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光传输、通信理论

光传输、通信理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光通信

TN914.53

2007010707

光传输、通信理论

TN911

2007010703

光脉冲在标准单模光纤中演化形成孤子的实验研究=Ex

perimentalresearchonsolitonevolutionofopticalpulsesinstandardsinglemodefiber[刊,中]/刘山亮(聊城大学光通信研究所.山东,聊城(252059)),郑宏军//光学学报.新型多速率光码分多址实现方案的研究=Studyonschemerealizinganovelmultirateoptical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system[刊,中]/王文睿(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光纤通信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于晋龙//光学学报.2006,26(9).13031307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速率光码分多址系统的实现方案,使得光码分多址系统能够同时传输不同速率的用户信2006,26(9).13131318

利用二次谐波频率分辨光学门脉冲分析仪从实验上分析研究了具有啁啾的10GHz光脉冲在不同输入功率下演化形成孤子的规律和特点。实验发现:输入脉冲在光纤中传输3.5个色散长度时,其时间宽度、频率啁啾和时间带宽积都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当输入功率大于一阶孤子功率的理论值时,光脉冲能够演化形成孤子;脉冲在随后传输过程中其宽度基本保持不变,波形、频率啁啾和时间带宽积仍随着传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输入功率越高,形成的一阶孤子脉冲的宽度越窄。当输入功率小于一阶孤子功率的理论值时,输出脉冲的时间宽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频率啁啾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光脉冲不能演化形成孤子。图8参16(于晓光)

TN918

2007010704

量子密码通信研究进展=Progressinquantumcryptogramcommunicationresearch[刊,中]/徐庆征(西安通信学院二系.陕西,西安(710106))//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4).6467

分析自1999年以来美国、日本、瑞典、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量子密码通信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量子密码通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提出了我国在量子密码通信方面的若干研究方向,即更纯的单光子源、高效单光子探测器、防窃听技术、量子放大以及适应市场竞争。图1表1参11(于晓光)

光纤通信

TN913.7

2007010705

SDH/SONET网络中的虚级联保护=VCATprotectioninSDH/SONETnetworks[刊,中]/徐跃刚(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韩大海//光学技术.2006,32(4).553555,558

分析了虚级联的传输延时和由LCAS协议引入的固定延时。在现有的SDH/SONET网络中,仅采用复用段保护或通道保护不能完全满足生存性的要求。基于它们各自的优点提出了组合保护的方法。通过仿真和分析,组合保护在恢复率和恢复时间上优于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图3表5参6(严寒)

TN914.53

2007010706

光因特网互联模型研究与演进=ResearchonandevolutionofinterconnectionmodelofopticalInternet[刊,中]/冯首强(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中心.北京(100876)),纪越峰//光通信研究.2006,(3).3537,63

分析了互联模型由重叠模型向对等模型演进的基本趋势,并在对比固有的3种互联模型对等模型、重叠模型及增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模型混合模型,这种模型能够支持对等模型与重叠模型的共存,文章对其实现的原理与机制进行了论述。图2参6(于晓光)

号。对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在系统中加入硬件限幅器以提高系统性能的可能性。以同时传输两种不同速率信号为例,将系统与变码长光码分多址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较。分析表明,随着速率的增加,虽然地址码字的性能有一定下降,但其整体性能仍优于变码长的多速率的光码分多址系统。最后,设计了相应的实验,验证了码字的性能和实现多速率光码分多址系统的可能性。图4参11(于晓光)

TN915.05

2007010708

Er3+

/Tm3+

共掺光纤放大器的模型和增益特性=ModelingandgaincharacteristicofEr3+/Tm3+codopedsilicafiberamplifier[刊,中]/占生宝(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赵尚弘//光电工程.2006,33(10).6166

基于Er/Tm共掺石英光纤的能级跃迁及能量转移特性,建立了Er3+/Tm3+共掺石英光纤放大器的理论模型。采用离散算法,计算了自发辐射输出功率谱和放大器的信号增益。结果表明,依据模型计算的正向自发辐射输出功率谱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输出信号的3dB增益带宽随不同的光纤长度和泵浦功率而变化;当输入的泵浦功率为0.2W,信号功率为1W时,Er3+/Tm3+共掺石英光纤放大器的3dB带宽可达到110nm。图6表1参10(于晓光)

TN915.05

2007010709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实现全光波长转换研究=Researchonrealizationofallopticalwavelengthconverterbyapplyingphotoniccrystalfiber[刊,中]/赵同刚(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6)),赵文深//光电技术应用.2006,21(1).13

介绍基于光纤参量放大器实现全光波长变换的进展和工作原理,提出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的强非线性来实现全光波长转换,在未来光通信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2参11(于晓光)

TN915.05

2007010710

一种新型前馈自动增益控制光接收机的研究=ResearchofanovelfeedforwardAGCopticalreceiver[刊,中]/傅焰峰(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刘青//光通信研究.2006,(4).6264

采用一种入射光功率电平检测与处理的新方法,对模拟光接收机的增益进行控制,将接收机输出电平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实现了一种新型的无射频反馈电路的自动增益控制光接收机。图4参3(于晓光)

TN915.05

2007010711

基于相向工作方式下交叉增益调制型波长转换器特性的研究=Studyonwavelengthconverterbasedoncrossgainmodulationinsemiconductoropticalamplifiersincounterpropagatingmode[刊,中]/朱竹青(ZhuZhuqing),冯少彤//光学技术.2006,32(5).646649

从脉冲传输方程和载流子密度方程出发,详细分析了相向工作方式下交叉增益调制型波长转换器转换后光的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