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进点后尽快修建生活和生产用房,解决好通讯、供水、供电问题,修建临时便道等,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了解当地风俗及水文、地形、气象条件.
2、技术准备
研究和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对,进行设计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建立工地试验室。
3、施工测量
施工前,按照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提供的资料,做好导线、中线的复测与恢复,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纵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并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测量人员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边沟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
4、原材料检测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材料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砂砾石料采用附近料场石料,并对其砂砾石料场的石料取有代表性的砂砾石样本进行试验检测,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试验项目,通过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等,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
第二节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土方开挖方法
按照施工开挖线挖掘机直接进行,局部植被清理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弃渣拉运至业主指定弃渣场,可利用料就近堆放用于堤坝的二次填筑,预留一定厚度在自上而下削坡,直达到设计要求。
2、开挖原则
①根据测量成果按照施工图开挖线、边坡坡度和断面尺寸进行开挖,严禁欠挖,超挖。
②对开挖施工中施工场地的水,应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予以排除。
③清基范围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
④清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
⑤对已完工的清基,必须及时清理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若出现不良地质地段,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并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
⑥施工期所有的土方开挖边坡面均应加以修整,使其处于安全状态.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边坡安全.
⑦总的开挖原则是自上而下。
第三节 堤坝填筑
1、料场 1.1料场复查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要以堤坝填筑为主,所选用填料根据现场勘察采用西汉水河道内砂砾土,此河砂砾级配均匀,含泥量适中,经过实验检测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等。
①填料的开采范围和数量; ②填场开采区有效开采层厚度; ③填料场地的开采、装运条件; ④料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2料场的防洪与排水措施
本工程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资料可知,河道水量大,地下水较高,填料开挖在水面进行,运输难度较大,由于本工程开挖点多面广,本工程采用改移河道的措施。料场的防洪措施就近利用清基料沿取料区外围填筑压实,做必要的防护。
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沿基坑环向开挖一条宽2m的排水支沟,沟底高程低于开挖基坑高程0.5m,将集水排至位于基础坑北端的一条排水总沟内,这条排水沟的沟底高程比开挖基坑底高程低1。0m,并在东北角设置集水坑,集中将水用水泵排出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布置应根据取料情况分层分段布置。排水设备的配置根据现场渗透水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1.3取土质量控制
砂砾土料除严格控制杂物、废弃料外,对于取土应严格控制含水率,对于含水率过大部分,应进行必要的晾晒措施,便于施工质量控制及填料的充分利用.
2、填筑方案
为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互相干扰,填筑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砂砾土填筑主要采用机械施工,人工配合修整边坡的方式施工.为保证填体培厚料与原填体的紧密接触,在基础面上沿轴线开挖台阶(台阶宽度100cm以上),以使新填料与坝面接触密实。填筑由100HP推土机平料,RVT400型振动碾进退错距法压实,边角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坡面填筑采用8T斜坡振动碾压实,填筑料开采由2m3挖掘机和ZL50装载机联合作业装料,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作业面采用进占法卸料。
填筑机械设备配置
填筑配备2台2m3反铲挖掘机,2台ZL50B装载机、5辆20T自卸汽车、1台100HP推土机、1台RVT400型振动碾完全满足施工填筑强度。
2.1施工放样
进场后组织专业测量人员对所需回填段进行测量放样,将回填前实测地形和回填放样剖面图保存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其内容包括:
①布设施工控制网.
②回填前的地形测量和放样。
③为保证符合设计回填轮廊的准确性而进行测量、放样. ④为核算工程量和支付而进行的测量. ⑤为提供竣工资料而进行的测量. 2。2填筑原则
①填筑工作应按施工详图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填筑线、坡度、尺寸施工。
②填筑施工时,不危及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或施工安全,亦不得危及相邻的有关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③按图纸所示的边线和坡度进行填筑,填筑高程应在施工详图规定的高程上为沉降预留超高。暴露表面的坡度应清理得平整顺直。填筑料铺至坝边时,应在设计连续边外侧填一定余量:人工铺料为10cm,最终形成的填筑边线与设计所示的边线之间不允许出现欠填.
2.3基础准备
①所有的基础应根据设计要求作相应处理,在基础准备未得到监理工程师的验收签证之前不得进行填筑施工.
②将要进行填筑的旱地基础表面应充分平整,以便于碾压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应根据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洒水、干燥或刨毛处理,表面以下10cm之浅层应当刨松并与将要填料的第一层填料一道进行压实.
2。4填前碾压试验
①实验说明
基础验收完成后,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实验段,其次制订碾压实验方案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②试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在试验堤段进行碾压试验结果,确定出正确的碾压方法和能满足压实度的压实设备类型,同时确定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最优碾压含水量等参数,以指导填筑施工.
③摊铺整平
基础验收合格后,采用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平料整平,控制摊铺厚度。经测定高程后,在最佳水含量时根据试验方案,采用规定型号的振动碾压实。
④施工检测
按检测频率测定压实后提防高程,并按规定填表,直至试验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⑤试验总结
通过试验段不同机械组合,计算,整理在不同松铺厚度,压实度不小于90%、93%、95%时,不同组合机械的最少压实次数,确定最佳压实范围;
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确定经济的压实参数,如铺层厚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掺水量等,通过试验,整理、绘制如下关系曲线,总结出最佳压实参数及配套机械,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坝体填筑的依据。
a 以铺层厚H为参数,绘制压实沉降值h与碾压遍数N的关系曲线. b以铺层厚H为参数,绘制干密度γd与碾压遍数N的关系曲线。 c 经过计算,绘制孔隙率n与碾压遍数N的关系曲线。
d 绘制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压实密度与掺水量的关系曲线。 2.5堤坝填筑施工 坝面施工流水作业示意图: 进占方向
备用合格面 振动碾压区 洒水区 铺料整平区 待铺料的合格面
(1)填筑作业
① 基础面起伏不平时,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向高处逐层填筑,不得顺坡填筑。
② 根据实验确定的摊铺厚度分层铺筑砂砾石进行填筑,其误差不宜超过层厚的10%.
③ 作业面分层统一铺料、统一碾压,并配合人员整平,以免出现界沟.
④ 为保证边坡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铺料时每侧超出设计断面20~30cm。
⑤ 已铺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要洒水湿润,新层铺料时,对压光层面做刨毛处理,已填筑层表面因故出现疏松层时,进行复压处理。
⑥ 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要及时处理,检验合格后在铺填新料.
⑦ 填筑料含水量较高时,作翻晒处理合格后再上坝. (2) 压实作业
① 土体压实按堤防体断面平层均匀填筑上升,填筑不留接坡;填筑时,填筑各段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过压。
② 碾压机械行走方向要平行于轴线,其行走速度不超过2KM/h。 ③ 振动碾压作业时,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接宽度大于10cm. ④ 土料与岸坡结合部位,与岸坡结合2m宽度范围内平行岸坡方向碾压,不宜压实的边角部位应减薄铺料厚度用轻型振动碾压实。
(3) 接缝处理 ①接缝处理
施工段衔接部位施工,用汽车卸料及推土机平料时,大粒径石料容易集中;碾压机械不容易靠近堤肩,为了保证堤体与原坡接合填筑带碾压密实度,特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a 在靠近堤肩一定宽度内减薄层厚,计划减为坝面铺料层厚的1/2;
b 在结合部位至少2m宽度内填筑粒径小于20cm的石料; c 如填料分离较严重时,根据石料的空隙率另外添加一定数量的细料,用水冲填;
d 采用轻型振动碾靠近岸坡直接夯实。 ②堤坝填料接缝处理
分期分段填筑时,在堤坝内形成了接缝,由于接缝处坡面临空,压实机械距坡面边缘留有0。5—1。5m的安全距离,坡面上存在一定厚度的松散料;接缝处理采用留台法,即在先期铺料层,预留1—1。5m施工平台,后期铺筑料与先铺料坡面松散层接触后,振动碾骑缝碾压。
2。6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堤坝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测量放线
竣工验收 堤防修整 检测区段 密度检测 碾压区段 碾压夯实 不合格合格 场地清理 基底清理 填土区段 分层填筑 填料试验 平整区段 摊铺平整 层厚及平整度量测 2.7填筑雨季施工措施
① 掌握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在料场设置排水沟,并随时检查、清除、疏通,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以防土料含水量过大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② 进入雨季后,及时收听当地的气象预报,以便在降雨前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并适当调整施工方案,减少降雨对施工造成的直接影响.
③ 雨季铺筑时,尽量缩短施工坝段长度,加强各工序的衔接。 ④ 雨季施工注意用电设施及施工机具的安全,配电箱及电缆的布设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露天设置的电器设备,要增设遮盖物,并避免在下雨时进行带电作业。
⑤ 下雨无法进行正常施工时,组织和安排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的教育学习,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2.8填筑质量控制措施
① 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测量放线,控制好高程和轴线。 ② 铺料时每侧超出设计断面20~30cm,保证边坡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③ 控制摊铺厚度,松铺厚度严格按照现场碾压实验所确定的厚度,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
④ 振动碾碾压时,碾迹应重叠,以免漏压.
⑤ 每层填筑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取样数量自检时控制在填筑量每100m3—150m3取样1个,抽检量可为自检量的1/3,但至少应有3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