上表资源储量矿产地,则为上表那份资源储量报告。
---②矿区权属边界线、拟建区边界线、评估区边界线资料来源:
-----为本报告所作附图“矿区地形地质图”所确定的这些边界线的拐点坐标。 ---③采空区边界线:
-----以矿山储量年报所确定的采空区为准的,采空区来源为矿山历年经评审备案的储量年报(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后的),所确定的采空区边界线;
-----以证明的采空区为准的(证明由当地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应为储量年报后(或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后)矿山所采的采空区边界线。
38
三、作图方法及作图内容要求
1、以《矿区资源储量报告》原有的附图“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为底图,突出: ---地表地形线两端的剖面方位角。 ---探矿工程及编号;
-----探矿工程上的样品位置及编号。
---探矿工程上的矿体揭露位置及该矿体厚度品位(即单工程矿体厚度品位):标注格式为:{矿体厚度/(矿体平均金属品位1、金属品位2、***)}。
---圈定的矿体边界线及矿体编号。 ---圈定的块段边界线及块段编号。 2、增加评估区、采空区等边界线: ---①评估区边界线;
-----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评估区边界线与该剖面线在地表的交点为起点,向下作垂直线,作为本图的评估区范围边界线,并标注。
---②采空区边界线:
-----将矿山历年储量年报和县市部门证明的采空区边界线上到本图上。 ---③其他边界线(如作图范围内含有矿区权属边界线或拟建区边界线):
-----参照评估区边界线的作图法,将“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的矿区权属边界线、拟建区边界线等,上到本图上,并标注。
3、根据评估区边界线分割的块段位置,确定块段的压覆性质
---压覆块段:以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为分割线,将评估区范围内的块段称为压覆块段断面,分两类:
-----①整个压覆块段:在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全部重叠压覆的块段,编号一般为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ZY。
-----②分割的压覆块段:在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分割或被采空区边界分割,并在评估区内的那部分块段,编号一般为在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FY。
---未压覆块段:以评估区范围边界线为分割线,将评估区范围外的块段称为未压覆块段。分两类:
-----①分割的未压覆块段:在未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被评估区边界线分割,并在评估区外的那部分块段,编号一般为在原有块段编号后加字母FW。
-----②整个未压覆块段:在未压覆块段中,原有块段全部在评估区外的块段,编号与原有块段编号一致。
---采空块段:在压覆块段中,被采空区边界线分割的那部分块段称为采空块段,编号一般为压覆块段编号后加字母CK。
---将压覆块段、未压覆块、采空块段用不同颜色或花纹区分开来。 4、参与分割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的断面标注计算参数的要求
---断面参数标注格式为:{前视块段编号/后视块段编号、断面面积/(断面平均品位金属1、金属2、***)}。
---需标注的断面条件:在断面的前视块段或后视块段中,有分割块段(分割的压覆块段、分割的未压覆块段或采空块段)出现时,需标注。
---断面参数的数据来源,分为:
---①未被分割断面:该断面的原有断面未被评估区边界线或采空区边界线分割,则标注该断面原有的断面面积、断面平均品位;
---②被分割的断面,该断面的原有断面被评估区边界线或采空区边界线分割,则用分割后各分割断面所涉及的原有单工程矿体位置及厚度品位,分别计算出被分割
39
的各分割断面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平均品位,计算方法见表1。
表1 原有断面被分割后,被分割的各断面面积及各断面平均品位计算表
剖面号 矿体编号 断面编号 项目 原有断面 断面面积(m2) 断面上的单工程矿体厚度及品位(m、%) 单工程号 原计算值 厚度 品位1 品位2 品位3 被分割的压覆断面 断面平均 被分割的 未压覆断面+采空断面 断面平均 注:放在图框内的空白处,或图框外的左右两侧。
填表说明: ①断面面积:
---原有断面面积:为原报告在原有图件上的实测值; ---被分割的压覆断面面积:该断面为本图的实测值;
---被分割的未压覆断面面积+采空断面面积:为两断面在本图实测值的和; ②断面上单工程(编号、厚度、品位1、品位2、***):
---为原报告原有的该单工程,可查阅到该单工程的编号、厚度品位等; ③断面平均品位:
---原有断面平均品位:为原报告原有的在该断面上的所有单工程矿体品位对厚度的加权平均值,在原报告上可查阅到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值;
---分割断面平均品位:为在该分割断面上的涉及到单工程矿体品位对厚度的加权平均值;在本表中计算被分割的压覆断面及“分割的未压覆断面+采空断面”的平均品位值;
④断面编号:横线上填该断面的前视块段编号,横线下填该断面的后视块段编号; ⑤矿体编号:为该断面所属的矿体编号; ⑥剖面编号:为该断面所在的剖面编号
40
Ⅲ报告附件及要求
一、全区附件
0-1、建设项目批准(备案)等文件(复印件,加盖项目单位公章) 0-2、建设单位(及用地报批单位)承接该建设项目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承担的建设单位公章)
0-3、编制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委托书或合同书(原件) 0-4、编制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资料真实性承诺书(原件) 0-5、建设项目查询区与矿区(探矿权、采矿权、矿产地)在县、市、省重叠查询的查询证明材料(原件)
二、各矿区附件
(每个矿区都需有一套:) 1-1、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复印件)
1-2、建设用地单位与矿业权人签订的补偿协议或互保协议(原件) 1-3、如压覆了该矿区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并压覆了资源储量,则附该矿区最近一次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备案的评审意见、文字、附图、附表)及该资源储量报告后历年的经评审备案的矿山储量年报
1-4、如压覆了矿产地的资源储量,县、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压覆该资源储量的意见(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的探矿权比照矿产地执行)
41
Ⅳ相关附件模板
一、互保安全协议书模板
协 议 书
甲方: 乙方:
因甲方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的评估范围(以下简称评估范围)与经有关部门授权乙方拥有的采(探)矿权:××××(证号:××××,有效期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范围重叠,重叠面积 km2。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在实施的××××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及工程运行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乙方对评估范围与矿权的重叠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
2、乙方对评估范围与矿权的重叠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进行生产活动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建设及运行。
本协议一式伍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县、市国土(矿产)资源局各一份,省自然资源厅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42
二、补偿意向协议书模板
××××建设项目用地压矿补偿意向协议书
甲方: 乙方:
因甲方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可能压覆经有关部门授权乙方拥有的采(探)矿权:××××(证号:××××,有效期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为支持项目建设,乙方同意放弃采(探)矿权的压覆部分,双方就压覆部分的补偿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同意对压覆乙方的采(探)矿权予以补偿,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赣府厅字[2013]15号)确定具体补偿费用;具体补偿协议可另行签订。
2、若甲方未按相关协议补偿乙方,乙方有依法追究的权利。 3、如甲方建设项目施工未压覆乙方采(探)矿权,本协议无效。
本协议一式伍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县、市国土(矿产)资源局各一份,省自然资源厅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43
三、查询函模板
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查询函
省自然资源厅: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37号)和《江西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审核规定》(赣国土资发[2002]23号)等文件的要求,(项目
用地单位 )委托我单位对XXXXXXXXX项目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进
行查询或评估,并委托我单位将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报送贵厅审核备案。
XXXXXX项目用地位置:
XXXXXX项目查询区范围为建设用地外扩 米。 拟建区、查询区坐标见附表1、附表2。 请贵厅协助查询为感。
(项目编制单位 )
年 月 日
44
附表1 拟建区拐点坐标(主管建设项目的单位确定) 项目给定坐标 拐点编号 1 2 3 … 面积(km2) (标明坐标系) X … Y … 查询需用坐标 (标明坐标系) X … Y … …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
附表2 查询区拐点坐标(根据拟建区由编制单位确定) 项目给定坐标 拐点编号 1 2 3 … 面积(km2) (标明坐标系) X … Y … 查询需用坐标 (标明坐标系) X … Y … 地理坐标 经度 … 纬度 …
45
四、委托书
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委 托 书
XXX(项目编制单位):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37号)和《江西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审核规定》(赣国土资发[2002]23号)等文件的要求,现委托贵单位对XXXXXXXXX项目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进行查询或评估,并委托贵单位将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报送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备案。
XXXXXX项目用地位置及面积: 拟建区坐标及面积见附表1。
委托单位:(项目用地单位 )
年 月 日
46
附表1 拟建区主要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 1 2 3 … 面积(km2) 54直角坐标 X … Y … 80直角坐标 X … Y … 80地理坐标 经度 … 纬度 …
47
五、压覆矿产地意见模板
关于×××(项目名称)建设用地压覆×××(矿产地名称)
的意见
省自然资源厅:
根据×××批复(建设项目主管机关的批文或任务书),×××(项目名称)由×××单位建设,该项目建设用地评估区压覆×××(矿产地名称)。为支持项目建设,我局同意×××(项目名称)建设用地压覆×××(矿产地名称),请省厅按相关规定办理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手续。
年 月 日
48
六、压矿报告评审意见模板
×××(项目名称)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评审意
见
(前言) 受×××委托,×××(报告编制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名称)建设用地进行了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并提交了《×××(项目名称)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年××月××日,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所提交的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意见如下: 一、建设项目由来、建设单位及内容
(拟建项目由来和工程所在位置、性质、内容、构成、设计标准、拟建工程量等,以及拟建用地面积、投资规模、范围坐标等) 该项目由×××批复(建设项目主管机关的批文或任务书),×××单位建设,位于××市××县××乡镇××村,起点×××,经×××,终点×××,路线全长×××km,所新建(改建)工程,按×××标准建设,设计时速××km/h,路基宽度××m,路面宽××m。沿线有大桥××座、中桥×××座,占地面积×××km2(拟建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附件1),投资规模×××万元。
二、查询区的确定及地质概况
(查询区的确定及范围,建设项目所在地出露的地层、主要断裂构造和主要岩浆岩的情况。)
49
本次查询区范围为拟建区边界线外扩××m的区域,面积××km2。在查询区范围为×××地貌,地表出露有×××;断裂构造×××;地表主要出露有×××岩。
三、评估区的确定及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评估区的确定及范围,简述评估区压覆探矿权、采矿权、矿产地的数量。) 根据×××保护(管理)条例(条例名称及编号)或规程规范(规范名称及编号)的有关规定,本次评估范围为拟建区边界线外扩×××m的区域(涉及地表爆破采矿的区域评估范围为拟建区边界线外扩爆破安全距离300m,涉及到地下采矿的区域评估范围为拟建区边界线外扩移动安全距离×××m),面积××km2(拐点坐标见附件2),评估范围及确定方法符合有关要求;评估区范围压覆探矿权××处、采矿权××处、矿产地××处。
四、评估区压覆探矿权情况(逐一简述)
1、评估区范围内与×××探矿权重叠,重叠面积×××平方千米(重叠范围拐点坐标见附件3),压覆资源储量××××××千吨,建设单位与探矿权人签署了压矿意向补偿协议书,探矿权人同意放弃压覆范围。
2、……(压覆第二个探矿权的情况) 五、评估区压覆采矿权情况(逐一简述)
1、评估区范围内与×××采矿权重叠,重叠面积×××平方千米(重叠范围拐点坐标见附件4),压覆资源储量××××××千吨,建设单位与采矿权人签署了压矿意向补偿协议书,采矿权人同意放弃压覆范围。
2、……(压覆第二个采矿权的情况) 六、评估区压覆矿产地情况(逐一简述)
1、评估区范围内与×××(矿产地)重叠,重叠面积×××平方千米(重
50
叠范围拐点坐标见附件5),压覆资源储量××××××千吨,×××县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同意压覆的意见。
2、……(压覆第二个矿产地的情况) 七、结论
评估报告文字较简练,图件较规范;报告内容符合自然资源部及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的有关规定。
专家组认为 ×××(项目名称)评估区压覆探矿权××处,压覆资源储量××××××千吨,压覆采矿权××处,压覆资源储量××××××千吨,压覆矿产地××处,压覆资源储量××××××千吨,评估类型为××类,同意报告通过评审。
年 月 日
51
附表1 拟建区拐点坐标(主管建设项目的单位确定)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面积(km)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附表2 评估区拐点坐标(编制单位确定)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面积(km)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附表3 ×××探矿权与评估区重叠范围拐点坐标(编制单位确定)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面积(km)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附表4 ×××采矿权与评估区重叠范围拐点坐标(编制单位确定) 项目 拐点号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面积(km) 2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附表5 ×××矿区与评估区重叠范围拐点坐标(编制单位确定) 项目 平面范围坐标 (坐标系)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52
拐点号 X 1234567.12 Y 12345678.12 面积(km) 2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