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青山不老教案【表格教案带设计意图及备课素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青山不老教案【表格教案带设计意图及备课素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题 青山不老 课型 1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 向学生提示略读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教学 目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 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生有章可循。教会学生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 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受益,这也是新课标里要求的。 教学 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 教师点明今天学设计意图 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 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导入 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习的内容是讲一位81( )分钟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岁老人创造奇迹的事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情,学生急于了解这一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切,所以能专心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新课 情况。 教学 ( 1.出示词语:【课件3】 )分钟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1 / 5

出示重点词语,加深理解课文,可以帮助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我们深入体会人物的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 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 在了解到晋西北恶劣的大环境之后,再来引导学生看看老人 抓关键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读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懂“县志”记载的事实,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可以对晋西北的恶劣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环境了解得更深。这一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事实能烘托出老人不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优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秀品质。 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 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 2 / 5

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面临的小环境,培养学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生概括能力和分析问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题的能力。同时,对老人所处的大环境和小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课堂小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结及拓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展延伸 ( )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分钟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青山不老 板书 内容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环境全部了解,才能使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我们看到一位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老(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人。 —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3 / 5

课堂作业新设计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大树 ( )的波光 ( )的狂风 ( )的环境 ( )的设想 ( )的波浪 二、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丁——冬——丁——冬……( ) 三、读句子,做练习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

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者介绍】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 险恶(wù è) .. 归宿(sù xiù) 不禁(jīn jì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 )不( ) 不( )不( ) 不( )不( ) ( )( )共存 日月( )( ) 三( )五(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 ),他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5

1.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的笔....触向(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们(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答案】 一、茁壮 粼粼 肆虐 恶劣 宏伟 起伏 二、1.B 2.A 3.C 三、1.(1)nì dào qínɡ zhuì (2)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后又落下来。2.(1)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也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2)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同青山一样,永不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课文先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

)。接着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一是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

峻,衬托( );二是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 );村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 );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zǎi 载人 è 可恶sù 星宿 jīn 禁止 二、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明)不(白)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三(番)五(次)

三、1.梁衡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 1 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 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文章的中心意旨 四、1.爱护花草树木,不要破坏花草树木。

2.好。这样的语言委婉,容易让人接受,比生硬的说教好。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