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制备以及用途的一门自然科学。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发光、放热 B.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C. 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 有其他物质生成
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而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 例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
解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A项变化前是葡萄(水果),变化后是酒,很明显该选项是化学变化。B由冰变成水,C由水变为水蒸气,变化前后的冰、水、水蒸气都是一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D变化前后是由大块变小块---形状发生了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例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 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解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例1. 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的密度最小 B. 浓盐酸有挥发性 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密度、挥发性以及溶解性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不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符合化学性质的定义,属于化学性质。
例2.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因此A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物理性质。C描述的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E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物理变化。
例3.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
上述叙述中:__是物理性质;__是化学性质;__是化学变化;__是现象;__结论;__是用途;
解析:性质、变化的区别。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 本讲小结
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 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相互关系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4.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物理性质 概念 实质 实例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确定 区别 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炼成钢 D. 大浪淘沙 2. 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发 B. 燃烧 C. 爆炸 D. 变色
3.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 A. 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 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www.xkb1.com
6. 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 A. 白醋和水 B. 铜和铝 C. 食盐和蔗糖 D. 煤粉和黑火药 7. 下列叙述表明化学性质的是( ),表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粮食酿酒 B. 镁条能燃烧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D. 金属易生锈 8. 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
(1)固态物质: (2)液态物质: (3)气态物质:
2. 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新课标第一网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 ③煤块变成煤粉( )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 ⑥鸡蛋变臭( )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 3.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最后完全消失。
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叙述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结论,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难溶于水( ),将其放在试管中加热( ),看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试管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从导管口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具有不稳定性( )。
5. 下列短文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 ),发出浅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6. 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
1. 写出鉴别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方法? (1)铜片和铁片 (2)食盐水和水 (3)水和酒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