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LNG应急预案

LNG应急预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LNG气化站应急预案

一、紧急应变方案,内容应包括

1 基本情况:LNG气化站的地理位置,站内重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LNG气化站各区域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的物理、化学性质;危险源发生泄漏或火灾后对周围的人、设备、环境产生的影响。

2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及分布

1) LNG气化站各区域的安全(红外线周界、CCTV监控、可燃气体报警仪)、消防设施(干粉灭火器、泡沫发生器、火焰探测器、低温探测器、带架水枪、储罐喷淋)的数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 LNG气化站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低温手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消防战斗服、甲烷分析仪等)的数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制作LNG站消防布置图,安全、消防、个人防护设备台帐;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织人员及职责划分

根据公司应急抢险预案成立LNG站应急管理小组,应包括抢险组、警戒疏散组、泄漏检测组、联络报警组等,明确各级人员抢险职责,并应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补充。 4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建立LNG气化站紧急事故的汇报程序;建立通讯联络单,包括当地政府、消防、公安、安监、建设、交通、供电等部门、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港华投资等。 5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制定LNG气化站各区域发生火灾、泄漏、雷击、设备故障、厂房倒塌、炸弹恐吓等紧急事故时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6 人员紧急疏散及撤离

制定发生紧急事故时各区域人员紧急疏散的路线图、集合地点、负责人等。 7 危险区的隔离

发生紧急事故时,根据地理、天气情况划定危险区范围,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在危险区周围采用有限的措施隔离(交通管制等)。 8 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 在危险区四周,特别是下风向用甲烷分析仪(PPM级)进行检测,甲烷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

2) 组织抢险人员扑灭火灾,控制泄漏源;火灾影响LNG储罐时应采用喷淋进行降温隔热,LNG泄漏时使用泡沫发生器产生泡沫来覆盖以控制挥发速度;

3) 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影响程度及公司预案的响应程序,第一时间通知消防、公安等部门进行协助。

4) 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9 现场保护

10 应急救援保障 11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列举LNG气化站各区域可能发生的火灾、泄漏等事故,根据发生后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分成5级,1-3级由部门内部处理,4-5级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由公司各部门、当地政府部门协助处理。 12 事故应急预案终止程序

13 应急培训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等。

制订LNG气化站发生火灾、泄漏等事故时如何进行报警,人员紧急疏散,现场进行隔离、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等程序的应急方案,根据应急方案进行模拟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应急方案的不足之处后进行改进。演练须每年一次。 二、LNG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演练

1、气化站应制定事故抢修制度和事故上报程序。

2、城镇燃气设施抢修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3、应急预案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习,每年不得少于1次。

4、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根据供应规模设立抢修机构,应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抢修器材、通信设备、防护用具、消防器材、检测仪器等装备,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接到抢修报警后应迅速出动,并根据事故情况联系有关部门协作抢修。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严明纪律,并采取安全措施。 三、抢修现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到达抢修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在警戒区内实行交通管制,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 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后,在布置事故现场警戒、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救护受伤人员。

3 操作人员进入抢修作业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衣服。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

4 在警戒区内燃气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前,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5 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对夹层、地下密闭空间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消除隐患为止。 四、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抢修人员进人事故现场,应立即控制气源、消灭火种,切断电源,驱散积聚的燃气。严禁启闭电器开关及使用电话。地下管道泄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聚积在地下和构筑物空间内的燃气。

2 燃气设施泄漏的抢修宜在降低燃气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

3 抢修作业时,与作业相关的控制阀门必须有专人值守,并监视其压力。

4 当抢修中暂时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场站泄漏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消除明火、热源和火源,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

2 当调压设备、安全切断设施失灵等造成出口超压时,应立即关闭调压器进出口阀门,并在超压管道上放散降压,排除故障。当压力超过下游燃气设施的设计压力时,应对超压影响区内燃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所有隐患后方可恢复供气。

3 汽车载运气瓶组出现泄漏或着火事故时,措施控制泄漏或火势外,事故车还应迅速避开人群密集区域向空旷地区停靠。

4 液化天然气储罐进、出液管道(焊缝、法兰)发生少量泄漏时,应关闭相关阀门,将管道内液化天然气放散(或通过火炬燃烧掉),待管道恢复至常温后,按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完毕后可利用干氮气进行试漏,合格后投入运行。

5 如储罐因受压或损毁,导致液化天然气泄漏时,应将储罐之压力降低,再将罐内之液化天然气转运或排空,通过减少可燃物质的量从而减少火灾或爆炸之危险。

6 站场内设置的壕沟系统及集液池收集泄漏后之液化天然气,围堰内壕沟系统将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引导至集液池中,同时启动高倍数泡沫系统,将收集后的液化天然气覆盖,减低液化天然气之挥发速度,避免燃烧、爆炸。 六、火灾与爆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危及燃气设施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时,应协助公安、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抢救和保护好现场。

2 设施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当遇到火种点燃时,会回燃至泄漏点,造成池状式火灾。

3 由于火焰会引发泄漏之液化天然气快速蒸发及燃烧,同时燃烧天然气会产生高辐射热及高速燃烧,使到外围设施受热烧毁。应利用喷淋系统、水炮、水冷却系统、水幕墙系统、水帘系统等,对液化天然气火灾外围设施进行降温及隔离保护。

4 将泄漏源之天然气泄漏减少及制止,再行扑灭火灾。如泄漏源未能停止泄漏,便不应扑灭火灾,因火灾扑灭后而又未能停止泄漏液化天然气,泄漏之液化天然气云雾可能引发更大的危险及灾害。

5 液化天然气气化器泄漏着火后,因常温液体能加速液化天然气之气化,所以严禁用水灭火。水只可用作保护外围设施及降温之用。在灭火的同时还应对未着火的储罐、设备和管道进行冷却、降温处理。

6 如液化天然气管道或阀门泄漏引致火灾,在泄漏源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势。

7 控制及停止泄漏源,对扑灭液化天然气火灾是非常重要的,如未能控制及停止泄漏液化天然气,便不能有效地扑灭天然气火灾,甚至引发更大的灾害。如有效地控制及停止泄漏液化天然气,当泄漏之天然气在火中烧尽,火势便会减弱或熄灭。

8 当燃气设施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等方法控制火势,并应防止产生负压。 9 燃气设施发生爆炸后,应严格控制气源和火种,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10火势得到控制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抢修。

11火灾与爆炸灾情消除后,应对事故范围内管道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