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人生哲学及其指导意义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老子道德经中的人生哲学及其指导意义 祝祝 (西南民族大学【摘要】当时光推进到21世纪中华民族面临全面振兴之际,老子虽古 尤新的道家思想大行于世。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玄之又 610064) 智若愚。他认为真正的聪明的人,并不是看起来什么都.[董的人,而 是那些看似平凡,谦下的人。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那些武林高手,往 往是在寺院里扫扫落叶,整整经书的那些人。也只有那些达到一 定境界的人才能够做到与世无争,虚怀若谷。而那些自以为是,也 玄”,在天地产生之前,甚至还没有上帝的时候就存在了,它自根自生, 无始无终,永恒不变地运动着。身为道家鼻祖的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 所著的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的《道德经》正是对道学‘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诠释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上善;无为;柔弱 许曾经得意一时,但是从古至今没有几个能够有好的下场。 再次,做人要顺其自然 在这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年代,,《道德经》作 为以一本花香鸟语皆学问,行云流水尽道玄的经典著作,无不传达 了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和为人处事,建功立业的伟大智慧。“持古 之道,以御今之用”。对于做怎样的人如何做人,老子在道德经中 有很大方面的阐述。 “无为而治”这个观点是道德经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中心,然而 其现实意义就是说让我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情都要顺其自然,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一种无为不争的境界 去做事,做人,从而达到“无所不为”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效果。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人也要达到这个境界。对自己天生的东西部 妄加干涉,好比一些女孩子看着别人的妆扮很美就纷纷效仿,最终 失去自己的本来的特色还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结果。在中国不论是 职场上,还是政治生活中,总有些人不满现状,勾心斗角,害人害 己,这都是他们不明白天下最大的胜利就是“不争”。其次随着科 技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的破坏自然环境,当人类开始沾沾自喜其 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自然也开始了向人类的反攻,从北京的沙尘暴 到近几年四川,智利等许多地方引发的地震灾情,就是告诫人们如 果一意孤行,拔苗助长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这个道理也是符合 道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有人类的道还有自然的道,也只有 当人类的道和自然的道相互和谐了,才算真正符合了大道。对于 个领导者来说,顺其自然这个观点更为重要。道德经中说:“太 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把领 一首先。向水学做“上善”的人 老子认为水是最接近“道”的,我们要学道,悟道,体道则要先 了解‘‘水”的品性。周所周知“上善若水”,最大的善就是像水一样, “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说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滋养了 大地,又不认为是它的功劳,并且甘心往低处流。正因为水的这种 特性老子认为它是最接近道的现实表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 因为一己私欲,大打出手,在三皇五帝故事中,为了争权夺利拼得 你死我活,兄弟成仇,父子反目的事例大有人在。水性尚且如此, 我们身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在水这个物质面前难道不感到汗颜。为 了让我们更好的明白水是何接近于道的,老子还具体化了水的七 个特性: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又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为百谷 王,他认为水部仅仅只有柔弱,还会能屈能伸,勇往前进,并进不 回,也只有水才有这个能力能做到这些。在水的众多美德中,海纳 百川这个美德尤其珍贵,想想人生一世,要遇到多少事情,交际多 导者分成了四个类型,最好的领导比方说尧,舜,禹他们让他们的 族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不把自身的意志 强加到人民和大自然身上,于是人们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第二 种领导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兢兢业业处理政 务,像俄罗斯的普京总统,和中国的周恩来总理那样,给人们最大 限度的恩泽,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第三种层次的领导也是有 所作为的,但是他们的作为与先前的领导有所不同。因为在为人 领导的同时他们享受高高在上的权利,令人们仰视而不及,于是让 人么感到恐惧和负担。最后一种领导这是最令人厌恶和不堪的, 要么做事专横跋扈,要么昏庸无能,人们在谈及他们的时候不是闻 风丧胆就是怨声载道。因此做为一个领导人而言,最好是效仿第 种和第二种类型的领导,只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给人们一个 一少人,如果凡事都能理解包容这是多么难得可贵。所以中国人常 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点在当代独生子女生上尤 为明显,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接受不了于之不同意见,小则叛逆无 度,大则为了小小事情,兵戎相见,作出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情。 同时在面临谈婚论嫁的80后身上也存在这个情况,他们因为无法 包容和宽容他人,从而沦为旷男怨女。取水喻性,在老子对水性的 描述使我们迈出认识“道”的一大步,也为后人认识水的美德做了 抽象的理论铺垫。 其次。要看到实物的另一面,做至4守弱日强,大智若愚 要看到事物的另面,就要先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一 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事物也无一例外。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 才能跟好的了解为什么老子要求我们做人要保持柔弱,要大智若 愚。做人要保持柔弱,老子认为“弱者道之用”,就是说道用顺其自 然的一面来对待自然。在大家都极力推崇强的年代,而老子却能 够“独善其身”地看到“守弱日强”一面。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 教育人要表现得坚强,不要柔弱;人要表现得聪明,不要表现愚鲁。 但是老子的观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 般的人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事物背面的东西。 老子则是较注重事物双刃剑特性的背面,他明白不是越强大的东 一平静安宁的环境,从而始他们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才能让一 个小到部门,大到国家的团队长治久安,深根固祗。无为这个观点 对于领导,乃至全人类都有深远的意义外,对于人类社会中其中的 个个体的人性培养也有无以伦比的指导意义。话说老子,他明 一白“万物将白化,化而欲作”的客观事实,又深知利欲熏心会带来欲 望横行的危险,所以他会经常强调“不见可欲”,强调“清净”的好 处,要人“无知无欲”,“少施寡欲”,有点返璞归真的寓意。 【参考文献】 [r]著者:邱岳,李耳.《道德经》金盾出版社,2009.1. [2_著者:(唐)唐玄宗 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5 西就越好。俗话说“以柔克刚”,这句俗语在中国传统妇女的身上 有这很好的体现,即使再强大的男人也只能拜倒在女性的柔情似 水中。又如国武术学中的太极拳,那些看是柔柔弱弱的招式凡力 到之处却有着其惊人的杀伤力。老子还认为做人要绝圣弃智,大 E3]著者:李莉.《道德经的智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 E4]著者:苏宰西译解.《老子别解》.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5]著者:谢清果.《老予大道思想指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E6]著者:汪涌豪.《老子一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