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提纲及测试题及答案【精】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提纲及测试题及答案【精】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提纲及测试题及答案【精】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高温 3、还原性: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4Fe+3CO2↑

2Fe2O3+3C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高温

H2 + CO)

△ 2)还原性: CO+CuO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 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高温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 )

CO

中混有的少量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1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D的表达式为:A(固)+B(固)C+D↑,气体D易溶于水,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应选择下列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 ) A. 制CO2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B.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C.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排水集气法 D.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13. (6分)5月13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①中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雾中是否存在

CO?____,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

为 。

14. (8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右图中转化的化学反应,并在括号中说出其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6分)选择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 (1)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5)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 16.(8分)把下列各物质与其对应的主要用途用线连接起来。 A、石墨 ⑴ 填充滤毒罐、用于冰箱去味剂 B、金刚石 ⑵ 可作电极材料 C、活性炭 ⑶ 用于冶炼生铁 D、焦炭 ⑷可用于裁割玻璃 三、简答题(共12分)

17.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A 点燃 D B C 点燃 E F

(1)请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 B → 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E → F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8. (12分)今有A、B、C、D、E五种装置如右图所示。 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所选装置用其代号字母表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的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时,发 生装置选用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选

用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该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可形成一种酸溶液——氢硫酸。实验室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①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这是硫化氢的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硫化氢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_________色。

③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19.(12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甲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

(2)[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3)[现象与结论]:(提示: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

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CuO、Fe2O3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2分)

20.以下是小意和小思两位同学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MnO2

[题目] 已知: 2KClO3 === 2KCl + 3O△ 2↑,将10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量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意很快得到算式:(10g + 2g –7.2g),该算式所得结果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反应中生成KCl 的质量是多少?

(2)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

(3)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10g氯酸钾”改为“ag

氯酸钾”,其它物质的质量不变,则

a

的取值范围

是 。

五、附加题(10分)

21.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D 二、填空题 13.(1)燃烧产物(烟雾)中有CO2 (2)存在 因为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在①中,烟雾中的CO2已经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所以④中被澄清石灰水吸收的CO2是烟雾中CO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后生成的CO2所致。)

14.①CaCO3高温CaO+CO2↑ ②CaO+H2O=Ca(OH)2 ③Ca(OH)2+CO2=CaCO3↓+H2O 15.(1)CO(2)CO2(3)H2(4)O2(5)CO2(6)CO 16、A-(2) B-(4) C-(1) D-(3) 三、简答题

17、(1)H2 ,O2, CO, H2O ,CO2 , H2CO3,(2)2H2 + O2 CO2 + H2O === H2CO3 四、实验题

18、 (1)A ; C或E ; 2KMnO4△K2MnO4MnO2O2 (2)B; C;

点燃

2 B 3 D 4 A 5 C 6 D 7 D 8 C 9 A 10 D 11 B 12 C 2H2O 2CO + O2

点燃

2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①物理 ②红 ③B; C

19.、(3)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不变;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鸡血颜色发生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发生变化;

(4)在装置C的出气口接一个尖嘴玻璃管和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C的出气口用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尾气)。

四、计算题 2、 (1) O2 7.45g

(2)所剩固体的质量=7.45g + 2g =9.45g >7.2g 所以题目有错误。

(氯酸钾质量= 7.454g + 4.8 g = 12.25g > 10g 所以题目有错误。 或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 ) (3) 5.2g < a ≤8.55g 五、附加题

21. 解析:方法一,因为反应后减少的是二氧化碳,钙元素全部转化为CaO中的钙,则只要计算出所有CaO中的钙元素即可求出。84gCaO含钙元素的质量为84g×(40/56)=60g,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60g,则Ca%60g100%50% 方法二,利120g用生成的二氧化碳(120-84=36g)来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同时也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化钙的质量,再分别计算这两种物质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就能求出。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Na2SO4、NaOH、CaCO3、NH4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BaC1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固体A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_____. (4)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NH4HCO3 FeCl3、CaCO3 Na2CO3 Na2SO4 BaCl2 + CO2+2NaOH=BaCO3 ↓ +2NaCl+ H2O 【解析】 【详解】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因此: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H4HCO3;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CaCO3;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BaC1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固体A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Na2SO4;

(4)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总反应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为: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已知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如Cu(OH)2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ΔCuO+H2O.A,B,C,D,E五种物质之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

(2)A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由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Cl3 复分解反应 3CO+Fe2O3【解析】 【分析】

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则C为氧化铁;氧化铁再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则金属单质D为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结合A溶液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和钠盐的滤液;综合所述,可判断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物质A含有氯离子和铁离子,因此物质A为氯化铁。 【详解】

(1)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则C为氧化铁;氧化铁再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则金属单质D为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结合A溶液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和钠盐的滤液;综合所述,可判断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物质A含有氯离子和铁离子,因此物质A为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3)C→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高温2Fe+3CO2

3CO+Fe2O3 【点睛】

高温 2Fe+3CO2;

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

4.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答案】C2H5OH CaCO3+2HCl=CaCl2+H2O+CO2↑ 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分析】

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所以甲是酒精,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乙是水,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所以丁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A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盐酸。将猜想代入框图进行检验,猜想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甲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5.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含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写出一个符合B→C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

(2)若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A、C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填序号) ①HCl、H2O ②H2SO4、NaOH ③H2O2、H2CO3

(3)若A、B、C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C发生中和反应,则A....可以是__________,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 H2O = H2CO3 (合理答案均可) ① CaO Ca(OH)2 + 2HCl= CaCl2 + H2O (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含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则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H2CO3;(2)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B是氢气,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能转化为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能转化为水,故选①;(3)B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则B是氢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A是CaO;又B→C发生中和反应,则C可以是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2HCl=CaCl2 + H2O。

6.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 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将A高温煅烧,得到B与D,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C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写出一条)_____; (3)D+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的类型为_____;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_____,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答案】CaO 改良酸性土壤 CO2+C【解析】 【分析】

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

高温2CO 化合反应 温室效应。

为氧化物,所以B是氧化钙,将碳酸钙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钙与D,所以D是二氧化碳,D、E、F 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B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2)氢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

(3)D+F→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高温2C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7.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酸______,碱_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 Ba(OH)2 BaCl2H2SO4BaSO4↓2HCl

Na2CO3+Ba(OH)2BaCO3↓+2NaOH(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酸和碱反应生

成盐和水 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

(1)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生成硫酸钡需要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故酸是硫酸

H2SO4,碱是氢氧化钡Ba(OH)2;

(2)硫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如硫酸和

氯化钡或者硝酸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或者硝酸;

(3)氢氧化钡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以知道,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如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可以生成碳酸钡。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4).

Na2CO3+Ba(OH)2=BaCO3↓+2NaOH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可从酸碱盐反应的特点得出结论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8.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以下问题:

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答案】氢氧根离子 氯化亚铁 Fe+CuCl2=FeCl2+Cu CuCl2+2NaOH=Cu(OH)2↓+2NaCl ③④ +2 【解析】 【分析】

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一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

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亚铁,故填氯化亚铁。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Cl2=FeCl2+Cu;

生成G(氢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Cl2+2NaOH=Cu(OH)2↓+2NaCl。

(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故填③④;

物质D为氯化铜,其中得到金属元素为铜,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