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历史文化说课修改稿0910

中国历史文化说课修改稿091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位。

曲等文化知识。

一、课程分析1.课程定位:

2.教学目标:

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组织与实施、课程改革和建设。

(2)、能力目标:

计调、导游、海外领队等相关业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中国历史文化》说课稿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中国历史文化学科组

官制度、科举和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饮食服饰等民俗、音乐、书画戏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相关知识;佛教、道教等古代宗教知识;中国古代礼制、职

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都会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培

因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容会为从事导游服务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丰富的基础

力和全面素质,能在各级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在旅行社从事外联、

本路线,具备系统的旅游业基础知识和旅游企业运行与操作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

本,以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

学后第一个学期至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的地

就如何上好这门课,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即课程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的

讲师、硕士。主要承担《中国历史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下面我代表学科组,

的旅游业基础知识在旅游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在旅游相关工作中运用知识

而中国历史文化在坚持以德育为本,以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具备系统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坚持以德育为根

《中国历史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高职新生入

开始语: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叫程杰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1)、知识目标: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进程;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

1

3.重点难点

化中的基本知识。

(3)、德育目标:

的过于功利化的倾向。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

的学习基础有很大的不同。

1、学情分析和设计理念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精神。

门课程,和《中国历史文化》课程内容有些重复,对他们来说,需要的深化知识结

课程面对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就我校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有两教学重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中国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和物质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如刚健有为等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和职教学难点:如何充分利用课程优势,贯彻16号文件中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生来说,他们在职业高中或者中专,学习了《导游基础》与《河南旅游基础》这两

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是知识面的扩展。对第二类学

实践能力。对第一类学生来说,比较相关的是,他们高中阶段重点学习了中国通史

升学的学生来自职业高中或中专,他们文化课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却有很强的

强的学习自觉性,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实践能力也不强。对口

个来源,一类是参加普通高招考进来的学生,一类是对口升学的学生。这两种学生

文化的深深自豪感。最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遏制现代职业教育中

礼制、科举、建筑、园林、艺术、民俗等广泛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民族

队精神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宗教、

孝敬父母、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等等,以及将来工作中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

义、恭、宽、信、敏、惠等伦理思想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忠于祖国、

力,使学生锻炼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

的能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

业态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如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以及把儒家思想中的忠、孝、

普通高招生源由于深受普通高中浓厚学习风气的熏陶,有着较扎实的基础和较

2

构。

内容。

教学内容

2、教材和参考资料部分参考书目: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5、朱哲.中国文化史讲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这本教材的优点在于包含的中国文化知识范围比较广,如礼仪,思想,职官制目前我校高职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国历史文化》课程通用一种教材,就是教育基于此,对这两类不同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但总的理念是: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理论实训

10、谢元鲁.旅游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程遂营.中国旅游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7、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用书,袁晓国主编《中国旅游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和参考书,恰当选取适合高职阶段学生的

究性较强的问题不利于高职阶段学生的理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

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足在于部分章节理论性太强,过于艰深,书中出现的有些研

乎是无所不包。这有利于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从而为将来从事的旅游职

度,科举,宗教,民俗,戏曲,书画,建筑,园林,饮食,服饰,工艺和科技,几

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

11、黄昌霞.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8、李振宏.圣人箴言录——论语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3

小记备注

总计

宗教文化

容模块如下:

中国制度文化

哲学思想文化

民俗、物质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理论

选官和科举制度等。

三、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86014121214

422

4、教学方法和重点难点的处理1、教学内容模块化

课时

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中国文化产生的条件、特点和基本精神等。

物院和少林寺、白马寺等佛教圣地参观考察。

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是本门课程的核心线索和基础。

学内容的选择上实行模块化,不同模块的教学任务由不同的教师轮流承担,具体内

解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和广播,越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越能够深刻理解我国

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入浅出地扩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知识,学生越是能深入地了

模块四 中国民俗和物质文化(包括文化遗址、建筑、园林等内容)。

641612101214

制度等工艺品等

以佛教和道教为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饮食、服饰、建筑、园林、遗址、包括礼制、中央和地方官制、科举

由于《中国历史文化》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

难点处理:贯彻启发式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讲授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地考察法,如到河南博

模块二 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思想文化。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儒道互补的思想文

模块三 中国制度文化,包括礼制、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模块一 中国历史文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如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4

块的教学工作。

论模块的教学工作。

3、教学环节

2、团队教学、轮流授课

位老师轮流讲授,具体环节如下:

成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具体如下:

16个课时由高朝阳老师和张珂老师交换进行授课;

深受师生好评。主要承担中国制度文化模块的教学工作。

深受学生喜爱。主要承担民俗文化和物质文化模块的教学工作。

程杰晟: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多年从教经历,多次获得优秀教师

高朝阳: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学士、郑州大学硕士。多年教学经验,拥有导游

中国历史文化学科组由以下四位教师组成,全部拥有硕士学位,分别根据自己

学班轮换授课,程杰晟老师和张耀卫老师在第三组和第四组教学班轮换授课。具体

和景区班、办公文案班为第四组。这四组教学班的《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由上述四

称号,曾获得市级师德标兵。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的研究工

论文多篇。并主持过省级调研课题,受到有关专家高度评价。主要承担历史文化理

证及多年从业经历。研究方向,历史文化及传播理论。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

的专业研究背景承担不同教学模块的教学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圆满完

张珂: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多年从教经历和理论研究,教学效果显著

第二组前16个课时由张珂老师讲授民俗文化和物质文化模块的内容。一组和二组后

旅行社经营管理1-2班为第二组;旅游管理5、6、7、9班为第三组;旅游管理8班

办公文案班。为方便叙述,我们把上述13个班四个组,旅游管理1-4班为第一组;

年级新生共有13个班,分别为旅游管理1-9班,旅行社经营管理1-2班,景区班和

作,参与出版专著和教材16多万字。受到有关专家好评。主要承担哲学宗教文化模

办法为,第一组教学班前16个课时由高朝阳老师讲授中国历史文化理论模块的内容;

第三组教学班前16个课时由程杰晟老师讲授哲学和宗教模块的内容,第四组前

第一学期:各班上课总时数为32课时,高朝阳老师和张珂在第一组和第二组教

本课程在高职一年级开设,开设两个学期,共64个课时。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一

张耀卫,青海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多年相关工作经验,教学效果显著,

5

相结合。

1、教学反馈4、课程考核2、课改理念:

和张老师交换进行授课。

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期望达到的效果四、课程改革与建设

3、教改与建设的思路

期评成绩 = 平时成绩20% + 卷面成绩80%

轮换到三四组交换授课,程杰晟老师和张耀卫老师交换到一二组轮换授课。

后将在坚持和发展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

们不能停留于现在的教学现状,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培养出更多社会和行业

学生也不太愿意要高职甚至本科生,原因是动手和应用能力。这样的反馈信息使我

督导以及社会和行业评价。比如,有的旅行社老总说,招聘员工时,宁可要中职的

16个课时由张耀卫老师讲授中国制度文化模块的内容。三四组后16个课时由程老师

以上是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校本教材建设、教师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进行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大胆尝试,今

教学反馈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四个途径:学生考试成绩、学生意见和评教、教务

大力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实践

第二个学期:各班上课总时数仍为32课时,如上所述,高朝阳老师和张珂老师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