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创新探讨
施楷鑫
(泉州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要做强做大民营企业,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产业集群,这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 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产业集群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本 文对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创新进行分析,以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运行特点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 际情况,提出加快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1602 (2018) 10-0041 -02近年来,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极
具效率的经济组织,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国家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 越来越大,所以它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民营经济已经占 8DP的65/左右,经济发展增量的70/—80/来源于民营经济,民 营经济就业人数占非农就业的80/以上,民营企业拥有75/的技术 创新、68/的发明专利和83/以上的新产品,同时,民营经济也成 为了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产业集群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渐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民营产业 集群率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各类中小企业集群不断的发展 成长,尤其是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都围 绕着某一个特点而聚集在一起,不断创新发展,从而构成了特色鲜 明的产业集群与专业生产区,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和我国经济快速增 长的 。1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
1. 1发展态势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从我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的民营企业 集群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相对国有企业,他们的发展势头更 猛。比如,南通的电动工具产业,它是国内第一家电动工具企业, 目前产业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行业地位还在不断提高,每年以 20/到30/的速度增长,随着产业集群效应的日益凸显,地方民营 特色产业越来越强劲,为地方经济贡献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人口就 业,促进了农民致富,推动了农村向城市化发展。还有海门三星镇 就围绕刺绣这一特色产业来发展全镇的经济集群,全镇212374户, 人口 33.7万,拥有私营企业、个体企业130个,规模以上企业的 42个,占全镇总数的将近1/3,从业人员已达到了 18.22万人,占 全镇人口近60/。在市场互动的不断加深中,刺绣产业集群还在不 断的向上攀升,实力也不断提升,由一个刺绣产业带动整个地方经 的发 。
1.2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正在不断的加大扶持力度,鉴于 产业集群对于发展民营经济有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民营经济产 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政府和相 应机构正积极、有序的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 碍,对一些产业结构类的板块,通过不断调整来增加运行的效率, 以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强强联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 次,政府不断的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专门的网站为 他们提供更多的商业信息,从而打开企业电子商务的大门。最后, 政府通过加强规划,优化本地营商环境来增加招商引资,加快民营 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而使产业集群环境更上一个档次。
1.3 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更好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性与之影响
较大。在南通民营经济发展版图中,市区、海门、启东和通州都发 展比较相对集中,产业集群和企业规模也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方 面他们离上海很近,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区域红利,乡镇工业得 到长足的发展,地方经济比较发达,随着经济体制的创新,原来的 那些乡镇就开始发展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这部分地区由于 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所以也聚集了很多民营经济体系,为他们提供 了客观发展的基础与主观发展的条件。
2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和优势2.1 民 经济产 发展的
首先,民营经济发展是以特色小商品为主,因此民营企业产业 集群在发展中也是以小商品为主,其规模和档次上都偏低,民营企 业发展都以小微企业微观结构为主,所以企业在地理位置的分布方 面是以集群组织动态化,专业化为发展基础。其次,由于地域范围 较小,基本上都是以镇为单位,一个镇基本上就打造一个特色商品 的 业 , 因 , 多 民 业 业化 工为 , 多
。
2.2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优势
(1) 规模与范围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业化,专业化在集群中产生规模 和范围经济优势。在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中,这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 围绕某一主导商品或多种产品而产生关联的群体。同时,厂家和商 家分工密切,相互合作,专业化生产能够制造出大量价格低,质量 好的产品,这有利于客户的规模化采购。此外,他们在发展中有千 丝万缕联系,通过共同行动,既是分工又是合作,资源有共享优势 又有互补优势,因此获得了一定的范围经济的规模优势。
(2)成本优势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外部经济的空间较为聚集, 能够大程度的降低环境生产交易和信息的成本。其次,民营企业聚 集的规模较大,所以专业化生产、分工合作及竞争都能够降低商品 的成本。最后,民营企业集群可以增加销售的频率,使各个区位的 成本都降低,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从而降低了交易
。(3)
创新优势就是促进集群内民营企业的创新。一是创新学习效 应,由于区域经济联系的频繁,信息交流的加快,集群内企业之间 在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也相对较快,因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上就有了 更多的学习机会。二是创新文化环境,在民营产业集群内,他们的 关系联系紧密,容易形成信任和合作的理念,所以就会搭建出创新 的文化环境。三是创新服务体系,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 能够大量吸引顾客的就是他们的研发技术和服务质量,在创新服务 方面,有科研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大学等方面的支撑,这些机构
作者简介:施楷鑫(1984.04-),男,泉州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化工工程师
41
理论与研究西部皮革
2018年5月
成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的源动力。
3加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3.1 构建专业化市场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特色发展才是市场的强力支撑,所以 在民营产业发展过程中就要主推特色经济。比如,海门三星的绣品 就是它的特色产业,它的做法就是通过叠石桥国际绣品城这样一个 专业交易市场,来将这个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绣品城将不同 的绣品种类罗列开来,不同的样式繁多,吸引客商到此集中交易, 因此,这也就成为三星绣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和光环。在民营经 济集群发展中就要培育更多这样的市场,抢占这样的市场,开拓这 样的市场,从而来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基础,形成二产促三 产,三产带二产的良性互动,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还要 以规模化、协作化、体系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整合度 和竞争力。
3.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从低成本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首先要攻破 的就是技术的难点,增强产业发展中应用技术的水平。由于,民营 产业集群在发展中,自身科研力量较弱,所以在行业中技术发展的 空间仍然很小,但是,这也恰恰说明提升产业集群技术的空间非常 大。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向产业加工与制造的 渗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信息在民营产业集群里的应用,还要加强 产学结合,制定出更多吸引人才的政策。通过推进整个产业集群的 优化升级,加强集群内企业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不断提高经济管理 的水平,为企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可以依托 各类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 心、检测中心等具有高层次资质的研发和检测机构,建设开放性公 共研发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开放性专业技术服务 平台、新型科研机构。
3. 3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数企业资金技术人才
都不足,所以实力有限,即使产品质量和独特性都过关,也往往难 以在市场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因此,集群品牌化也是企业发展 创新的重要方法,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也是集群企业快速获得客源的 方式。各级政府以及行业协会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情况,加强集群的 品牌文化建设。要完善鼓励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企 业品牌提升,鼓励企业创国际品牌,推动企业创建品牌联盟,支持 企业品牌运营。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创建知 识的共享和相互传递机制,有意识的构筑品牌发展服务平台,为民 营企业提供国内外相关行业最新的品牌资讯和相关信息服务,积极 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展销会,不断提高集群在市 场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总之,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很多领域都采用了民营经济发展集 群模式来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率,减少成本,所以集群产业已经从一 个经济区域的发展向成熟发展迈进,是提高地区经济,创造财富的 根本。因此加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结构发展及创新才是推动民营经
业 发 重 法。
参考文献:
[1]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廉运杰.经济学原来 M] . :
华夏出版社,2015.
[2] 阿尔弗雷德•韦伯,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 工业区位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 保罗•克鲁格曼,张兆剑.地理和贸易[M].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6.
[4] 魏剑锋.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基于经典和多视角的研究的一
个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
[5] 朱孔来,乐菲菲.对集成创新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
[J].经济纵横2017.
(上接第15瓦)能够具有单纯的特征。简洁并非为简单,而需要设 计者在具体手法方面具有准确的表达。对于传统民族纹样来说,其 在形成当中已经完成了自然形态的删繁就简,在对万物神韵进行提 炼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了民族智慧以及情感的概括,在简洁的设计当 中具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现代设计中,夸张是一种经常使用的 方式,能够较好的对人体的美感进行表达,也是对设计主题的突 出。在传统面料纹样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真实性,即需要能够在做 好装饰因素把握的基础上做好对应的夸张变形处理,对形式美进行 积极的体现。在现代设计当中,也需要能够做好传统设计手法的积 极借鉴,在做好其巧妙运用的基础上对艺术创新起到积极的影响; 第二,对比与形式。在传统民族面料设计当中,对形象、内容的对 比具有着较高的强调。在我国传统民族面料图案设计当中,即需要 在主体服装形态的基础上将点线面等相关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做好 组合以及排列处理,以此对几种不同的几何纹样进行构成,通过在 服装背部、领口以及袖口位置的出现,即能够对人体美的重要部位 进行较好的展示,也是艺术性的重要体现方式。
3
结束语
好形式的统一性以及协调性具有充分的考虑,并做好对比方面因素 的把握。在实际服装设计当中,需要能够对面料在艺术性方面的表 现引起足够的重视。总之,在具体运用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 活运用,不可呆板敢于创新,通过服装面料在艺术性方面的体现设 计出更好的服装作品。
参考文献:[1] [2] [3] [4] [5] [6]
高月梅.民族化视角下的服装设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3 (4).
朱松文等.服装材料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3 -30.
吴艳梅.服装设计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学习(中), 2011 (2).
黄元庆.服装色彩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45 -54.
陈继红,肖军.服装面辅料及服饰[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3,23—24.
高山.略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J].安黴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
如今服装设计已经是材料和服装的双重设计,也是艺术和技术 的双重设计,所以面料艺术性对服装设计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元 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以该方式进行设计时,需要能够做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