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2022-12-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政,策解读 准,健全劳动标准体系,使保护劳动者 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 权益有具体依据;第二,要健全劳动关 提出了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通 系协调机制,依托三方机制协调处理集 过优惠政策和就业服务扶持劳动者自 体协商争议,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 谋职业、自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 建活动;第三,要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 主创业,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 促进就业要提供就业援助。就业援 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者收入水 助是政府制定各类特殊扶持政策、多渠 平,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第四,要 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提供有针对性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 的援助措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再 解仲裁,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就业的一项制度。一部分劳动者由于身 促进就业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公 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 共就业服务是通过职业指导、职业介 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或者连续失业一 绍、职业培训和失业保障来帮助劳动者 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需要政府给予 特别是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的劳动力市 特殊帮扶。《规划》要求加强对困难群体 场政策,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稳定劳动 的就业援助,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力市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 《规划》针对公共就业服务不能满足需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要的现实,提出,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对 促进就业需要稳定就业、减少失 劳动者的免费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 业。《规划》提出,一要积极预防和有效 6 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专项就 调控各种失业风险,包括结构调整、重 《规划》吹响了政府促进就业 业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用工信 大灾害及遇到危机情况下可能出现的 的号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各项 息、就业信息、招聘信息、行业成本信 失业风险,保持就业稳定并将失业控制 工作的指南,是促进就业各项工作 息、薪酬信息等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体系 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二要完善失业保障 的指针。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实 建设,更好地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 体系,将失业人员组织到相应的就业培 施,创新工作,更好地保障和改善 促进就业要抓好关键的就业增长 训、指导、服务、援助等就业准备活动 民生。促进“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 点.即市场需求大、但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缩短失业人员失业周期,分散失业 上一个新台阶。 的新产业。一是家庭服务业。随着生活 风险。 水平提高、家庭核心化、社会老龄化、家 促进就业还要统筹做好城乡、地 务劳动社会化,我国家庭服务业迅速发 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政府还要健全 展起来,现有的产业发展水平远远不能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 满足需求。《规划》为此专门提出加大政 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加快人力资源 策扶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 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 训,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制 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身份分 定相应的劳动用工政策及劳动标准,加 割,推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 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二是人力 市场运行机制,为劳动者灵活就业、流 资源服务业。近年来,随着社会专业化 动就业或转换工作岗位提供支持,增强 分工的发展,社会对人事代理、人才推 就业的稳定性。特别是注意充分发挥工 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 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作 务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些专门以人力资 用,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和稳 源进行开发配置为内容的人力资源服 定就业的积极性。 务业不但满足了企业的需要,也很好地 《规划》吹响了政府促进就业的号 满足了一部分劳动者的需要,成为一种 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各项工作的指 新的经济形式。为此,《规划》提出要以 南,是促进就业各项工作的指针。各地 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 方、各部门要认真实施,创新工作,更好 点,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十二五”时期 促进就业要着力扶持创业,促进以 就业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最根本的就业促 (作者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进制度、机制、政策、措施,是就业之源。 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为此,《规划》一方面从创业扶持政策、 (转自《中国发展观察》) 2012年第o4期/总第258期 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