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郭镇中心小学 李秀娟
教学目标:
1、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
2、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5、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打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世人都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谁能背诵一些有关春的诗句?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二) 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2、 今天,我们就用这“四步法”来学习古诗。
(三) 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1、 释诗题。
值———遇到。
《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叶绍翁到老朋友家的院子里去欣赏春天的景色,但是没有遇到主人。
2、 知诗人。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诗以七绝著称,有《四朝问见录》、《靖逸小集》。
3、 初读指导。
(1) 自渎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看图片,说说什么是木屐,什么是苍苔。(出示图片)
苍苔——长得非常繁茂的绿色的苔藓。
(2) 标出停顿的符号,有感情的读诗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 理解诗句的含义。
(1) 读诗句,交流难理解的词。(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怜:爱惜。
小扣:轻轻的敲门。
屐齿:木鞋底下的横木条。
(2) 深入体会:你觉得诗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怜”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苍苔”的爱惜。
“扣”不同于“敲”,写出了作者对园主人非常有礼貌。
“关不住”写出了红杏的勃勃生机。
(3) 说说诗句的意思。
莫非是(主人)怕木屐踩坏了他的青苔?我轻轻敲着柴门,却久久不见有人来开门。这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早已伸出了围墙外。
5、 悟诗情。
(1) 体会前两行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读诗的后两句,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3) 创设情景(看图画,听音乐)
假设你就是叶绍翁,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体会这种情感。
(4) 拓展:同学们,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让作者眼前一亮,他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园内的美景,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园内会是怎样的景色呢?
6、 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只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那种写法更好?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四) 配乐朗诵全诗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
2、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把它画下来。
板书设计 :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红杏→春色满园(喜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读”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探究,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但是,我在授课环节的过渡、衔接上还需要下功夫,使一节课能够完整地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自己也从中感受到授人之渔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