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阅设计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阅设计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基础教育┆教育教研ASIA-PACIFICEDUCATION045摘 要:为实现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的目的,作业布置批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键词: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阅设计研究▍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 张富鹏阅作业的无效劳动。因此,如何减负增效提质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而也提出了初中数学分层批阅设计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地处丝路古道的河西走廊中部,地域偏远,长期以二、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传统数学课堂的学生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来部分教师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方法陈旧,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没有理性思考和科学系统的设计,随意性强,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对作业设计,要么拿一些现成的习题,要么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毫无趣味的作业。长此以往,这种“一刀切”的作业,不仅不能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加重了学困生的课业负担,使这部分学生苦不堪言,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只有靠抄袭才能完成作业,这也是导致多年来学生数学成绩一直没有多大提升的主要原因。这种强制性的作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加了教师批异,习题形式单调,课后巩固效果不佳,相同的作业要求很难适应全体同学的实际需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吃不了”。久而久之,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利于学生实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同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到分层批阅,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指导;也让全部学生获得教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逐步激发其内驱力,从而促使全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现,翻译的困难不仅来自语言,也来自中西方不同的科学思维,进而探究不同思维背后阻碍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自然科学转变的种种历史因素。在对历史史料的理解和解释中,学生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徐光启求真务实、放眼世界的科学意识和其为国为民、不畏艰难的爱国精神。以人带事,是在“时势造英雄”的前提下,以小见大,以人物的某些重大历史活动为更清晰明了的主线,在合理的问题引领、材料研习、拓展阅读、开放式论证等课堂活动中,从“人”这一学生更为亲近的角度,加强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的能力,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后上升到理性思维层次的认知,落实蕴含和强化德育的导向功能。历史的教育应避免将评价狭隘地理解为“考试”,应该在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之后,突破单一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自主探究,教师对其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性评价,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历史活动中解构历史概念,强化学科素养,激发人文思考。如笔者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的缅怀先烈的人物传记编写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进行史料初步辨别后,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历史视角对人物进行评判。这样的训练一方面紧靠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近年高考热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三、以人带人,多元评价,追求育人的真谛人文素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又如在“启蒙运动”课程之后,笔者同学生共同开展了一次关于《拯救大兵瑞恩》影片议题的大讨论,在对“八个人救一个人是否值得”的讨论中,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于启蒙运动中理性价值的理解和解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以人带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通过“人”这一角度,通过多元的,贴近学生生活或思维、能力层次的历史课外活动,突破纯文本教学的局限,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去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开阔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课程的目标,绝不仅仅止于历史知识的增加和分数的提高。作为人文课程,历史教育应运用“历史人物”这一可与学生共情共感的天然优势,对其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和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运用,将学历史的“人”与历史中的“人”联结,在有温度、有情怀的学习氛围中,追问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落实历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特有功能。参考文献:[1]代言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 12(35):216.046教育教研┆基础教育可以是变式题或较为复杂的综合题,这部分是中上等级学生的必做题,定名B档;第三层次的作业是综合探讨性的题目,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部分是优等学生的必做题,定名A档。按照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高低可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三组:数学成绩突出、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分到优秀组;数学成绩较好、有一定解决问题功底的学生可以分到争先组;数学成绩较差、解决实际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分到奋进组。这样我们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奋ASIA-PACIFICEDUCATION展,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理论依据古来有之,如“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等。国外也有,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强调: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且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构建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通

过作业检查,可以准确反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作业的科学设计与巧妙的处理对数学教师来说意义非常。我们的目的是:(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编辑出适合我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分层导学稿。(2)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互动式”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改新模式。通过对数学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广泛问卷调查,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试验、探索、总结,从而得出一些既能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减轻我们数学教师批改作业负担的有效且可行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改的建议模式。(4)通过设计研究,总结提炼出能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的导学稿,从而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改管理的实用模式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四、作业分层设计及批阅的实施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现有数学知识水平和学生的个体差

异,依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上例题、随堂练习、课后家庭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对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策;同时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要精选习题,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将习题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形式多样化,尽量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努力打破单一书面作业的形式,尤其对于优秀学生要特别注重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练习,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科学地分层选编基础训练题、综合应用及拓展性题目,尽量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变式训练和开放性题目。对于课后作业,推行课外个性化作业分层,教师要把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有梯度的作业,作业的设计既要有必做题,也要有选做题,作业的设计要有弹性。第一层次的作业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以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题目,这部分可作为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目,定名C档;第二层次的作业重在技能训练,

进组的学生除必做C组题外,可选做B组题;争先组的学生除必做B组题外,可选做A组题;优秀组的学生须完成A、B两组题。

对于分层作业的讲评,我们采取的是异质分组,即在每个小组内放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评作业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组内研讨,通过互助解决一些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完成。对于A档题目,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分类评价的实施,能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激励和最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分层作业实施的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与批阅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保证作业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谢玉英: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的探索[J].青海教育,2011(7):65.

[2]陈丽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3(4):39.

[3]陈惠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6(38):76.

[4]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闵敏.初探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及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9):234.

[6]刘璐.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布置及有效性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9):161.

[7]张琳.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43):67.

[8]陈丽.提高初中生数学作业质量方法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74.

[9]廖明怡.初中数学作业质量改进与提升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9):89.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批阅设计研究”(项目编号:GS〔2016〕GHB0954)研究成果。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