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硝酸的性质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硝酸的性质,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时的内容包括硝酸的性质、制备和用途。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本专题被安排在“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之后,对置于不同背景下高中必修化学的核心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继续认识,是高一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深入。此前学过的内容例如酸的通性以及本专题前几节内容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为必修一的最后一小节,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可谓给必修一画上完美的句点。

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硝酸的化学性质;难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化学性质。

2、掌握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3、知道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描述工业生产硝酸的流程和化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

通过与硫酸性质的比较,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观,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硝酸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引导—多媒体辅助的方法。再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则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

1、导课:由《福州硝酸泄漏 一小时成功救险》新闻报道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硝酸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假设你是现场的指挥,你会如何进行现场的救险?从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使新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浓硝酸,让学生观察颜色,打开盖子,让学生闻其气味,并观察试剂瓶口是否有白雾出现。通过观察讲解,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探究发现硝酸的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概括能力。

3、讲解化学性质:

展示硝酸泄露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其中的红棕色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接着提出问

题:这种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自主思考,推测答案,解释硝酸的存放等问题。通过层层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接着再提出问题:硝酸分解有NO2生成,那产物中还会有什么物质?提示可以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析。小组进行讨论,师生合作得到答案。教师总结硝酸的不稳定性。

继续阅读福州硝酸泄露的新闻,由事件的起因思考硝酸除了不稳定的性质还有什么其它的特性? 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得出答案:硝酸能腐蚀金属,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铜片与浓硝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物质的性质。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稀释,最终成为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提出问题:浓硝酸与稀硝酸相比,谁的氧化性更强呢?学生观察反应产物,得出结论。总结出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浓硝酸的氧化性更强。继续提问: 既然浓硝酸具有如此强的氧化性,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装浓硝酸呢?故联系之前学习过的铝和铁钝化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回顾了之前学习的知识。

4、联系生活:假设若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该怎么处理?设计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应急处理的措施。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介绍硝酸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5、硝酸的工业制备:我们需要大量的硝酸用于各种生产活动,那么如何通过工业方法来制取它呢?阅读书本上的资料,学习相关内容。

6、课堂练习:完成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并完成教材【练习与实践】相应内容。

7、结课: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硝酸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是我的模拟授课环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