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谈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高校职责的策略

试谈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高校职责的策略

2020-05-0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试谈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高校职责的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所开展工作的借鉴,结合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范围,从多方面出发,对高校如何全面履行促进就业工作的职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职责

我国目前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相比,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则相对滞后,人口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这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校如何发挥其职责,开展好就业指导工作,更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合理定位,准确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让大学生能选择最能发挥其个人才能的职业,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摆在我们高校面前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模式的特点

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大学毕业生从原来被动地“分配”变为主动地进入就业市场“择业”,学校由原来被动分配毕业生变为主动开拓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由原来被动地接收毕业生变为自主选择。在这种就业模式、就业政策整体变迁的过程中,高校职能也发生着转变,随着大学生就业新形势的出现,这是特殊国情下,人们对于高校职责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导作用的一种期待。

笔者认为在诸多原因中,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产品”,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尚未能有效履行其应履行的职责,造成其“产品”质量较差而不能满足市场真正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非常重要原因。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的竞争优势除文凭外主要由其就业能力决定,不同的职业对就业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其涵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其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很多方面,这些要求高校能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传授给学生进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足够多的、随时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具备程序高低决定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2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职责缺失的现状

当前形势下,就业管理引导需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引领,在就业管理理念方,高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存在被动性,缺乏主动性。也就是说,就业管理的各项工作被动应付的多,积极主动的少。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高校的就业信息,大部分是通过用人单位主动提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处有专门的人员将这些信息通知到相关院系或专业,如果是普遍性的招聘信息,就通过校内网页进行通知。但是,这种就业信息获取的范围和渠道非常窄,只能提

供非常少量的就业信息,这显然不能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当然,有时学生处也会将一些网站的招聘信息转载,供学生参考,有时也会将省内外其他城市的专场招聘会信息以各种方式公布。

例如,学生处可以通过校内网站载体,以论坛、博客、QQ群等方式,打造一个载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都上传自己掌握的有用招聘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学生都会进行信息保留,以防止其他人与自己竞争,这实际上是个宣传和引导的问题,大家放眼全国范围内去看,全国一年有600多万的毕业生与自己竞争,难道就害怕校内的这3000多个校友吗?实践证明,越是资源共享充分的学校,其就业率越高。如果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下,大家既可以节约苦苦搜寻应聘信息的时间,又可以相互交流,增进应聘技巧,同时,又能增强校友的感情,形成一种凝聚力,这是一个“多赢”的选择。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创新想法,在具体的就业管理工作中,需要和可以创新的地方还非常多。

3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高校职责的策略

3.1树立全新的就业管理引导理念

高校加强就业管理引导,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以先进的、科学的思想引导管理建设,概括来讲,主要做到“三全”新理念。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理念,即学生工作的宗旨或者是根本指导思想。换句话说,就是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指导就业工作。因为思想观念是先导,要创新必先创新工作理念,转换脑筋,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不实际的“高、空、虚”的工作理念中解放出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理念的创新。

3.2设计全程就业教育模式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几位代表都通过对人从不同阶段而将其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陈述,借此说明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种持续终身的活动。作为一种把学习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的思想,终身学习主张学习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不再是儿童或青少年特有的活动,成年人也要不断地学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容应对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因此,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时,必须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即在教育思想上、在教学内容上、在实践环节上、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都能为学生就业教育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3.3加强对高校监督,作好毕业生就业前期准备工作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它是一所大学中相对最稳定的因素之一,支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国外著名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无不如此,我国著名大学也不例

外。就中国的当代大学而一言,如果说己形成自己的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还不多,那么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过于统一,从而导致缺乏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我们已有很多愿意投身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家,但是还缺少卓越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现在我国很多大学对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多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化的布置工作性质的层次,很少在教育理念的特色方面下功夫。计划与高度集中体制下形成的“千校一面”的状况,随着市场体制的充分发育必将被打破。面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期待,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是大学在竞争中扩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开业. 教育过度与高校就业问题研究[J]. 高等教育,2003-9.

[2]刘结实. 当代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之研究[D].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