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对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治疗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支气管扩张的中医辩证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治疗临床分析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结论: 熟悉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的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33-01
支气管扩张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造成痰液潴留、反复感染、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末支扩张与吻合而形成血管瘤等病变。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主要特征。
1.中医病因
火热、痰湿、瘀血是支气管扩张的常见致病原因。病邪的侵入与机体正气不足相关,因此本病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的病性特点。 1.1 肺脾素虚
先天禀赋不足,肺脾两虚是发生本病的根源。肺脾两虚,易感外邪,又祛邪无力,遂致外邪反复入侵,迁延日久而成本病。 1.2 外邪袭肺
外邪侵袭是导致本病的外因。外邪以风寒、风热、疫毒之邪为主,邪蕴于肺,化热生火,灼伤肺络,煎熬肺津,而出现咯血、脓痰的症状。 1.3 情志不遂
以郁怒伤肝为主要因素。情志不和,郁怒伤肝,逆气化火,上逆犯肺,灼伤肺络而成咯血、咳嗽。 1.4 虚火伤肺
久病伤阴,或外邪袭肺,耗伤肺阴,虚火内生,灼伤肺络而成本病。 1.5 瘀血阻肺
以上几种病因致病日久未愈,均可导致肺气阻塞,血行滞涩,稠粘成瘀,而致瘀血阻肺,加重病情。 2.中医病机
支气管扩张属肺系病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火热、痰湿、瘀血是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本病的形成常与幼年或体虚之时肺部感受外邪侵袭(如患流感、麻疹、百日咳)有关。其病虽愈而正气受伤,致使痰湿深伏于肺。若再遇外邪侵入,或肝火犯肺,引动内伏之痰湿,导致肺气上逆,而每见咳嗽、吐脓痰等症候;热伤肺络,血溢脉外则见咯血或痰中带血;久病人络,或离经之血留滞不散,形成瘀血,又成为致病因素。本病自邪热犯肺到形成肺络损伤,是慢性渐进过程,病程缓慢。以本虚标实,虚实兼夹为病理特点,即肺脾两虚为本,外邪侵袭为标,肺脏本虚贯穿病程始末。本病初起主脏属肺,渐可累及肝脾,日久累及心肾。肺络损伤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外邪或他脏邪热再度伤络,形成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病变趋势。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经久不愈,正气更加耗伤,故在晚期易见变证叠起,出现喘促(肾不纳气)、虚劳(阴血阳气亏虚)等病证。 3.辨证分型治疗
3.1 痰热蕴肺: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千金苇茎汤和桔梗汤加减。方中芦茅根、黄芩、鱼腥草,银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泻肺治痈;冬瓜仁、生薏仁,桃仁,祛脓排痰、清热利湿、化瘀活血;沙参、石斛、桔梗、杏仁、百部、枇杷叶、甘草,润肺清热、宣肺止咳化痰。如咳吐脓痰量多,伴发热便秘者,可于上方中加鲜竹沥、紫花地丁、大黄,加强清热解毒、化痰排脓的作用;伴咯血者,酌情选加大黄炭、地榆、茜草,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在上方中加用生黄芪,有益气扶正、托毒排脓的功效,故无论是否有正虚存在,均宜重用之。
3.2 火热伤肺: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黛蛤散加味。方中青黛、黄芩、丹皮、栀子,清肝泻热凉血;海浮石、海蛤粉、桑白皮、紫菀、桔梗、甘草,敛肺化痰止咳;生地、大黄、生侧柏、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血;当归,养血化瘀。如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白前;热盛痰多者,选加瓜蒌、鱼腥草、竹沥、银花。
3.3 阴虚火旺: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血,化痰止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百合、麦冬、贝母,润肺生津,化痰止咳;生地、元参、知母,滋阴清热润肺;黄芩、白芨、白芍、旱莲草,清热凉血止血;阿胶、花蕊石,滋阴养血。甘草,调和诸药,也有止咳化痰作用。如阴伤潮热者,加地骨皮、白薇各10g,加强滋阴清热除烦的药效;如咯血量多,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者,为气随血脱的危重证候,应使患者安卧,急以独参汤益气固脱,并酌情进行中西医结合紧急抢救。
3.4 肺气不足:治法:补益肺气,润肺止咳。
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方中太子参、沙参,益气养肺;麦冬、玉竹、百合,滋阴润肺止咳;五味子、川贝、陈皮、服苓、甘草,敛肺止咳化痰;当归、阿胶,滋阴养血,兼有止咳作用。如气虚明显,可酌情选用党参、人参或生黄芪,加强益气养肺的作用。饮食疗法 在支气管扩张急性期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趋于消失时,辅以饮食疗法,有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的作用。(1)人参粥:人参粉或片3g,粳米100g,加适量清水,武火烧沸,文火熬熟,另取冰糖少许熬汁,加入粥中。用于气虚懒言、动则气喘,少气懒言者,经常食用,有益元气,振精神的作用。(2)归参炖母鸡:当归、党参各15g,母鸡1只,生姜、葱、黄酒、食盐适量,将以上斛放入去毛净膛的鸡腹内,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将砂锅置武火烧沸,移文火炖熬,肉熟即成。用于气血两亏,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者,经常食用有益气养血、补虚扶正的功用。。
【参考文献】
[1]王媛媛.中医措施干预支气管扩张症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陈沁,支气管扩张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09). [3]陈君峰,宋康.宋康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思路和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9(05). [4]范世彤,宫晓燕.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7(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