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记录结果中,用厘米做单位的是( ) A.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 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 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 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2.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3.人的一次脉搏时间约为( ) A. 1 min B. 10 s C. 1 s D. 0.1 s
4.甲、乙两位同学用两只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甲测量后记录数据是16 mm,乙测量后记录数据是16.0 m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厘米 B. 甲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 C. 乙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分米 D. 乙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厘米
5.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 126 km/h B. 70 km/h C. 52.5 km/h D. 30 km/h
6.图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1
A.A:3.80 cm,B:3.80 cm B.A:2.80 cm,B:2.8 cm C.A:2.80 cm,B:2.80 cm D.A:2.8 cm,B:2.8 cm
7.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 ) A.
B.
C.
D.
8.十堰至汉口动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关于动车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十堰至汉口的平均速度大于120 km/h B. 从十堰出发到达襄阳东运动了93 min C. 十堰至襄阳东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襄阳东至汉口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9.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500 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300 m/s
2
B. 30 m/s C. 10 m/s D. 5 m/s
10.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 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 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 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 量程3 m,分度值1 mm
11.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的情形,小红指出以下四点错误:①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没法确定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①尺的位置没有放正;①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①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你认为小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1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s内通过了4 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内的运动速度是( ) A. 0.5 m/s B. 1 m/s C. 1.5 m/s D. 3.6 km/s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窗户的高度是1.5______; (2) 圆珠笔的直径为8.0______; (3)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_;
14.2015年8月6日,在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游决赛中,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冠军,获得本人首枚世锦赛金牌,并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电子码表,请你将宁泽涛的比赛成绩填入甲图方框中正确位置;如图乙是机械停表,它的读数是________min________s.
3
1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左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7.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4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18.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
5
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9.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①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①所示. 表① 2526次普通列车
表① D412次动车组
(1)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小时? (2)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3)D412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20.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 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
21.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 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五、作图题(共3小题)
22.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6
23.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2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7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此选项符合题意;教室的宽度约为60 d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物体通过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所以速度大但如果时间短,路程也不一定长,A不符合题意;通过路程长的物体,如果速度较大,所用的时间可能也会很短,B不符合题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C符合题意;在相等的时间内,只有两个物体速度相同时所通过的路程才相等,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75次左右,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 4.【答案】A
【解析】甲16 mm=1.6 cm其中1厘米是准确值,0.6 cm是估计值,最小刻度为厘米.
乙16.0 mm其中16毫米是准确值,0.0 mm是估计值,最后面的“0”有意义,不能去掉,最小刻度为毫米. 5.【答案】D
【解析】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 km,所用的总时间t=50 min+2 h+40 min=3.5 h;
①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6.【答案】B
【解析】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0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 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 cm.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A中末端对应的没有达到15 cm,而准确值读到15 cm,所以读错数了;B中正确地估读到分度值1 cm的下一位,正确;C中分度值是1 cm,应估读到分度值1 c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估读了两位,错误;D中分度值是1 mm,应估读到分度值1 m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也是多估读了一位,错误. 8.【答案】B
【解析】A、十堰到汉口的距离为480 km,从十堰到汉口所用的时间为11:12-07:15=3 h57
=30 km/h.
8
min=3.95 h,动车从十堰到汉口的平均速度为v==确,但不符合题意;
=121.5 km/h>120 km/h,所以A正
B、从十堰到襄阳东运动的时间为08:45-07:15=1 h30 min=90 min,所以B错误,符合题意;C、十堰至襄阳的平均速度为v==
=114 km/h<121.5 km/h,所以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襄阳东至汉口的时间为11:12-08:48=2 h24 min=2.4 h,襄阳东至汉口的平均速度为v==
9.【答案】D
【解析】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300 s,①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v==5 m/s. 10.【答案】D
【解析】A,C,尺子的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B尺量程是10 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 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D尺量程是3 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 mm,准确程度较大,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 11.【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①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没法确定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①刻度尺的位置没有放正;①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①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故D正确; 12.【答案】B
【解析】物体前4秒的速度为v==
=1 m/s,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
=
=128.75 km/h>121.5 km/h,所以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是相同的,所以它在前2 s的运动速度也是1 m/s. 13.【答案】(1)m (2)mm (3)m.
【解析】(1)窗户的高度是1.5 m;(2)圆珠笔的直径为8.0 mm;(3)一直新铅笔的长度为17.5 cm=0.175 m.
14.【答案】(1)图如上所示;(2)3 min4.4 s.
【解析】:①第一个数字表示分钟,中间的两个数表示秒,最后两位表示秒的下一位数字.所以宁泽涛的比赛成绩在电子码表中显示如图:
①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5 s,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3 min和4 min之间偏向3 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
9
是0.1 s,而大盘指针在4.4 s,因此秒表读数为3 min4.4 s. 15.【答案】乙 甲
【解析】观察左图可知,甲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而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想等,因此,甲做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的事变速直线运动;因为相邻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观察发现,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用的时间少,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右图的路程—时间图像,反应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所以能够描述甲的运动情况.
16.【答案】(1)运动 (2)0.08 m/s (3)慢
【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0.08 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7.【答案】(1)v=s/t; (2)如图所示
(3)匀速直线运动
(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1分). (图像显示)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
(2)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10
(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美较大;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故答案为:(1)v=;(3)匀速直线运动; 18.【答案】(1)运动 (2)0.08 m/s (3)慢
【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0.08 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9.【答案】同上
【解析】(1)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间:t1=11:30-06:30=5 h; 乘坐D412次动车所需时间为t2=11:45-09:15=2.5 h; 可节省时间t=t1-t2=5 h-2.5 h=2.5 h;
(2)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答==(3)D412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v动=
=
=
=121.5 km/h
=60 km/h
答:(1)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2.5 h; (2)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60 km/h; (3)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1.50 km/h. 20.【答案】解:南京到上海所需的时间为: t==
=3 h
答:需要3小时时间.
【解析】题目告诉了南京到上海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所以可以根据v=,计算出需要的时间. 21.【答案】(1)根据标志牌可知,从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入到机场的距离为30 km,出租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 km/h; ①v=
①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的时间:t==(2)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
=0.3 h; =40 km/h.
答:(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0.3 h才能到达机场;
11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 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0 km/h.
【解析】(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已最快的速度100 km/h行驶时,所用时间最少,根据题意可知到机场的距离为30 km,利用公式t=可以算出时间; (2)题目告诉了到达机场的实际时间,利用公式v=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22.【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 m/s,由公式s=vt可以求出在0 s、2 s、4 s后的路程分别为:0 m、6 m、12 m,在路程—时间
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
23.【答案】(1)68;(2)
【解析】(1)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 所以超声波从传感器到汽车的时间为t0==
=0.2 s,
所以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为s=vt=340 m/s×0.2 s=68 m;
(2)根据乙图路程--时间的坐标图像可以发现,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24.【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5 m/s,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 m/s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