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
(3)国家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1)定义
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调控来实现。 (3)宏观经济调控过程
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引导,促使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社会经济总体协调有序进行的过程。
(4)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政企分开,综观全局,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管理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3)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4)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的,是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基本目标。 ① 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② 经济结构: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5)国际收支平衡
2、不同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项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国家要完成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必须使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同时实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国家对各项宏观调控目标的侧重点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3、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1)直接调控
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而不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的宏观调控。 (2)间接调控
国家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
(3)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4、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 (3)法律调控手段; (4)行政调控手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
一、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1、市场营销学
(1)性质:市场营销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2)性质:市场营销学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它不仅是一门微观管理学科,更是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艺术。
(3)研究对象: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 (4)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从销售方的角度出发,研究在将其产品或服务销售到顾客手里的全过程中,如何使产品或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价格合理、购买便利,从而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 2、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1)需要、欲望和需求 ① 需要
需要是指人们在想要达成某一目的时感觉到某种匮缺的状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各种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② 欲望
当人们有了特定的要求并期望获得满足的时候,需要就变成欲望。
欲望是指人们为满足某一特定需要所采取的形式。 通常以能够满足需要的实物对人们的欲望进行描述。 ③ 需求
人们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而能用来实现欲望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当这种有限的资源能够换来可以实现欲望的产品的时候,欲望便成了需求。
需求是指有购买能力支持的欲望,它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④ 需求的产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人们基本的要求构成需要; 需要在被期望获得满足时变成欲望;
欲望在有购买力支撑的时候,需求便形成了。 (2)产品
需要、欲望和需求是顾客的愿望,而产品是销售一方的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任何可以满足顾客上述愿望的东西,包括实物产品、服务、信息、场所、人员、组织、事件、体验等等。 (3)顾客认知价值与满意程度
① 顾客认知价值
是产品或者服务给顾客带来的全部利益与他为此所需要付出的全部成本之差,或者说是所得与所付之差。 这里的利益是指顾客感知到的利益。 顾客认知价值=顾客总利益—顾客总成本 企业提高顾客认知价值的有效途径:
提高产品在质量、性能、服务、人员和形象等方面给顾客带来的好处; 降低顾客在购物过程中付出的货币、时间、体力和精神等方面的成本。 ② 顾客满意程度
顾客满意程度取决于顾客对某项产品所感知到的效用或利益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结果。
影响顾客期望的几个方面:自己以往的购买的经验、其他顾客的评价、营销者的介绍与承诺以及竞争产品的情况。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努力正确设定顾客的期望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满意度——期望标准、期望值变化、忠诚度。 企业要在顾客满意程度和企业利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4)交换和交易
① 交换: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交换是以某物作为回报和他人换取所需要的产品的行为。
② 交易:当交换的各方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一次交易就发生了。交易是成功的交换的度量单位和基本单位。 (5)市场 ① 市场的含义
最初的市场:人们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不再仅指具体的交换场所,而是泛指买卖双方实现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供给和需求。
② 市场营销学的市场: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
3、构成有效市场规模和容量的三个因素 (1)需要该产品的人数; (2)每个人对该产品的需求数量; (3)每个人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有效需求:对产品有购买意愿且有购买能力的人们的需求。
我国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行政许可的设定
(1)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创设新的行政许可。 (2)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3)上述所列事项 , 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
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