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4-01-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育纵横 139 ((戏剧之家 2018年第07期 总第271期 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范 薇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岁月中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然而,近代中 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遭到了剧烈冲击。同样遭受 到剧烈冲击的还有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国入在丧失了文化自信之后,曾一度对传统音乐持否定态度,将源自西 方的“新音乐”奉为经典,使得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遭受重创。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文;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39—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世界文化 传统文化濒临失传,我们更应当将注意力放在传统音乐 多样性的重要意义。2001年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世界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另一方面, 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3年通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缺少了对于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了解和开发。奥尔 国际公约》,2005年通过 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国 夫教学法的师资培训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使得奥尔 际文件)),国际公约的确立表明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 夫教学中的打击乐器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丰富多彩 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 的鼓乐艺术,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类创作性源泉永不枯竭的必要保障。因此,作为世界多 第二,重视人文性,忽略审美性。课程标准将音乐 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应当受到足够 课的基本性质定义为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并强调 的珍视和维护。此外,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传统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然而,在对待传统音乐上,实际教 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身份象征。 学往往变得人文重于审美。许多教育工作者将人文性作 其中,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 为第一要义,在教学实践中过多地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 以古琴艺术为例,我国的中小学生多数都对古琴略 其传承和发扬对塑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 音乐文化,将音乐变成了一种书面知识而非听觉艺术。 中小学的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通识音乐 知一二,他们能说出“高山流水”的典故,但是,对古 教育,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最具影响力。因而,也是保 琴音乐知之甚少。现如今的古装戏中,经常是以古琴为 障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本 画面,背景音乐却是古筝曲。文化知识的灌输固然重要, 文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但是违背了音乐学科特点,忽视了音乐的审美体验,必 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进行探究,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然会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诸多弊端。 和发扬寻找更为广泛的力量和道路。 一、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增进传统音乐 文化的教学 第一,对课程理念的解读存在误区。对世界多元音 第一,应当提高教师对传统音乐教学的专业能力。 乐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应当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音乐文 当今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中,仍存在着 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还尚未 重技轻艺和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在课程开设上,以和声、 上升到世界主流文化的地位,许多宝贵的音乐艺术形式、 曲式、复调和配器为主的西方音乐理论仍是教学的主导 音乐作品都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在维护世界音乐文化 内容,而在传统音乐学习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今后 多样性的艰巨任务当中,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是对本民 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音乐教育将中 心放在了世界多元文化上,尤其是在音乐实践环节。来 自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形式成为了许多学校音乐实践活 的教师培养和选用上,一方面,需要加强传统音乐知识 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招考当中, 也应当倾向于对传统音乐人才的吸纳。 第二,应当提高中小学音乐课本中传统音乐的占比。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指导,是教师在进行 一动和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 实际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确保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历史当中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形式,却没能在中小学当中 方面,音乐教材中应当更多地吸收传统音乐中的优秀 广泛应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作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民族 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国 传统音乐;另一方面,也应当重视对传统音乐的创新, 外音乐教学模式的盲目模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创作更多传统音乐风格、同时又能够符合中小学生审美 其音乐教育非常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目的是应对其 心理的音乐作品,让这些音乐作品进入到音乐课堂当中, 移民而造成的民族多样性。而对我国来说,本民族许多 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爱好。 作者简介:范薇(1 984--),女,汉族,山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范薇:论微课制作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地位 140 第三,重视对传统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是听觉艺 传统音乐中许多优秀的作品、理论都是当代音乐创 术,应当把对音乐的聆听设计为音乐课各种环节的核心。 作的源泉,也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优秀素材。同时, 实际教学不应当偏重对音乐作品历史背景、文化知识的 在中小学生当中开展传统音乐教学,提高青少年和儿童 介绍,而是应当把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内容。只 对传统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也 有当我们的青少年对传统音乐的审美体验逐渐增多、审 是至关重要的。传统音乐的表演与欣赏,不应当仅存在 美能力逐渐提高之后,我们的传统音乐才能逐渐注入鲜 于在专业人士圈内,而应该在全社会普及开来。只有我 活的血液,源源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第四,合理利用流行音乐素材,提高学生兴趣爱好。 的兴趣爱好。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流行音乐当中 国青少年和儿童真正接受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艺 术,将对传统音乐的听赏和实践融人到人生当中,才能 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易懂和广泛传播,更能引起中小学生 确保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确保我 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重新塑造。 也产生了许多以传统音乐文化为特色的优秀作品。如李 玉刚的 新贵妃醉酒)),其作为流行京剧音乐,较原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乐课的导入或拓展环节,可以增进一堂音乐课的审美性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和实践性。但在教授音乐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对其中的 【2](美)Bennett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I.熊蕾 的京剧唱段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用于一堂戏曲艺术音 文化层面进行正确解读,让学生们了解京剧中反串现象 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的历史、文化原因,而不能一味追捧这种反串艺术,误 导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第五,加强传统音乐的校本课程建设。我国传统音 乐文化种类繁多,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我们无法用音乐 [3】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4】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2009. 课本涵盖所有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但是可以开发地方特 展,利用更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确保我国传统音乐全面、 均衡地传承和发展。 (上接第138页) 【5】管建华.全球殖民时代与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中 【6】冯丈慈.近代中外音乐交流中的全盘西化问题[J】. 色的校本课程。重视地方特色的音乐校本课程建设和发 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定位[J1.中国音乐,2002(2). 中国音乐学,1997,(2):55.74. 仅仅把自己束缚在教室中去学习,他们或许更倾向于这个更 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我们是否真正具有发展它的权利呢?我 加自主、更具有选择权、更力【1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将 们是否具有享受它的自制力昵?传统的经验与方法不能合 微课不断完善,让它发挥优势,以后的微课将会占据更大的 弃,我们还是应该对微课进行研究探索与完善,将微课真正 教育市场。所以,让师范生学习微课的制作不仅有利于他们 的灵魂灌输给师范生,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将微 以后的就业,更有助于以后社会的发展。 课带给孩子们,让他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创新的天地。 四、微课存在的不足 (一)忽略教学设计。微课的出现让一些师范生迫不及 参考文献:待开始尝试,加上学校为了学生就业紧跟形势,也将教学重 …1黎家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 心放在当前流行的微课上,忽略了对教师最要的教学设计, 导致这些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制作不出真正的精品微课。 (二)技术不成熟。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大量精力投入到 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8):28—32. 微课的技术方面,因而,学生也只是比着去制作,并没有掌 教育,2013,(4):10—12. [2】姚满团.微课发展现状及其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价 [3】胡铁生.“徽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1,(10):63—67. 握真正的技术。微课算是一种教学资源,但是这种资源还需 电化教育研究,201要聚集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 [4】中国徽课网[EB/OL].2013 04.30.http://www. 教育教学工作。 cnweike.cn/. [5龚月莲.利用徽课教学训练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 5】可见微课的制作并不是简单向师范生展示一下制作流程,更 设计能力[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96—98. 不是为了就业将他们推进微课的热潮,完美的教学设计加上 【6]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 技术基础,再使用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才,能做好一个简 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7. 单的10分钟的微课,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作用,展示其优势。 [7]殷世东.论“徽课”在消解教师教育时空局限中的 五、总结与展望 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5—128. 微课确实具有它的显著优势,它将持续受到各部门的关注, 可以预见,微课的实践定将成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 在制作微课时,有些教师并没有很好地使用技术手段, [8]桂耀荣.徽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通化师范 学院学报,2013,(5):41—42. [9】叶大鹏.“微”时代之徽课发展意义与存在问题探 典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参考。 作为师范生,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是明智的。微课固然 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1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