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游园不值》。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2、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谈话导入:
1、赛一赛: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反馈预习导学)
2、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3、我们课前作了预习,作者是谁呀?(叶绍翁)说说你对作者的了解。
(二)自由阅读、初感古诗:
1、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值,遇到。诗题意思: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2、自读全诗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请生读,齐读(要求:字正腔圆)
3、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就必须理解诗意。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都有哪些方法来帮助理解的?(①借助注释②查工具书③联系上下句④看插图⑤互相交流)(反馈预习导学4)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5分钟时间,用你熟悉的方法来弄清诗意,快快行动起来吧!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探寻“不值”原因
(1)找出印证“不值”的诗句。从哪一句诗可以看出没有遇见园主呢?
理解“柴扉”“扣”的意思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指导朗读(读出“轻轻”的感觉)
诗人如此久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久不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用诗句回答。
理解“苍苔”、“屐齿”“怜”
叶绍翁最初写这首诗的时候用的是“嫌”,代进去读一读,体会不同(用“怜”拉近与主人距离,说明不光主人爱惜,其实叶绍翁同样爱惜)
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的爱惜?(印)为什么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主人和诗人都如此爱惜这苍苔?(爱苍苔其实是爱春色)
(2)体会诗人此时心情(失落)(板书:失落)
再读诗的前两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的意思吗?(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2、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生读后两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
“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更显示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表现了什么(力量,生命)
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指导朗读,读出喜欢
同学们,这一枝出墙的红杏让诗人想到的其实是(春色满园)你觉得这墙内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交流)
师:是啊,其实墙内肯定春意盎然。
训练朗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生机)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吗?(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从这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吟诗,背诗。体验诗人情感。
1、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请你把这次游园的过程和心情写下来。(生写,交流)
2、是啊,诗人见这满园春色已然尽兴,何必苦求得见园主呢?
3、指导朗读全诗。诗人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由“扫兴”到“快慰”)假如你就是诗兴大发的大诗人叶绍翁,面对美景该怎样随口吟这首名诗呢?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男女生比赛读。
4、我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
(五)唱诗 体验情感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了解了诗人,读懂了诗句,还明白了古诗中蕴含着的哲理。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只有通过背诵这些如“红杏”般的古诗,在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
三、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怜
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