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课题 学 语文园地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关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指导与运用,应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日积月累”安排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应引导学生积累成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让学生明白在读古诗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读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很多帮助。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梳理、总结、提炼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策略。 “日积月累”安排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常识“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积累成诵,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古诗词,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方面仍然可能有困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讨论交流、拓展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词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了解并积累关于“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理解古诗词的好方法,比如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 2.了解、积累传统文化常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 1 页 共 4 页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交流平台;环节二:日积月累 课前 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结合语文园地六中的交流平台,上一节古诗复习课。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三首古诗吗,是哪三首呢? 导入 《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今天我们交流的是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歌的美,运用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 同学们一定都积累了许多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归类梳理。 【交流平台】 (一)读一读,找方法 阅读“交流平台”中3位学习伙伴的话,你了解到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呢?(生1配音) 1.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读古诗词的时候,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2.有画面感的诗句, 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3.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民间习俗、传统佳节故等,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二)练一练,学运用 结合古诗词的阅读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学习心得。(生2配音) 1.我明白了!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古诗,例如《浪淘沙》中“浪淘风簸”的“簸”可以通过注释知道是“颠簸”的意思。 交流 平台 2.读到“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时,通过想象,我的眼前浮现出黄河奔腾咆哮的画面,我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体会到了诗歌的美。 3.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联系南朝历史,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我拓展,我积累 1.《惠崇春江晚景》用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竹外桃花三两枝”美好景象; 2.《元日》在了解正月初一喝屠苏酒和换新桃符的古代习俗后,能更好地理解诗意。 3.《游园不值》借助注释理解了“值”是遇到,“不值”是没有遇到人的意思。 4.进一步交流,补充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平时学习中,我们还有一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比如: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理解诗句;有意识地把一些古诗分分类;查一查常被引到古诗中的典故,了解一些历史故事、古代传说;了解一些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等。还有的诗句让我想起了相关内容,有了一些想法,我就用笔在旁边做批注。 第 2 页 共 4 页

【日积月累】 (一)诗句引入,交流发现 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读了不少古诗词,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那么现在请大家读读下面这些诗句,读完后请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我给大家提示一下,这些诗句有一些共同点。大家开始读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李白)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 生3(配音):我发现每句诗里都有一个“五”字。 是的,数字“五”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特殊的含义,今天我们要积累的知识跟它有关。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1.读准字音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范读)。 2.利用图片、资料等方式,帮助了解大致意思。 (1)五行的运转关系。 日积 月累 生:老师,我记得一年级识字时,我们就学过“金木水火土”。 师:是的,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2)出图理解农作物 农作物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我们先来了解“五谷”都包括什么? ①了解“五谷含义”: 生:老师,我知道五谷中“稻”指的是稻谷,“麦”指的是小麦,那“黍菽稷”指什么呢?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我知道,通过百度搜索,我知道“黍”指黄米,“菽”是豆类的总称,“稷”指小米。 师:你很会学习。“五谷”除了指这五种谷物,现在还泛指粮食作物,如,五谷丰登、五谷杂粮。 ② 出图猜“五谷” (3)五音和现代音律的关系: 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叫作宫、商、角、徵、羽。 (4)五彩 四年级我们学过课文《女娲补天》,女娲熔炼五彩石补天,这个“五彩”就是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而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土、木、火、金、水。同时,分别象征中、东、南、西、北,蕴涵着五方神力。

第 3 页 共 4 页

(三)拓展阅读,丰富认知 出示其他与“五”相关的文化常识,学生交流在课外书中了解到的与“五”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生配音展示) 课件出示: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官:耳、目、口、鼻、舌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小结:其实不仅仅是数字五,很多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从一到十,几乎涉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声、四体;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宫、九泉、九州……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布置作业】 拓展 延伸 1. 背诵“日积月累”的内容; 2.积累更多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数字文化的知识或古诗词。 板 书 设 计 了解文化常识 备注 视频中音频来源:学生录音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