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国历史练习卷8(中国现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路线和方针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会运动 D.开展“反右倾”斗争
2.导致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反动行为 B.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C.当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 D.中共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3.“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
A. “一五”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4.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 )
A.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B.中共中央发出“十六条” C.毛泽东发表《我的一张大字报》 D.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5.文革中“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等事件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
A.党内“左”倾错误一直占上风 B.动乱中共产党已着手经济恢复工作
C.“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错误的运动
D.党和人民一直同“左”的错误进行着斗争
6.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
A.顺利发展 B.严重倒退 C.停止不前 D.曲折前进
7.“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 D.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8.“文革”后期江青等人借“批林批孔”将矛头指向(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林彪 D.刘少奇
9.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11.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12.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 两千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13.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
14.1958年的“大跃进”,给全国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主要表现为(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C.生产管理组织瘫痪 D.城镇人口激增
15.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属于20 世纪60年代的成就是( ) A.成功培育釉型杂交水稻 B.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C.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16.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经验缺乏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7.“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是在(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9.在下列哪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0.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建国初期。(ⅹ)
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ⅹ)
3.我国是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
4. 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20世纪60年代的成就是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是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ⅹ)
6.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创办。(√)
7. 建国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ⅹ)
8. 1978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
开放。(√)
9. 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ⅹ)
10.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简答题:(共25分)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请回答:
(1)1956-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5分)
(1)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混乱(或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或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分)
(2)这一时期,为纠正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60年代初,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分)“文革”后期,周恩来、邓小平相继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2分)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发展做出了什么重要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在农村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4分)
(3)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实行“又好又快”发展,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2分)
(4)坚持科学的发展观。(2分)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
(2)家庭承包经营(或家庭联产承包,或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2分)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4分)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分,答出科学发展观也可记2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四、问答题(15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是什么?(9分)有何意义?(6分)
答案:书262-263页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